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已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里的第一步应用的是什么运算?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学生活动:
借助导学小组尝试解决例题1中的问题,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总结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作业设计
1、口算。
27÷
3×
7 3×
6÷
9 25÷
5×
8
45+8-23 63÷
7×
8 24-8+10
28÷
4×
7 35+24-12 48÷
8÷
9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2)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减法应用题。
(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加数=减数=
差=
教学反思:
课题:
第2课时
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课标要求: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知识与技能: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媒体选择: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2、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减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来探究乘除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2
(1)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4=12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2)(3)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
3=412÷
4=3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
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
因数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
除数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做一做
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启发同学想: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
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
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学生讨论:
0能作除数吗?
为什么?
教师说明:
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
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课堂巩固。
完成练习二1-3题。
四、总结、布置作业 练习二4、5题。
积=因数×
因数商=被除数÷
商
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
任何数加上0还是0。
任何数乘0都等于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做除数。
作业设计:
1、口算
100+0=
0+568=
0×
78=
0÷
23=128-128=0÷
76=
235+0=
54-0=
99-0=
49-49=
0+319=
29=36+0=
0+68=
68=
28=
128-0=
0÷
36=
25+0=
49-49=
0+39=
9=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03-134÷
228+120×
897-12×
6+43 26×
4-125÷
5
3、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
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
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
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教学反思
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第3课时
教科书9页例4与“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
96÷
12+4×
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
(12+4)×
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
16×
=6×
=12
3、如果在96÷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
[(12+4)×
2],运算顺序怎样?
(学生活动:
观察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
[16×
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A、47+33÷
36-16B、(47+33)÷
(36-16)C、(36-16)÷
(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A、(750-25)×
(20+13)B、(20+13)×
(750-25)C、750-25×
20+13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1、3题。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一个算式里,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