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309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史学复习提纲考试必备Word格式.docx

脉状层理为砂包泥式的泥沙质互层,而透镜状层理为泥包砂式的泥沙质互层。

前者反映水动力较强的环境,后者反映水动力较弱的环境。

②层面构造:

波痕、泥裂、雨痕等

波痕是由于水流的流动造成的,可以指示水流的流向,也可以指示地层的顶底。

而泥裂以及雨痕等暴露构造可以指示干旱的环境。

③软沉积构造,由于地层的扰动产生的构造,可以反映地震等古地质事件。

A-2-2,化学标志

地层中的一些自生矿物(如海绿石)与沉积环境的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有关。

A-2-3,生物特征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物习性,通过研究地层中的一些特殊的指相化石,可以判断其沉积相。

A-3,几种沉积相

进行合理而且正确的相分析的前提是对几种特别典型常见的沉积相的基本情

况有所了解乃至比较精通。

接下来介绍几种典型的沉积相—滨浅海(碎屑型、碳酸盐型)、半深海、深海、海陆交互相、河流相。

重点介绍其沉积岩的岩性以及构造类型。

沉积环境

岩性特点

构造

曲流河

上粗下细,上部泥岩粉砂岩,下部砂岩

二元结构;

可见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等

碎屑型滨海

潮上带,泥、粉砂、砂质沉积为主;

潮下高能带,石英砂岩;

潮下低能带,粉砂、泥岩为主

潮上带,暴露标志发育

潮间带,双向交错层理,破碎的生物介壳

潮下高能带,交错层理

潮下低能带,水平层理

碎屑型浅海

泥岩、泥页岩、粉砂岩

碳酸盐型滨海

潮上带,白云岩

潮间带,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潮下高能带,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潮下低能带,泥晶灰岩

潮上带,鸟眼构造、泥裂

潮间带,叠层石、藻纹层

碳酸盐型浅海

泥灰岩

风暴流沉积

海陆交互相

三角州平原,砂纸沉积、泥质泛滥平原沉积,陆生生物化石丰富

三角洲前缘,砂质、粉砂质为主

前三角洲,泥质为主

三角州平原,交错层理

三角洲前缘,大型交错层理

前三角洲,水平层理、块状层理

半深海

浊积岩沉积,发育,常见页岩、泥岩等

鲍马序列

远洋沉积

深海软泥

潮湿湖泊

粉砂-泥质

湖滨-湖心,沉积物粗到细,层理由平行层理-水平层理

干旱湖泊

紫红色的粉砂-泥质沉积物,石膏盐类沉积

泥裂等暴露标志

B,地层学

地层学的研究范畴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记录。

以下分为地层学基本定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海侵与海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进行介绍。

B-1,地层学基本定律,如下表:

地层层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由老到新

原始水平律

地层的沉积总是连续的

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连续的

化石层序律

不同时代地层中的化石不同,含相同化石的地层时代相同

B-2,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产状相同,时代连续

平行不整合

上下地层产状相同,时代缺失

角度不整合

上下地层产状不同,时代缺失

沉积接触

沉积岩盖在侵入岩上面,沉积岩底部存在侵入岩的底砾岩

侵入接触

侵入岩侵入于围岩,可见烘烤边、冷凝边

B-3,海侵与海退

海侵:

由于海平面上升或者是地壳下降,导致的海岸线向着大陆方面延伸的现象。

超覆:

由于海侵导致的上覆的沉积超过下覆的沉积物沉积在更老的地层上面。

海侵序列:

由于海侵导致的地层上细下粗的沉积序列。

海退:

由于海平面下降或者是地壳上升,导致的海岸线远离大陆的现象。

退覆:

由于海退导致的沉积范围缩小的现象。

海退序列:

由于海退导致的沉积物上粗下细的现象。

B-4,地层对比与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

按照地层的各种属性把地层剖面分为大小不同的单位。

地层对比:

比较地层特征、属性,包括岩性、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对比等。

古地层的划分方法:

①古生物化石对比,包括标准化石、指相化石

②同位素时间对比

③古地磁极性对比

④岩石地层岩石、化学特征对比

⑤地质事件对比

B-5,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依据地层岩性划分出的单位

时间地层单位:

依据地层形成时间进行划分、对比成的单位

对比:

①岩石地层单位不受等时面控制,与地质年代单位无对应关系。

②年代地层单位不受岩性控制。

③岩石地层单位具有空间上的局限性,而年代地层单位则无空间上的局限性。

地质年代表

 

C,大地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分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以及威尔逊旋回、古板快的恢复方法来概括。

C-1,历史大地构造的分析方法

A,沉积组合、沉积物组分:

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沉积区具有不同的岩石矿物成分。

陆壳稳定区:

沉积岩的成熟度高

构造活动区:

沉积迅速,成熟度低

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组合也有不同:

1磨拉石组合代表碰撞隆升的山麓盆地沉积

②复理石组合代表大陆边缘-大陆坡沉积

③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岩屑杂砂岩-火山岩组合

B,沉积厚度分析:

补偿:

基盘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率,沉积厚度等于盆地下降速度,水深、沉积相不变。

非补偿:

基盘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率,发育海进序列

超补偿:

基盘沉降速度小于沉积速率,发育海退序列

C,古板块的恢复方法

1地质学方法:

a,蛇绿岩套;

b,混杂堆积;

c,沉积组合分析;

d,火成岩组合

2古地磁方法

3生物古地理方法

(二)断代史

1,全球古构造

早古生代

存在冈瓦纳大陆、北美、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华北、华南大陆;

早古生代末,加里东运动影响,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拼合;

古大西洋闭合,劳伦大陆与古俄罗斯大陆碰撞拼合形成劳俄大陆

晚古生代

存在北方大陆群(劳俄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哈萨克斯坦大陆)、冈瓦纳大陆以及夹在其中的华夏陆块群;

晚古生代末,海西运动影响,古亚洲洋闭合,北亚大陆形成;

C-P之交:

劳亚大陆形成;

P末,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碰撞形成联合古陆;

中生代

印支运动影响,三叠纪末期联合古陆开始分解,古特提斯洋闭合以及新特提斯洋扩张;

使华南大陆和劳亚大陆拼合;

燕山运动影响,形成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带和能源盆地的形成;

新生代

始新世晚期印度洋板块和古亚洲板块对接碰撞,新特提斯洋闭合,而后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导致古近纪以来的青藏高原急剧抬升;

古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从NNE变为NWW,形成新的太平洋沟-弧-盆体系;

2,中国古构造

阜平运动(2500Ma)

华北陆核形成

吕梁运动(1800Ma)

华北板块形成似盖层沉积

芹裕运动(1000Ma)

华北板块形成稳定的盖层沉积

晋宁运动(800Ma)

扬子板块稳定陆壳形成

广西运动(早古生代末)

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碰撞形成东南造山带,华北主体成陆,形成南海北陆格局

印支运动(P2-T)

中三叠纪末,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秦岭-桐柏残余海槽封闭,华南大规模海退(印支运动1);

三叠纪末期,形成印支褶皱带,古特提斯洋关闭、新特提斯洋扩张;

印支运动使中国的古地理格局由南海北陆过渡为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限以东为断陷盆地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以西为稳定盆地。

燕山运动(J-K)

使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西的稳定盆地消亡,以东的断陷盆地消亡;

形成松辽、华北、江汉等能源盆地;

东部的构造-岩浆带东移;

环太平洋火环形成;

喜马拉雅运动(E\N\Q)

Ⅰ古近纪,特提斯洋关闭;

Ⅱ新近纪,构造活动加剧

Ⅲ第四纪,青藏高原迅速隆起

3,华北板块形成

晚太古代

硅铝壳已初具规模

陆核形成

似盖层沉积形成

芹峪运动(1000Ma)

稳定的盖层沉积形成,华北板块形成

4,扬子板块形成

下太古界-下元古界形成扬子板块初始的变质基底

中新元古界发育似盖层沉积

晋宁运动后扬子板块发育稳定的盖层沉积

5,华北板块古地理

一,古生代地层典型剖面汇总

山东张夏剖面

岩性

剖面分析

早寒武世,馒头组

钙质泥岩、泥灰岩

浅海

中寒武世,毛庄组

紫色砂页岩

热带滨海

徐庄组

砂页岩、鲕状灰岩

滨浅海

张夏组

鲕状灰岩

晚寒武世,崮山组

竹叶状灰岩、灰岩

长山组

凤山组

河北唐山剖面

早奥陶世,冶里组

亮甲山组

灰岩-白云岩

浅海-滨海

下马家沟组

泥灰岩-泥质白云岩

上马家沟组

灰岩-灰质白云岩

不整合-----------------------

下石炭世,本溪组

砂页岩、灰岩

下石炭世-上二叠世,太原组

三段砂岩-页岩及煤层-灰岩旋回

缓坡陆表海

山西太原剖面

早二叠世,山西组

黑色含煤页岩

热带潮湿三角州平原沼泽

下石盒子组

黄绿色砂页岩

潮湿河湖相沉积

上石盒子组

杂色砂页岩

半干旱河湖相

石千峰组

干旱河湖相

二,华北板块古地理、古构造总貌

寒武纪:

1,主体自晚太古宇、晚元古宇后期抬升后就一直遭受风化剥蚀;

2,∈1晚期开始海侵

3,华北板块内部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

4,西南缘早寒武纪未沉积,中寒武纪张裂成裂陷海槽,发育复理石沉积。

5,南缘为秦岭海向北俯冲,形成活动大陆边缘。

6,早中寒武世,北高南低的陆表海;

晚寒武世,南高北低的陆表海

7,寒武纪整体为一个大的沉积旋回,张夏期的海侵最为广泛

早寒武纪中国岩相古地理图中晚寒武纪中国岩相古地理图

奥陶纪:

1,O1早期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浅海,南部为潮上带;

2,O1中期南部抬升剥蚀,亮甲山末期,华北大部分为陆地;

3,O1晚期海侵

4,O1晚期到O2岩相稳定,海侵广泛

5,O3抬升,整体形成稳定的古陆剥蚀区

中国早奥陶纪古地理图中国中奥陶纪古地理图

中国晚奥陶纪古地理图

志留纪-泥盆纪,主体为古陆剥蚀区

中国早中志留纪古地理图中国中晚志留纪古地理图

中国泥盆纪古地理图

石炭纪:

1,C2华北板块是东北低西南高的滨浅海;

C2末期是北高南低的地形,海岸线逐渐南移

2,本溪组煤层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薄;

太原组以北纬34度30分-37度30分之间煤层最好,为当时的滨海沼泽环境

3,华北板块北缘和西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东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