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93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7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坡设计说明Word文档格式.docx

旧有边坡1:

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

前缘较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与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

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

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

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新增边坡1:

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

前边缘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与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1.0m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

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

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

①前缘与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与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0-0.5m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

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

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

,前缘较平,坡度5-20°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与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0.5-10m左右,部份后缘为0.5-1.5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5:

拟建边坡总长约436米,呈半月形,坡向东南,西高东低,后缘陡坎55-80°

,前缘坡度在5-15°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与粘粉粒堆填,层厚2-1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8-30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0.5-1.0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6:

拟建边坡总长约216米,呈半月形,坡向南,北高南低,后缘陡坎65-80°

,前缘坡度在5-15。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与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3-20m左右,③后缘坡表层局部有0.5m粉质粘土。

第二部分边坡支护部分

一、边坡分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市##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对现场考察分析,本次设计对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上边坡),新增边坡7,TP3-03,TP3-04边坡,为原采坑壁与原采石场形成的高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边坡上部有坡残积粉质粘土,上述边坡目前整体稳定,拟对上部土体进行1:

1清坡,坡面绿化,防止上部土体剥落。

拟对TP3-03,TP3-04原采坑填石边坡按1:

1.5-1:

2清坡,坡面绿化,防止大块石滚向高铁。

旧有边坡1,东北端小山坡按1:

1清坡。

上述边坡清坡与完善边坡排水设计。

见绿化设计场地整理。

新增边坡2、新增边坡3,主要由坡残积粉质粘土与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混合边坡。

北东段边坡裸露,中上部发生一小滑坡。

北东段裸露边坡为不稳定边坡;

边坡西南段上部发生一处滑坡。

滑坡东北侧处发生一崩塌,发展下去将引起上部山体孤石滚落。

暴雨时,山坡上的水夹带泥石土流入坡下。

裸露边坡为不稳定边坡;

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下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

中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坡面上见有岩块,易发生坠石与楔形体崩塌。

新增边坡2,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下边坡),边坡不但邻近高铁,同时坡下为公路,车辆行人活动频繁。

为保护边坡下车辆行人的安全。

在复绿工程设计时,对新增边坡2,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下边坡)四处进行边坡支护工程设计。

二、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与地方有关规、标准与规程,主要有:

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DZ/T0219—2006);

2.《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DZ/T0218—2006);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

4.《砌体结构设计规》(GB50003-2011);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GB50086-2001);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J50007-2011);

10.《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版;

11.《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SJG01-2010);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1;

13.《##市##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业主提供场地地形图(电子版1:

500);

15.现场实地踏勘测量结果与类似工程经验。

三、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地原地貌类型为丘陵坡地。

新增边坡3,边坡为一级坡,坡高8—20.9m,坡度为50-75度,坡倾向127度,坡长173m。

边坡南西段已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格构梁不规整,上部局部坡度可达75度。

格构梁北端与边坡中部上部,见5~8米高喷砼护面,坡度80度,支护结构未见变形破坏;

北东段边坡裸露,中上部发生一小滑坡,形成长7米宽9米,后缘坡度85度高1米的滑槽。

北东段裸露边坡为不稳定边坡。

边坡离高铁高架桥40-60m,离公路30-40m,坡下为绿化带,人员活动频繁。

为修建高铁时,人工分级放坡。

边坡分2-3级放坡。

坡高23-38m,坡度为45-75度,,坡倾向143度,坡长261m。

边坡东北端2.3级边坡已采用锚杆+格构梁支护。

格构梁不规整,顶部坡度达65度,平台为浆砌块石,不利于绿化。

支护结构未见变形破坏;

边坡西南段上部大致沿土岩界面发生一处宽20米长19米滑坡,后缘坡度60度,高9米的滑槽。

滑坡东北侧处发生一崩塌,长2.5米宽2.7米,后缘坡度70度,高0.5米的塌坑。

坡底北段离高铁高架桥3-18m,南西段接高铁明隧。

坡下人员活动频繁。

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和新增边坡6下边坡,边坡为一级坡。

新增边坡4坡高6--26m,坡度为45-60度。

新增边坡6下边坡坡高8--15m,坡度为60-80度。

紧邻该边坡的边坡已采用格构梁支护。

坡下为公路人员活动频繁。

(二)地层岩性

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6边坡岩石露头清晰,为中风化花岗岩。

新增边坡2和新增边坡3据钻探揭露,场地地层有:

第四系人工填土夹碎石层与坡残积层,下伏基岩为花岗岩,现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ml)

杂填土:

褐红色、褐黄色,主要由砂质粘性土与花岗岩碎石、块石新近堆填而成,松散状。

碎石、块石大小混杂,20~200cm,,分布不均,含量大于30~60%。

该层在新增3坡分布于坡脚见于ZK2、ZK4、ZK6、ZK8孔,层厚0.50~2.20m,平均厚度为1.70m;

在新增2坡分布于坡脚与坡上见于ZK9~ZK17、ZK23、ZK28孔,层厚0.60~7.50m,平均厚度为2.25m。

2、第四系坡残积层(Qdl+el)

粉质粘土:

黄褐色、红褐色,可塑状,含石英砂砾约25~35%。

遇水易软化。

发育风化球(“孤石”),在ZK24、ZK25、ZK27、ZK29,ZK32一带揭露有“孤石”。

本层在新增3坡分布于ZK1、ZK3、ZK5、ZK7孔,层厚0.90~1.90m,平均厚度为1.20m;

在新增2坡分布于ZK22、ZK24~ZK27、ZK29、ZK31孔,层厚1.00~4.50m,平均厚度为2.87m。

3、燕山期花岗岩层(r53

(1))

本区分布花岗岩,属于早白垩世侵入岩,按照风化程度划分四个风化亚带,其中全风化岩基本缺失或厚度很小。

钻孔揭露各亚带岩性特征如下:

3-1强风化花岗岩:

灰褐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折易断。

原岩结构清晰,裂隙极发育,属于极软岩,呈散体结构,边坡岩体类型Ⅳ类,该层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地段发育有风化球(“弧石”)。

本层在新增3坡分布于ZK1、ZK5、ZK7孔,层厚3.50~11.70m,平均厚度为6.570m,层面标高63.83~76.66m;

在新增2坡,除ZK13、ZK16、ZK18、ZK19、ZK21、ZK27、ZK29孔外,其它钻孔均有分布,层厚0.90~11.60m,平均厚度为3.94m。

层面标高68.77~111.96m。

3-2中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浅褐色,细粒花岗结构,矿物风化褪色明显,裂隙很发育,裂隙面充填铁质,岩芯呈碎块~短柱状,属于硬质岩,边坡岩体类型Ⅲ类。

本层在新增3坡各孔均有分布层厚3.00~10.50m,平均厚度为6.56m,层面标高55.35~71.16m;

在新增2坡,各钻孔均有分布,层厚2.20~25.20m,平均厚度为12.06m。

层面标高64.17~114.16m。

3-3微风化花岗岩:

灰白色、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岩石较新鲜、坚硬,裂隙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属于硬质岩边坡岩体类型Ⅱ类。

该层各孔均有揭露,本层在新增3坡层面标高为49.25~61.56m;

在新增2坡层面标高为54.77~86.66m。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概述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显示,场地无常年地表水,地表水主要类型为雨源形坡面流。

仅雨季沿坡面形成临时性水流,对坡面有冲刷作用。

2、地下水特征

该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勘察区土层中,含水性、透水性差,水量贫乏。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下覆花岗岩的裂隙中,含水性与透水性受裂隙发育影响。

较不均一。

钻探施工时,强风化岩与中风化岩交接处出现漏水情况。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位埋深与季节关系密切,地下水径流由山体高处向沟底渗流。

3、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根据ZK2、ZK5、ZK22、ZK23钻孔中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判定如表3。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中的有关规定判定:

场地环境类别属Ⅱ类,场地地下水水质在强透水地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弱透水地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具微腐蚀性。

4、土壤腐蚀性评价

根据土壤可溶盐分析结果,腐蚀性判定如表4。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四)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2008年版)的有关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该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坚硬土,建筑场地类别属Ⅰ~Ⅱ类,特征周期值为0.25~0.35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