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69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相距5200多千米。

中国从西到东,分别位于东五区到东九区,共占据了5个时区。

(2)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侧临近印度洋,西部和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

在六大板块组成的全球大地构造格局中,中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交汇的位置。

(3)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中国位于亚洲中东部,属东亚国家,与14个国家相邻接。

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

2.中国的疆域和国土

疆域

中国陆地疆界长约2.2万km。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抵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1.8万km,岛屿海岸线总长1.4万km。

海域由北至南分为渤海(为中国内陆海)、黄海、东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南海海区。

沿海岸有较大的海湾150余个,岛屿约有6500多个,其中约85%的岛屿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陆近岸和南海之中。

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次之,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位于台湾岛东北的海面上,是中国最东的岛屿,南沙群岛是中国最南端的岛屿群。

国土

中国的国土面积1260万km²

,其中陆地面积960万km²

,海域面积约300万km²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1.中国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我国地貌主要由三个阶梯构成。

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以西的青藏高原属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500米,高原上横亘着一系列巨大的山脉,山脉间镶嵌着辽阔的高原和盆地。

青藏高原的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是第二阶梯。

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巨大的山脉。

第二阶梯以东,地势降到500米以下为第三阶梯。

主要由宽广的平原与丘陵组成。

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加强了东部地区季风的强度,控制了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换,从而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地域差异。

同时,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也很显著。

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上。

(2)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

中国地貌的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都较小。

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形式。

(3)我国拥有宽广的大陆架和浅海

2.中国地理之最

我国海拔最高的地方: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吐鲁番盆地-155米

我国东部最高的山:

玉山(台湾)

我国最东边的岛:

钓鱼诸岛东边的赤尾屿

3.中国的主要高原和盆地

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4.中国气候四大特征

(1)季风气候明显

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我国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

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3)气候类型多样

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4)水热同期

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5.中国气温和降水之最

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是海南,夏季最冷的地方是青藏。

6.中国气候特征的优缺点评价

(1)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

(2)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

(3)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

(4)山区面积大,类型多,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

(5)冬季气温偏低

(6)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7.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季节变化

(1)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

(2)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3)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有所增多。

(4)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季节变化:

一般来说,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西部,春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则是秋雨多于春雨。

8.几种特殊气候

台风

热带气旋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热带气旋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来临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统一标准,将热带气旋分为四级:

热带低压(风力6~7极)、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台风或飓风(风力>

=12级)。

我国从1989年起采用国际规定,并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台风进一步细分为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三个等级。

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这种随季节而改变的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随着风向的转变,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也跟着改变。

寒潮

寒潮是北方大范围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大规模东移南侵,在此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降温强度标准的冷空气。

梅雨

从我国长江中下游(指湖北宜昌以东的26~34º

N范围内的地带)到日本东南部区域内,每年在春末夏初时节(6~7月),常是降水量多,降水次数频繁,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这时正值我国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故称梅雨。

第三章中国人口及城镇化

1.中国人口的八大特征

(1)庞大的人口基数。

(2)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3)日趋平衡的性别比。

(4)不平衡的人口分布。

(5)正在发展的人口城镇化。

(现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9.68%)

(6)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

(最多—壮族,最少—珞巴族;

100万以上的:

壮、回、维、彝、苗、藏、蒙、满、布依、朝鲜、侗、哈尼、白、土家、瑶、哈萨克、傣黎)

(7)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8)计划生育的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

2.与人口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人口自然变动

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变化。

反映人口过程自然变动的三项主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机械变动

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的迁入与迁出),结果是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变化。

人口社会变动

指人口社会结构的改变,如:

职业、民族、文化、行业结构

人口密度

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人口金字塔

亦称人口年龄金字塔。

是用统计图示来描绘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配的构成状况。

图的形状类似于金字塔.图示文献是男左女右按年龄别或年龄组由下而上排列,根据各人口数的多少或构成比例的大小分别往左往右划出相应的横柱形。

它的实际形状大体可分为:

(1)增长形,以年幼者占多数;

(2)缩减形,以少壮者占多数;

(3)稳定形,除老年外,各年龄组别的人数比例相仿。

根据它的形状的整齐与否,又可分为金字塔或反金字塔式。

人口金字塔可以生动地反映人口现状和人口历史发展的一些特征,并可预示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

城镇化

也有学者城市化或都市化。

狭义的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广义的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中国人口分界线

东西人口分布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1人/km²

),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的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也称做“人口分界线”,也即“胡焕庸人口线”。

爱辉——霍林河——榆林——天水——腾冲

第四章中国国土开发

1.中国自然资源五大基本特征

(1)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2)总量大,人均量少

(3)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4)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5)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

(3)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4)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6)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3.中国工业结构的演进

(1)1978年以前,由于国家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通过抑制消费和“以农补工、以轻补重”的强制方式推行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2)1978~1992,改革开放以后,轻工业比重迅速上升,尤其是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大。

(3)1992年以来,中国的工业沿着重工业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4.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是全职工中高科技人员所占比重高,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高。

5.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

(1)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2)成矿时空跨度大

(3)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

(3)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

(4)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

6.中国煤炭与石油分布

煤炭主要成煤时期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总的分布为北多南少,东欠西丰。

华北地区以晚石炭—二叠系煤田分布最广,其次为侏罗系煤田,主要分布在中朝准地台边缘地区,如大同。

东北以晚侏罗系煤田为主,其次是早第三系煤田,如鹤岗、抚顺。

西北地区以早、中侏罗系煤田为主,广泛分布与准格尔,塔里木、吐鲁番盆地及河西走廊。

青藏以石炭二叠煤田为主。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东南各省,石炭、二叠,侏罗,第三系的煤田均占有一定的地位。

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攀枝花、冀东—北京、五台—岚县、宁芜—庐枞、白云鄂博6个地区,集中分布在辽、冀、晋、川4省,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0%。

东部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大庆油田、扶余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珠江口油田。

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湾、莺歌海等。

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7.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与分布规律

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