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78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心亭看雪知识点归纳Word格式.doc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

”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我(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感知阁:

1.这是一篇游记,请你说说本文的四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

西湖(湖心亭)

人物:

余及金陵二人事件:

看雪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如何理解“痴”?

答;

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答:

“痴行”

(1)“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3)“独往湖心亭看雪”;

“痴景”,白描的手法写景,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醉情自然。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4.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吗?

并运用想像加以描绘。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描绘:

5.作者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等有何作用?

答:

开头三句话交代了作者看雪的时间和背景。

交代事件以示不忘故国之意。

同时,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为读者呈现出一派萧杀的冷寂景象。

6.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这种做法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7.“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别出心裁,在白雪迷蒙的底色上勾勒,一幅湖山夜景图就展示在眼前,充满了诗情画意。

对长提、湖心亭、舟和舟中人之小的渲染,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8.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奇:

万籁俱寂;

天地一色;

万物渺小。

痴:

不顾天寒地冻,醉心于写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9.如何理解“上下一白”?

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

10.“痴”与课文第一段那句话相呼应?

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1.找出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并赏析。

写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1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3.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不多余。

因为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邀勉力喝三杯的情景,为文章开出另一境界,给人一种新逢知己的惊喜,同时也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14.主旨归纳:

本课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15.什么是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