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64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61 大小:5.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中考必备知识点集锦(含练习题)Word格式.doc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量词,辆)

(《陈涉世家》)

初中文言文通假异读字汇编

女原音:

nǚ通假: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

(《论语·

为政》)

信原音:

n通假:

shēn

(通“伸”,伸展,伸张)

强原音:

qiá

ng通假:

jiāng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童趣》)

见原音:

jià

xià

n

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

(《西江月》)

要原音:

o通假:

yāo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

与原音:

通假:

选贤与能(通“举”,举荐)

《大道之行也》

属原音:

shú

zhú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

被原音:

i通假: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陈涉世家》

拂原音: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乡原音:

xiāng通假:

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鱼我所欲也》

衰①shuāi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②cuī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②shuì

或谁处杀虎斩蛟(《周处》)

行①xí

ng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②há

ng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许①xǔ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②hǔ曳屋许许声(《口技》)

属①zhǔ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shǔ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属(《桃花源记》)

朝①chá

o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送东阳马生序》)

②zhāo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3、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4、“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8“知”通“智”,读作zhì

,智慧、聪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9“乌”通“无”,读作wú

,没有。

一切乌有《山市》

10“乡”通“向”,读作xià

ng,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适”通”谪”,发配

例如: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P15(2017广西贵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二)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对《望江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诗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

B.“断白蘋洲”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独处深闺女子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情。

C.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女子盼心上人归来的情景。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B.环面攻之而不胜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满目萧然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②锦鳞游泳鳞

③斜晖脉脉水悠悠脉脉

※④亲戚畔之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6)选文(三)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战必胜”?

理由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答案:

(1)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要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大意和表现的思想感情,对照诗歌加以判别.D项中这首诗的风格是“清新自然”而不是“浓艳”,故选:

D

(2)A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

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于:

在;

在危急之时奉命奉命出使.于:

B句意:

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之:

代词;

(陈胜)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

去、往

C句意: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其:

他的;

能拿土石怎么样?

其”作副词,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D句意:

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然:

…的样子;

这样以后,才明白因忧患而忧患而得以生存发展,而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然:

这样

故选:

A

(3)①通“嘱”,嘱托、嘱咐②代指鱼③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④通“叛”,背叛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通“嘱”,嘱托、嘱咐.

②句意:

美丽的鱼游来游去.鳞,代指鱼.

③句意: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脉脉:

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④句意:

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畔:

背叛。

(4)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

以:

因为

句意: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重点词有:

凭借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5)指出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本题中“交代滕子京被贬的身份”“交代滕子京不同于一般迁客骚人的行为”为后文作者作为滕子京的好朋友和他志同道合,都拥有和古仁人一样的情怀.

(6)“得道”即“施行仁政”.理由:

得道者多助.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不难看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君子具备了什么呢?

“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参考思考.

参考译文:

(一)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P16(2017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1]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有何间焉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④故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答案与解析:

(1)①参与;

②通“遍”,遍及、普遍;

③案件;

④战胜.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