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962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风的成因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

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

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

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单元“天气”,本单元以“天气”为探究主题,将让学生经历天气的探究之旅。

学生通过探究观察天气与什么有关?

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降水量,观察风、云,整理出天气日历,并制造出天气预报。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

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

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

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

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

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

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3、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6、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7、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8、能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相同点和不同点。

9、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10、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1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1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14、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15、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16、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硏科学教法学法,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研讨活动。

2、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

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3、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4、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充分做好各种科学实验的准备工作,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

5、注重学生的课外拓展研究。

科学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带出教室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课外。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备注

1

第一单元

1.水到哪里去了

机动

2课时

2.水沸腾了

2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3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6.加快溶解

4

7.混合与分离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5-6

第一单元复习

7

第二单元

空气

1.感受空气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8

3.压缩空气

4.空气有质量吗

9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我们来做“热气球”

10

7.风的成因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1-12

第二单元复习

13

第三单元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14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15

5.观测风

6.观察云

16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7-18

第三单元复习

19-20

综合复习

一、三年级科学期末复习选择题

1.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说明我们测量的是雨量器内水的( 

 

)。

A. 

水位高度 

B. 

体积 

C. 

温度

解析:

A

【解析】【分析】降水量我们看的是雨量器杯内水位的高度,单位是毫米。

2.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有“雪”的是( 

D. 

【解析】【解答】A、图标为雪天,符合题意。

B、图标为沙尘天气,不符合题意。

C、图标为雨天,不符合题意。

D、图标为雾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本题考的是天气图标。

3.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时,风向是( 

西风 

东风 

东南风 

西南风

B

【解析】【解答】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时,风向是东风。

B符合题意。

B。

【分析】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东南风就是从东南吹向西北的风。

4.小明想要测量今天的温度,他应该把温度计放在( 

室外阴凉通风处 

室外阳光下 

室内 

室外背阴处

【解析】【解答】小明想要测量今天的温度,他应该把温度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处,A符合题意。

【分析】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水能占菇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问 

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空气和水都没有固定形状

C

【解析】【解答】A、水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问,不符合题意。

B、水和空气都具有流动性,不符合题意。

C、鱼之所以能在水中存活是因为水中有空气,符合题意。

D、空气和水都没有固定的形状,不符合题意。

C。

【分析】水和空气都具有流动性,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但是水具有一定的体积,而空气不具有一定的体积。

6.下列天气现象中,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雪 

暴雨 

冰雹 

龙卷风

D

【解析】【解答】A、雪相当于固态的水,属于降水形式,不符合题意。

B、暴雨属于降水形式,不符合题意。

C、冰雹是固态的水,属于降水形式,不符合题意。

D、龙卷风是空气的流动,不属于降水形式,符合题意。

D。

【分析】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7.气球在街头艺人手中可以扭成不同的形状,是因为( 

空气是透明的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空气很轻

【解析】【解答】气球里的是气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因而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各种形状,C符合题意。

【分析】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8.下列哪个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