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2060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Word下载.do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B.谢道韫文学才华出众,她以春季柳絮飘飞的暖景写出了白雪纷纷的冷景。

C.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D.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君子:

(4)吾日三省吾身日:

省: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

信:

(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

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8)饭疏食饮水饭:

水:

(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

(10)逝者如斯夫斯: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

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人谋而不忠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D.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一项是()

A.“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和“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

B.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

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

D.孔子说的“博学而笃志”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 

学 

须 

静 

也 

才 

非 

无 

以 

广 

志 

成 

2.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诫子书诫:

(2)夫君子之行君子:

 

行:

(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

明:

(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

(5)非学无以广才广才:

(6)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

慢:

励:

 

险:

治:

(7)年与时驰 

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君子之行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D.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狼不敢前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

盖以诱敌。

敌:

恐前后受其敌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

意暇甚意:

一狼洞其中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其一犬坐于前犬:

弛担持刀弛:

屠自后断其股股:

止有剩骨止:

一狼得骨止止:

止增笑耳耳:

一狼径去去: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

苫蔽: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

狼亦黠矣黠: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

(1)屠自后断其股古义:

今义:

(2)盖以诱敌古义:

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两狼之并驱如故。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6)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生动地刻画了狼的贪婪本质。

B.“目似瞑,意暇甚”通过动作描写揭示狼的狡诈。

C.“暴起”、“断其股”生动地刻画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间接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狼贪婪的本性。

B.“目似瞑,意暇甚”传神地刻画出狼狡猾的形象。

C.屠户发现了狼的诡计,于是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D.本文结局说明了像狼这样的狡猾的恶人终将失败的道理。

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7.对选文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A.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告诉人们:

狼是贪婪、狡猾、凶残而又愚蠢的东西,只能彻底消灭,否则危害人类的生存。

B.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歌颂了屠夫丢掉幻想,当机立断,机智勇敢,除恶务尽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C.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证明了对狼一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但它们得寸进尺,就只能坚决斗争,战而胜之。

D.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狼的故事,揭示出狼的凶残、狡猾而又愚蠢的本性,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D.结尾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管怎样狡诈,终究是要失败的。

9.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3分)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

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0.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1.对这篇文章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他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应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国人道之B.闻之于宋君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D.得一人之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对本文的寓言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