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503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Word格式.docx

首先热舒适明显的影响着工作效率。

传统的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出"

空调病"

问题,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

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

另外,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

因此,除了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

最好每个月每小时的变化对空调负荷及舒适性的影响。

2 日光照明、声问题

同样的,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

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

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

另外,健康舒适的声环境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

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噪声源。

这样,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噪声级。

3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程度。

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AIRMOVEMENT)、空气的洁净程度等。

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会感到不舒服,流动过快则会影响温度以及洁净度。

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调节适当的新风量,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

同时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有效控制也是室内环境改善的主要途径之一。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物有成千上万种。

绿色建筑认为不仅要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公认的有害浓度指标以下,并且要使处于室内的绝大多数人对室内空气品质指标表示满意。

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

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

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

可持续的应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态)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2.1 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

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2.2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

  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量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

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间距和布局。

例如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并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所以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选择。

另外,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高层建筑对其自身的室内自然通风有利。

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组合时,高低建筑错列布置有利于低层建筑的通风,处于高层建筑风景区内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层背风区回旋涡流的作用,室内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而且是环境绿化的重要手段,是引进比室温低的室外空气而给人凉爽感觉的一种节能的简易型空调.绿色环境常用的送风方式是地板送风暖通空调方式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

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

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2太阳能利用

现阶段的太阳能建筑设计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即现代生活中常见到的被动式太阳房和主动式太阳房。

被动式太阳房不采用其他辅助能源、完全依靠太阳能采暖,是依靠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来完成吸热、蓄热、放热功能的采暖系统。

此类太阳房的外围护结构应具有较大的热阻,室内要有足够的热重质材料,以保持房屋有足够的蓄热性能。

在冬季,被动式太阳房日间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并存储太阳能,夜间围护结构放出存储的热量满足部分室内需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在冬季的采暖负荷,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被动式太阳房主要分为五大类,即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蓄热屋顶池式和对流环路式。

1、直接受益式太阳房式被动式采暖技术中最为简单的一种,也是最接近普通房屋的建筑形式

2、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是由南向的透光玻璃罩和蓄热墙体构成的,中间留有一定距离的空气间层,墙体上下部位设有通向室内外的风口

3、附加阳光间实际就是在房屋主体南面附加的一个玻璃温室,它其实就是直接受益式和集热蓄热墙式的组合形式。

4、蓄热屋顶池式太阳房兼有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两种功能,普遍适用于冬季不太寒冷,夏季较热的地区。

该被动式太阳房将作为蓄热体的装满水的密封塑料袋置于屋顶顶棚之上,并在其上面设置可水平开闭的保温盖板。

5、对流环路式太阳房主要是与附加阳光间太阳房和蓄热墙体式太阳房相结合运用

二、主动式太阳房与被动式太阳房一样,它的围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对于太阳能供暖系统来说,首先应考虑采用热媒温度尽可能低的采暖方式,所以地板辐射采暖最适宜于太阳能供暖。

太阳能供热系统可以用空气,也可以用水作为热媒,两者各有利弊。

热风式集热器较便宜,热交换次数少,但集热用循环动力大,是热水式的10倍,风道和蓄热装置占据的空间也大;

太阳热水集热器技术较复杂,价格较高,但综合考虑优点较多,特别是近年来真空管集热器的性能、质量有很大提高,价格不断下降,所以今后太阳能供热系统将以热水集热式为主。

间接利用

雨水间接利用可分为屋顶花园、下凹绿地、透水路面和渗透管沟(井)等方式。

(1)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是指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屋顶(天台)上进行绿化、种植花草的统称,一般由防护层、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层和植被组成。

种植层和植被的选择是屋顶花园的关键,种植层土壤必须有一定渗透性并能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植被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与种植层土壤性质相匹配。

通过植被截留和种植层吸纳雨水,屋顶花园雨水径流量较绿化前大幅降低,仅在遇到暴雨时形成雨水径流。

屋顶花园是美化城市、减少面源污染和消减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下凹绿地

下凹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能够接受周边地面雨水径流的绿地。

绿地表层土壤中根系发达、相对疏松,其降雨入渗能力较无草皮的裸地大,具有便于雨水引入、透水性好、投资少的特点,而且植物根系还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过滤、净化作用。

早在1999年北京市就做过草坪高度对径流入渗量影响的研究。

若草坪低于周围路面0.1~0.2m,其入渗量是草坪高于或平于路面的入渗量的3~4倍。

通过将普通绿地设计或改造成下凹绿地,适当降低绿地高程,合理处理路面高程、绿地高程和雨水口的关系,不仅可以减少绿化用水,而且增加了雨渗透量、强化了地下水补给。

(3)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是指以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砖、草皮砖等透水性建材替代普通混凝土、沥青、釉面砖等传统建材铺装硬化路面、广场、停车场等。

透水路面能很快将雨水渗透至路基下,甚至到达地下含水层,不会产生路面积水。

路面可广泛应用于人行道、小区道路、公园、广场、停车场等轻型路面。

国外资料显示:

渗透地面成本比传统不透水地面高出10%左右,但综合考虑因径流量减少、地面集流时间延长而导致雨水管道长度缩短及管径减小,雨水系统的总投资可减少12%38%。

而且还可产生较大的环境及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

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

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

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

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年我国只有20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

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