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055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2017《诗五首》习题(鉴赏)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C.《游山西村》——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D.《己亥杂诗》——龚自珍——明代——思想家、诗人

⑶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⑷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二、古诗鉴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

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岱宗夫如何②决眦入归鸟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5.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4.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3.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

含有什么哲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

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

3.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三、望岳

[唐]杜甫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全诗是围绕着“_”字来写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

3.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______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 ________的气势。

4.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5.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6、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到远B、由远到近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7、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  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

曾"

通"

层"

C、第七、八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逊的性格特点。

D、全诗切着"

望字而写"

,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9、(问)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诗五首》习题(鉴赏)参考答案

.⑴B这首诗是他初涉官场的感怀之作。

⑵D清代

⑶B.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⑷C.②元宵③清明④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