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556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文档格式.docx

(为谁写)

5、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

第3节:

写作的特性;

社会性:

(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

个体性:

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

实践性:

(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第四节:

写作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

(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

二、记载功能:

(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

三、实用功能:

(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宣泄功能:

(宣泄感情)

五、审美功能:

(写作活动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审美过程。

第五节:

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写作的要求:

1、要有明确目的性

2、要培养学习写作的兴趣

3、要有刻苦训练思想准备

4、要掌握现代写作技术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外功修炼与内功修炼相结合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3、系统学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第二章:

写作的主体:

作者的智力:

一、观察力;

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

1、外部分析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分析器:

(内脏器官的感觉,)

3、立体分析器:

(第六感觉:

肌肉感觉、键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等)

怎样观察?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2、宏观观察(整体感知)与微观观察(细部进行)

3、外向观察与内向观察

4、静态观察(对处于静止状态下的事物的观察)与动态观察

5、观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观察的目的在于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必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2、记忆力:

记忆是大脑对于所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即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暂时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

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记忆力?

1、记忆力要具有广播性

2、记忆力要具有持久性

3、记忆力要具有准备性

记忆不仅是一个过滤器,可以把琐碎的没有的意义的生活经历过滤掉,而且记忆还是一个沉淀器,经过时间的沉淀,可以净化,乃至美化,诗化往昔的生活。

3、思维力

为什么说思、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是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的反映,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但是感觉知觉是对事物直接反映,而思维则是对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文章的思维内涵取决于作者得思维反映,文章是思维的载体,,文章的功能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即事物本所具有的根本属性。

2、文章的结构取决于思维的有序性,

3、文章的语言取决于思维的活动状态,

思维有哪些类型:

1、抽象思维:

又称逻辑思维,值舍弃事物一般属性和具体形象,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

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以表象作为思维工具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形式,同样能够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

3、灵感思维:

指的是在思维过程中突然闪现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的一种思维现象。

在写作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认知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事物的内部机理的思维活动。

常用的几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1、求异思维

2、发散思维

3、组合思维

4、相似思维

4、想象力

1、生活是使作者产生想象的源泉

2、记忆表象是作者进行想象不可缺少的基础。

3、灵感是作者进行想象的触发点。

4、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5、充分的内在自由是作者进行想象的重要条件。

写作中的想象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1、目的性

2、现实性

3、丰富性

4、清晰性

5、差异性

怎样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1、要有丰富的内在图示

2、要有意识地训练沟通表象的能力

3、要注意设想能力的培养

第2节作者能力

1、发现能力:

(摄取信息的能力)

1、善于发现具有时代感的新意。

2、善于发现有价值的材料

作者的素质:

1、思想素质

(1)、作者的思想素质在写作的作用;

1、作者的思想就决定写作的动机,

2、作者的思想决定写作的题材

3、作者的思想决定写作的主旨

(2)、作者如何培养好良好的思想素质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2、文化素质:

(1)、作者的文化素质在写作中的作用

1、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的文化内涵

2、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取材

3、作者的文化素质决定着文章的表现力

(2)、作者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素质

1、综合文化素质(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

2、专业文化素质

3、日常文化素质

3、情感素质

(1)、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

1、激发作用

列宁说:

没有感情的人,就从来,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

2、同化作用;

3、感染作用

文章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情感的媒介

 

第三章:

写作的过程

第1节:

前写作阶段

1、产生动机。

(1)、动机是进行写作的动力

1、动机推动作者克服困难进行写作,

2、动机是一种有明确目的需要

3、动机的产生伴随着强烈的情绪状态并在兴趣与意志作用下得到强化。

(2)、写作动机的产生过程

1、写作动机萌芽阶段(欲动性、不确定性、随意性。

2、写作的萌发阶段

3、写作主导动机的萌生阶段

(3)、写作动机的触发

1、在客观环境中触发写作动机

2、在主观情感推动下萌发写作动机

3、在读者反馈条件下触发写作动机

(4)、写作动机的类型

1、缺失性写作动机:

是指基于生存中的某种缺乏或痛苦而产生的动机,是“以排除缺乏或破坏、避免或逃避危险和威胁的需要为特征的动机。

2、丰富性动机;

2、收集材料

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

(1)、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材料是个宽泛的概念,指作者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社会生活中搜索、摄取并写入文章的事实或论据。

文学创造中经常使用的“素材”和“题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素材”:

是指进入作者视野并被采集的生活现象。

原始的未经加工过的却是形成作者观念与作品的基础;

“题材”:

是指作者经加工提炼并写入作品的材料。

首先、材料是构思过程中形成观点、提炼主旨的基础。

其次、材料构成了文章的具体内容,是表现主旨的依据。

(2)、收集材料的途径:

1、观察2、调查3、阅读4、网络

(3)潜写作阶段:

(写作的构思阶段)

1、确立主旨

1、主旨的内涵:

(1)、主旨的类型:

(思想型、情感型、趣味型)

(2)、A、主旨的论述的问题不能混同

B、主旨和文章的内容不能混同

C、主旨和文章的标题不能混同

2、主旨的作用:

(二)、确定主旨的原则;

1、正确:

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准确无误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

2、新颖:

指主旨鲜活独特,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3、深刻: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又抽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逐渐深化过程。

主旨的深刻性是指所确定的主旨要有思想深度,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害,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三)、确立主旨的过程。

主旨是如何形成的?

1、在长期生活中酝酿形成

2、在反复开辟中提炼

确立主旨的方法:

1、比较筛选法(意多而约出之)

2、收敛拓深法

3、反问求索发

2、选择材料

(1)、选择材料的原则

1、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2、必须围绕主旨选材

3、材料必须典型精当

3、安排结构(谋篇布局)

安排结构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完整性、必然性、联系性

2、适应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第3节显写作阶段(写作的成文阶段)

1、语言表达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最有效的媒介

(1)、语言的特征

1、抽绎性

抽绎:

是指运用语言符号把客观事物抽象化的加以表现的过程

2、语境性

语境:

语言环境的简称,指作者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和读者分析理解文章的语言时所依据的客观环境因素。

3、中介性

4、个体性(作者强烈的个体特征)

(一)、语言的要求

1、准确:

对表达对象认识准确、用词准确、造句符合语法符合规则。

2、简练:

3、生动

4、适体:

语言要适应文章的体裁和要求

文体:

是文章的体式,是从文章的总体构成而言的

语体:

不同文体的语言材料运用特点的综合形态

文艺语体:

实用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语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

理论语体:

常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法来表达观点与见解

科技语体;

是记载传播社会科学成果时运用的一种语体

事务语体:

也称公文语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相互处理行政公务所用的一种语体。

(3)、语感

1、语感的内涵:

(语言感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客体的直觉感知和直觉判断。

2、语感的特征:

直觉性、敏锐性、整体性、倾向性。

3、语感能力对于写作的意义:

第1、影响对言语理解的敏锐度

第2、影响对语言运用的政务优劣的判断辨析

2、修改完善

(1)、修改完善的意义

1、修改可以提高文章质量

2、修改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3、修改是对作者负责的表现

(2)、修改的范围

1、变更主旨

2、增删材料

3、调整结构

4、

5、4.以ow/aw结尾的词,把ow/aw变成ew。

如:

blow—blew,draw—drew,know—knew,grow—grew锻炼语言

6、

7、undergo经受underwentundergone校正标点

第4节:

后写作阶段

1、发表传播

(1)

(2)hang挂hunghung、发表的意义

首先是作者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其次,发表是作者谋生的需要

(3)

(4)put放置putput、发表的载体:

(5)发表的程序:

编辑,投稿,修改。

(6)

(7)may可以might×

、版权

第四章:

网络写作

第1节

第2节mistake误认mistookmistaken:

网络传播写作

1、

2、sweep打扫sweptswept电脑写作与网络写作的含义

电脑写作:

是用电脑代替人构思代替作者制作文章

网络写作:

网络写作依托互联网

fall掉落fellfallen

drink喝drankdrunk

bend使弯曲bentb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