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406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专题资料《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

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

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历史事件

1、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

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资政新篇》:

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64年失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5、“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6、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

“求强”“求富”。

、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

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

形式:

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

性质:

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8、“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等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深重的情况下,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船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

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6.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7.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脱离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8.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国难当头、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关头挺身而出,掀起了变法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国运动,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冲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鼓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9.历史事件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3、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

1905年,在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4、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

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5、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6、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发点。

它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

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

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11.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

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

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

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2.历史事件

1、东北易帜:

张学良1928年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官僚资本:

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

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3、八七会议:

1927年8月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

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

4、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5、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

1927年,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

特点:

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

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

6、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

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7、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

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

8、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1年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三次“左”倾错误:

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

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

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

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

11、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

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12、伪满洲国:

1932年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

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3、一二九运动的宗旨性口号: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4、瓦窑堡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