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100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题分类汇编专题分类科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

0.165g,2.1g

(1)仪器M的名称是 酒精灯 ,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4CuO4Cu+CO2+2H2O 。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

只有CO猜想2:

只有CH4猜想3:

既有CO又有CH4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

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变化2:

B瓶增重变化3:

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 2 (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 bc (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b.B瓶增重的质量c.C瓶增重的质量

(3)讨论和反思

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钡溶解度比氢氧化钙溶解度大,有利于全部吸收二氧化碳 。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 点燃或收集尾气 。

【解析】

(1)仪器M的名称是酒精灯,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4CuO4Cu+CO2+2H2O。

(2)①根据变化2可知,B瓶增重,说明反应生成了水,而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能生成水,因此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b、c,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是因为B瓶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说明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C瓶增重的质量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及其CH4+4CuO4Cu+CO2+2H2O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可以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3)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氢氧化钡溶解度比氢氧化钙溶解度大,有利于全部吸收二氧化碳。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点燃或收集尾气。

3.(2018衡阳)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

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

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4:

废液中的溶质是 NaCl、Na2CO3 。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Na2CO3+2HCl═2NaCl+H2O+CO2↑ 。

(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3正确。

你认为他的结论 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含有盐酸的氯化钠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

请你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3正确

(2)验证猜想4,可选用的试剂有 ACD 。

A酚酞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C稀硫酸D氯化钡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 蒸发 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解析】【猜想与假设】结合其他猜测可知当碳酸钠有剩余时,猜想4为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讨论与交流】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1)他的结论错误,理由是含有盐酸的氯化钠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实验方案: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2)加入酚酞试液时,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加入稀硫酸时,如果产生气奇葩,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拓展与应用】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时,由于盐酸易挥发,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蒸发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

4.(2018临沂)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2SO4

Na2SO4和NaOH

猜想三:

 Na2SO4和CuSO4 

猜想四:

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

小明认为猜想 四 不合理,理由是 2NaOH+CuSO4═Na2SO4+Cu(O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三 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一 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不能 (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解析】【猜想与假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Na2SO4;

氢氧化钠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NaOH;

硫酸铜过量时溶质是Na2SO4和CuSO4。

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与验证】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溶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铜;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pH=7,说明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钠。

【拓展延伸】钠比较活泼,和溶液混合时,先和水反应,因此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5.(2018重庆A)

(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

某同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

①反应物的浓度②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

A.稀盐酸B.盐酸C.块状石灰石D.碳酸钠溶液E.粉末状石灰石

填写下表井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控制速率的方法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灭火器反应原理

 B 和D

CO2的实验室制法

 ② 

A和C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2)已知:

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

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

SO2 > (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蕊溶液变成 红 色。

实验二:

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 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 。

(1)灭火器中需要快速产生二氧化碳,故盐酸不能使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不能过快,故使用的是块状的石灰石。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硫的这支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明显,故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强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根据二氧化碳与镁的反应可以推知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硫,氧化镁是白色的,硫是黄色的,故会观察到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

6.(2018德州)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

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

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F实验:

将点燃的硫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

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

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

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

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

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

有以下试剂,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

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1)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

(2)SO2+H2O=H2SO3(3)2H2SO3+O2=2H2SO4(4)化合(5)+4(6)溶液中都有H+(7)④

(1)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的实验操作:

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将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是否变红;

(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H2SO3;

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3+O2=2H2SO4;

(3)以上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