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及农业的推动作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区位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及农业的推动作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论对我国中小企业及农业的推动作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鲁格曼(1991)认为:
空间问题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家的真正重视是因为缺少精确模式分析报酬递增的假设,他把空间思想引入正式的经济分析,是继马歇尔之后第一位开始把区位问题和规模经济、竞争、均衡这些经济学研究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主流经济学家,并对产业集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他认为,经济活动的聚集与规模经济有紧密联系,能够导致收益递增。
克鲁格曼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趋势,并阐明由于处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割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D-S模型基础上加入劳动力流动与要素报酬之间的累积因果关系——即劳动力越集中的地方由于垄断竞争的特性,其要素报酬也越高,从而越吸引劳动力的集中——如此便可以解释产业集群的形成。
克鲁格曼在D-S模型的基础上从经济活动的内部机制来解释经济活动的集群现象,强调产业“中心”的内生性和竞争均衡的思想,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a、对“浙江现象”的思考
浙江是全国中小企业最集中的省份。
1999年全省共有单个企业资产在5亿以下的中小企业1033家,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55%。
同年,全浙江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集群有306个,总量达2664亿元。
调查表明,截止2001年6月,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以“小资本,大集聚”为特征的块状经济,区域性块状经济总产值达到599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
可以说,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特色经济是浙江工业的主体。
而其中又以温州的中小企业集聚模式最有代表性。
2001年温州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鞋业占20%左右,金属外壳打火机占90%左右,剃须刀占60%左右,锁具占50%左右,纽扣占50%左右。
由于这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温州有“中国鞋都”、“中国电器城”、“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制笔之都”等之称。
浙江中小企业集群为何能如此蓬勃发展?
从企业集群的理论来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灵活的运行机制。
在浙江,中小企业基本都是靠个人资本发展起来的,规模小,家庭作坊式的特点明显。
从目前市场、技术不确定性增加的现状来看,中小企业有着大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产品结构等方面的相应调整。
其次是成本优势。
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聚集和市场的地域集中,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过程的投入,也为物流畅通提供了支撑。
这种优势,既可以保持单个小企业的高度灵活性,又可以实现整个区域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同时,这些处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面对面”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有效地降低了单个企业搜索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的交易成本和物质成本。
再次是区域创新网络优势。
区域创新网络按照连接的方式,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创新网络。
其中,正式的创新网络又可以分为产业网络和非产业网络,非正式网络主要指人际关系联系起来的网络。
浙江中小企业群很强的内部创新网络优势,是其他区域很难效仿。
b、推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优势的形成往往根植于特色,地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得同样根植于特色。
要立足区位和资源特点,形成最有效利用
区位产业发展资源的专业化分工和中小企业集群,才能获得区域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独具活力的经济高速增长区。
(二)努力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
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分工组织网络,能形成产业内部分工替代产业之间分工,有助于增强企业组织的资产专用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要围绕培育发展产业链和产业群,制定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在税收、用地、人才引进、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以价值链为纽带,形式多样的专业化协作网络。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的生力军。
根据经济发展的特点,依托企业与市场组建一批行业技术开发中心。
(四)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具有聚集生产要素的“磁场”效应。
地区产业发展环境包括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
优化投资环境,对于吸引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有重要作用。
要继续大力加强交通、通讯、能源等产业发展基本载体建设,重点建设对产业发展拉动力强、辐射面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投资硬环境,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同时,重点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投资软环境是多元的、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也包括生态自然环境和治安社会环境;
也包括产业配套能力;
还包括融资、商业信用和人文环境。
优化投资软环境是积聚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对于发展中小企业集群起到决定作用
。
三、农业经济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农业区位论
1926年,德国杜能创立了农业区位论,为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农业区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圈层经营方式由集约转为粗放。
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同一地区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结构,其方向和结构的调整取决于地区内的人文因素。
距离市场远近不同的土地,所制造的农产品价值呈现级差分布,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依据。
该理论对今天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仍具有指导意义。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比较成本优势,指在各国具有相同的资源禀赋情况下由于要素生产率或技术水平不同而引起的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所形成的优势;
二是资源禀赋优势,它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拥有的资源禀赋数量存在差异而产生的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所形成的优势。
比较成本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分别揭示了决定比较优势的技术差异因素和资源察赋差异因素,并分别假定资源的拥有量不变和技术不变。
比较优势理论为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一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以现有的资源为依据,结合经济效益理论,发展具有比较成本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的农产品,逐渐形成既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又有好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结构。
(三)规模效益理论
规模效益理论是指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专业化、采用先进的技术,来获得规模效益。
一般的,产生规模效益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生产过程的不可分割性。
二是专业化。
三是规模大的企业一般可以采用更好的机器设备。
从以上原因可知,规模效益理论对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经济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农业经济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地区农业专业化理论
农业地区专业化理论综合分析所有影响农业布局的条件,并以此为依据来划分农业专业化地区,使得各个地区都有可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在农业生产上的优势,推进大规模的、高效率的专业化生产,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国家农业发展总目标。
通过农业合理区划还可以指导工商业界去建立一套与地区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系统;
带动农民去合理安排各项农业生产活动,获得最大的农业经营效益。
这一理论对目前建设农业经济区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建设农业经济区的沈阳模式
(一)主导产业带动型
以多种经营起步,从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入手,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区域主导产业,进而带动加工业、储销业发展。
在乡镇企业不发达或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尤其可以选择这条途径,发挥特色资源和劳动力密集优势,加大劳动投入,提高单位产出率,发展拳头产品,以形成主导产业。
如盘锦的河蟹产业化,稻田养蟹面积达21万亩,年产5000多吨成蟹,产值达12亿多元,加工业、储销业随之兴起,还有清原、新宾的林蛙,桓仁的“三条小鱼”(香鱼、银鱼、池沼公鱼)等。
(二)市场需求拉动型
以市场建设为核心,通过建立完备的农产品市场机制,提供有效的市场服务,吸引客商,扩展销路,进而拉动农产品批量生产,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在交通便利、有传统市场或农产品主产区,可以选用这条途径,加人市场投入,提高市场知名度,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
如北宁的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112个交易摊位,年交易蔬菜23亿斤,交易额达2亿多元,拉动棚菜生产面积近20万亩,还有北票庄头营市场、海城南台鸡蛋市场等。
(三)龙头企业牵动型
以运销、冷藏、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与商品生产基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契约,或为商品生产基地、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在经济实力强的地方,可以通过这条途径,集中财力建设具有高覆盖面、强带动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科研实沐,强化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型”经济。
如辽阳肉食鸡加工厂,年加工能力600万只,还有10个肉鸡饲养基地,联系4000个养鸡户,年产值过亿元,还有朝阳华新天然饮料集团、辽河饲料集团等。
(四)中介组织联动型
以专营公司、服务组织、技术协会、销售中心等实体性组织为桥梁和纽带,通过为基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服务,上连企业、市场,下连基地、农户,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形成紧密型或松散型的产业链条。
在社会化服务工作起步较早、中介组织实力较强的地方,可选用这条途径。
如新民市棉麻公司,上连新民纺织集团,下连2000户棉农,为棉农提供各种服务,为纺织集团收购棉花,自身年收入60多万元;
还有凌源市供销社、辽中县的21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全省7000多个农民自办的专业协会、研究会等。
(五)科技实体启动型
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大型工商企业创办的科技产品开发实体为中心,通过转让科研成果,选派科技人才,实行技术入股等方式而同基地、农民建立的集科农贸工一体的产业经营组织。
在有人才资源联系的地方,可选用这条途径。
如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在大连金州后石村创办的后石学院就属于这一类型,现已开发出10余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体,后石村人均收入已超5000元,还有大石桥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
(六)乡村组织推动型
以乡政府、村委会及其集体经济织织为主兴办的各种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实体,服务范围人多为所属行政区域内,服务内容主要是组织农用生产资料的购进和农副产品的销售,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
在集体经济发达的地方可选择这条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灯塔市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