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293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本课题研究意义: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叶一舵白丽英2002)。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作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正在影响并将持续影响青少年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且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样也对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近年来媒体不断爆出因为亲子关系不协调而导致的刑事案件,让亲子关系的研究热度又一次提升,根据万方数据库的统计发现亲子关系的研究正在逐年上升,每年发表论文数量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增长,在万方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2年亲子关系的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为2726篇,而2015年则为3625篇,其增长速度惊人.从这些已有的研究来看,目前关于亲子关系研究较多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亲子关系的年龄特征,亲子性别交互作用,特殊家庭形态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几个方面的研究:

亲子关系的年龄特征:

亲子关系的年龄特征早在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五阶段中就有所体现: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对生殖期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儿童进入生殖期力比多的不断增加让儿童的情绪冲动多变,进而引发亲子冲突,亲子冲突导致亲子关系重构从而降低亲少年的焦虑,而和谐的亲子关系则成为了青少年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并认为其发展存在障碍。

相类似的观点同时也出现在霍尔的学说中,霍尔认为儿童进入青年期后,其性格变得“疾风骤雨”,进而增加了与父母的冲突。

20世纪80年代国外便展开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Montemayor(1983)和steinbeg(1981)研究均表明青春期的亲子冲突成倒U形变化:

青春早期到中期的亲子冲突不断上升,青春中期时到达顶峰,进入青春后期亲子冲突又开始下降。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石伟,张进辅,黄希庭(2004)等人研究的部分支持,他们580名初中生进行亲子关系研究发现进入青春期后,初中生的亲子冲突呈上升趋势,在初三的时候达到顶峰。

但是另外的一些研究却表明较高的亲子冲突同样也发生在青春晚期(Ostr0v,Howard,1981)。

对此有的研究者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

Galambos&

Almeida在1992年对青少年亲子冲突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问题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亲子冲突变化并不是一定的而是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家务”、“礼貌”、“外表”方面亲子冲突呈减少趋势,在“经济”方面则为上升趋势,“物质滥用”则无显著变化。

Laursen等(Laursen,coy,Collins,1998)使用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40篇与亲子冲突相关的文献,发现亲亲子冲突的频率和情绪强度的变化是不同步的,他们的分析结果显示亲子冲突频率再整个青春期是呈下降趋势的,而情绪强度的变化则再早期到中期呈现上升趋势。

宫秀丽(2008)对我国72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亲子亲合与亲子冲突共存,并且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亲子冲突基本随年龄增加而呈现出下降趋势,亲子亲合则随年龄增加呈现一种上升趋势。

同时该研究显示亲子冲突强度和频率相对独立。

冲突频次随年龄增加成下降趋势而冲突强度则未受年龄增加的显著影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这一结果与Laursen的元分析结果不完全相同,Laursen的分析结果显示亲子冲突频率再青春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宫秀丽的研究一致,但情绪强度呈上升趋势则与宫秀丽的研究不符,宫秀丽认为这是犹豫亲子冲突强度更多地受到文化背景和教养方式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结果差异。

亲子性别交互作用:

性别差异而引起的心理现象的差异一直是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亲子关系方面同样也有很多研究者对性别差异而引起的亲子关系变化做了很多研究:

石韦,张进辅,黄希庭(2004)的研究表明初中生亲子冲突具有显著的子代性别差异和亲代性别差异,男生的冲突少于女生,无论男女,与母亲的冲突均多于父亲;

王美萍(2001)的研究同样显示亲子关系存在亲代性别差异和子代性别差异,并且发现随年龄的增加与母亲的冲突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

而和父亲的冲突和与父母的亲合则无显著变化;

亲少年与父亲的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均低于母亲;

相较于男性青少年,女性青少年与母亲的亲合度更高,但与父亲的亲合度则无显著差异,同时亲子冲突与父母性别均无显著差异。

但在张文新、王美萍(2006)对704名城乡高一和高三年级青少年的研究中则显示;

那些期望在较晚年龄获得行为自主的青少年,与父亲的冲突较多,但与母亲较亲密。

王美萍(2014)的研究则显示男青少年与母亲的亲合程度显著低于女青少年,但与父亲的亲合无显著性别差异,与父母冲突的性别差异亦不显著。

这和宫秀丽(2008)的研究结果“与男青少年相比,女青少年与父母有着更为亲密与和谐的关系“相一致。

在国外的研究中,Jessica和Thomas(1997)的研究显示子女与母亲的关系相较于父亲更加亲近,沟通较多但冲突也更多,这和国内石韦的研究基本相符,这可能与母亲与子女相处时间更多,产生摩擦也更多有关。

Crouter,McHale和Bartko(1993)研究了小学五六年级的儿童,发现母亲涉儿童的生活显著多于且深于父亲。

Updegraff,McHale和Crouter等人(2001)的研究则表明,相较于父亲,孩子更多的从母亲那里获取同伴焦急知识经验;

母女之间父子之间会更多的共同活动;

亲子之间既有亲子冲突也有亲子亲合;

与孩子互动更多的通常是母亲。

特殊家庭结构模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关于家庭结构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有关欧美家庭研究表明(Montemayor&

Hason,1985;

Hill&

Holmbeck,1987),引发亲子冲突的主要是家庭的日常生活事件,如做家务、选择衣服、以及活动等,而鲜有是由其他社会问题引起的。

因而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家庭结构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Devets(1996)等对高中生是否和父母居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和父母分居的情况下,对父母共情的知觉男生和女生无显著差异。

但与父母同居者与父母亲合度更高,与父母分居者则更低。

Klein(1996)等对32个白人家庭进行纵贯研究后指出,父母的养育技巧受婚姻状况的影响,同时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反社会行为以及自尊(self-esteem)也会受离婚的影响。

E-mery(1998)认为父母离婚后较短的一段时期(1—2年)对青少年来说是一段社会性和情感的分裂期。

国内的心理学家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石韦,张进辅(1999)等研究家庭环境状况后发现,儿童的高攻击性与父母婚姻的不和谐如冲突争斗并随之而来的离婚相关,家庭冲突很容易对儿童的心灵造成伤害,这些伤害会削弱甚至抵消家庭教育的作用,而这样又会引起父母的拒斥,进而让儿童产生苦恼、愤怒等情绪,从而形成亲子冲突。

俞国良,王永丽(2007)的研究则指出青少年因为心理发展不成熟,父母离婚会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创伤,进而可能产生被抛弃的恐慌、愤怒,并可能由此引发很多不良反应与症状,如抑郁、敌对、表现出攻击性等,并破坏亲子关系。

孙远(2010)的研究则发现父母间的冲突,比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他们再父母的身上观察到了恶劣的人际关系,并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从而对父母和家庭产生憎恶。

鉴于此本研究将对不同年龄段的父母就亲子关系展开访谈,以质性研究的方法探究其对亲子关系的认知特点,诠释其视野中的亲子关系。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父母视野中亲子关系的研究,使父母和青少年能认识父母视野中的亲子关系,其有怎样的特点,根据这些特征选择适宜的应对方式,从而帮助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环境,同时为研究者提供依据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亲子关系,进而展开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

2.研究内容:

2.1亲子关系访谈,为了研究父母视野中的亲子关系,我们将设计访谈提纲,根据提纲展开半结构化访谈,收集访谈数据。

2.2青少年的父母视野中的亲子关系,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数据,采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初步认识3-6岁儿童父母视野下的亲子关系类型。

3.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

3.1技术路线:

3.11资料搜集,查阅有关亲子关系的相关介绍与研究,认真研读。

3.12确定研究点,进一步确定论文的研究点及质性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流程。

3.13确定访谈提纲,根据研究内容、目的拟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3.14数据收集,根据研究需要选取青少年的父母为访谈对象,展开访谈

3.15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录音转录校对,确保文字和录音一致。

3.16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3.2研究方法:

3.21质性研究:

广义上的质性研究涵盖诸多的方法与理念,因此难以定义,但一般来说是使研究人员得以深入了解被试体验的一种途径。

其中包含很多专门的研究手段,如焦点小组讨论,半结构化访谈,内容分析,生活史,传记等(莫妮卡·

亨宁克《质性研究》)。

目前来看,心理学研究人员使用但不局限于这些手段来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发现问题。

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方法在进行研究时融入到被研究者的经验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以他们的感受和看法诠释事物。

心理学研究人员在进行质性研究时广泛使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而亲子关系的相关质性研究中,半结构化访谈则被广泛运用。

通过半结构化化访谈,被不仅让研究者的问题更易于明白,而且能够更好掌握研究的相关背景条件,提高了调查研究的实施效率。

同时,在与亲子关系相关的质性研究中,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被亲子双方接受,所以访谈法也被广泛的运用其中。

比如在《5-6岁阶段亲子关系的质性研究》(阮值生,2013)就使用了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11位5-6岁儿童及其家长就指责、讨好迁就与过度保护、物质满足、言出必行、家庭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解,从而分析这些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采用访谈法,可以帮助我们多收集一些访谈对象的真实想法,在访谈时采用普通聊天的形式更容易获取被研究者的真实想法,而数据的获取则是在访谈结束后通过对录音的转录获取的

3.22根据研究目的选取被试,并根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收集并整理数据。

3.23整理数据,使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24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归纳与讨论,解释3-6岁儿童父母视野下的亲子关系类型。

3.3研究进度:

阶段、时间、主要任务、目标

3.312016年10月至2016年11月12日:

搜集文献和研究素材,撰写论文设计。

3.322016年11月20日:

展开访谈,收集数据。

3.332016年12月15日:

进行数据分析,提交初稿。

3.342017年3月15日:

提交修改稿。

3.352017年3月20日:

提交定稿。

4.导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5.学院意见:

学院(盖章)

说明:

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

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始二周内完成,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接受学校和学院检查。

艺术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填写开题报告由所在学院决定。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