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46196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农村局脫贫攻坚“回头看”问题整改方案范文稿Word格式.docx

做到举一反三、点面结合,既梳理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也查摆自己发现的问题;

既查找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也查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点;

既查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也深挖潜在性、沉淀性问题。

  

(二)坚持领导带头,落实整改责任。

全面落实县负总责的整改工作要求,坚持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夯实全县各级各部门责任。

把问题查彻底、把原因剖透彻、把办法谋清楚。

县级牵头领导分工负责、包抓落实,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三)坚持真抓实干,确保整改实效。

坚决落实从严从实要求,各镇各部门主动认领问题,主动整改落实,做到整改工作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相互推诿、不相互扯皮,真反思、真整改。

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

需配合整改的要密切协作;

需要完善制度机制的,抓紧研究制定。

需要长期整改的,无论点上的问题,还是面上的问题,无论历史的问题,还是现在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靠实整改责任,切实整改到位。

  (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

深刻剖析具体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分析政策导向、政策设计、政策要求,采用特殊机制、拿出特殊办法,集中资金、资源和人力、精力,补短板、强弱项,修软肋、治硬伤。

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分类施策、靶向治疗,健全制度、高效推进。

  四、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的角度出发,彻查问题、深剖原因、强化措施、狠抓整改。

  

(一)个别龙头企业、合作社2019年贫困群众入股分红还没有兑现。

  问题1:

2019年整合财政扶贫资金1774.5万元入股到超越、文德兰等4家龙头企业,按照8%的比例,应向11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兑现收益分红资金141.96万元。

目前,分红兑现日期已到期为与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2019年3月25日签订的收益合同,收益分红资金为50万元,资金已经支付到农业农村局账户,目前已拨付到农户27.152万元,剩余22.848万元正与各镇核对受益户账号信息。

剩余91.96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因与企业签订日期不同,协议约定的分红期限未到,还未兑现给贫困户。

  整改情况:

正在整改

  整改期限:

2020年9月中旬

  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监管,保障贫困户资产收益。

按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县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投放管理和风险防范办法》,严格按要求强化到户资金监管,狠抓产业扶贫政策落实,督促指导4家龙头企业根据带贫协议约定期限及时兑现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配股分红资金,超越发展农业有限公司剩余22.848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在账号信息核对准确后,将于2020年3月31日前拨付给149户贫困户,文德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56万元收益分红资金于2020年4月10日到期后兑现给481户贫困户,云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11.96万元收益分红资金应于2020年8月26日到期后兑现给101户贫困户,县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将24万元收益分红资金于2020年8月26日到期后兑现给193户贫困户。

各到户资金入股龙头企业按合同签订的日期,及时将贫困户收益分红资金打到县扶贫办账户上,扶贫办陆续通过“一卡通”将贫困户入股分红收益资金发放到位。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企业带贫机制。

加强带贫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按3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下性奖补,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5000元/人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一次性奖补,同时支持带贫经营主体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先吸纳贫困户到企业或生产基地务工,通过中药材、马铃薯订单,积极收购农户农产品,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和产销难题。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带贫经营主体规范运行。

根据企业市场环境,动态监管超越、文德兰等4家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安全规范生产,加大品牌建设,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名优产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化解竞争市场潜在风险,保障龙头企业健康规范经营运行。

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无法实现预期的扶贫带动效果。

  责任领导:

  责任股室:

扶贫开发股

  责任人:

  整改时限:

2020年9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度大任务重,贫困地区农业底子薄,又易受气候和市场价格双重影响,再加上贫困劳动力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等因素,产业基础薄弱,稳定增收仍然是最大难题。

  问题2:

虽然19个贫困村均于2018年低全部退出贫困村验收,但2020年退出验收的贫困户大部分为兜底保障户,健康劳动力短缺,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业发展水平低,发展动力不足,影响冷凉经济产业带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种养产业。

深入实施“三个一”扶贫工程,加快建设祁连山浅山区冷凉经济产业带,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19个沿山区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32名、产业指导员34名,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草畜等特色产业,力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面积50%以上,继续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向沿山冷凉地区倾斜,目前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贫困村有2个,加大农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县内涉农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设中药材、马铃薯、饲草等生产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贫困群众“种养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深入推进生态宜居搬迁工程。

动员祁连山浅山区海拔2600米以上居住的群众进行生态移民搬迁,依托生态工业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集聚的产业优势,带动搬迁群众置业发展、稳定就业,从根本上缓解祁连山生态压力,解决高海拔地区群众种养产业发展滞后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因自然条件受限而存在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股

2020年6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三)近年来扶贫资金大量向贫困村集中,一些非贫困村在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问题3:

在开展乡村振兴以来,我县加快“一轴四驱”“一带四路”建设,沿国道227线和冷凉经济带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改造,进行“一化三改”,在乡村振兴稳定推进的良好局面下,个别行政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还存在一些差距,产业化发展靠后,振兴动力不足。

一是加强乡村基层治理。

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深化“三链”建设,推行“三联三促”工作模式,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模式,引领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或多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市场稳定的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或设施果蔬生产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加快发展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休闲观光、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建设一批集农耕体验、特色餐饮、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村。

四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发挥各类经营组织作用,确保每个行政村有2个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运行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

经营主体要采取“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模式,与农户建立股份合作的紧密联结机制,或建立订单、购销合同等半紧密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

五是加大人居环境政治。

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围绕农村垃圾、厕所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健全机制,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乡村振兴股

  (四)贫困群众的产业培训还不够精准,内容还不够丰富的问题。

  问题4:

虽然已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技能、种养技术培训全覆盖,但全县34户边缘户还存在致贫风险,种养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还开展有针对性的种养产业培训。

一是加大技术指导,精准实施“一户一策”定向培训。

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产业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村组干部等服务人员的作用,认真分析边缘户致贫风险,精准施策,定期为边缘户提供田间管护、种养技术指导、疾病防控、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服务,针对边缘户发展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牛羊等特色产业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帮扶计划,进行分产业指导培训,并及时跟踪边缘户农业生产全过程,及时化解种养技术短板,指导边缘户高水平、科学化进行农业生产管护。

二加强产销对接,解决边缘户农特产品销售难题。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的技术指导、农产品购销、就业帮扶、信息引导、电商服务等方面的带贫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就业、农特产品展销、农特产品订单等方式帮扶边缘户抵御致贫风险。

农技中心、综合股、农业产业化股、扶贫股

2020年12月中旬左右完成整改

  (五)有的龙头企业带贫能力不强,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问题5:

全县34家涉农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发挥带贫作用的有14家,其余农业企业带贫能力不稳定,存在时好时坏的状况,需要加强支持力度,引导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

一是大力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双赢模式。

促进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效益,实现贫困户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双赢。

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采取种畜投放、寄养、代养、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牛羊等特色养殖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户提供种养技术、疾病防控、农机服务等知识,带动贫困户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结合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三品一标”经营主体发挥品牌带动能力,规模流转土地,建设“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吸纳贫困户基地务工,增强农业产业化参与意识。

二是建立健全发展冷链物流体系。

加大对建设农畜产品冷藏设施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新建500吨以上的马铃薯储藏窖库,每座补助资金10万;

对新建2000吨以上并安装制冷设施的农畜产品冷藏库,每座补助20万元;

对新建4000吨以上并安装制冷设施的农畜产品冷藏库,每座补助40万元。

同时引导拥有果蔬保鲜库和马铃薯储藏窖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