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8839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Word文档格式.doc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白居易《杨柳枝词》

白居易诗说明了杨柳与离别的密切联系。

“唯有垂杨管别离”,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诗经·

小雅·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代以降,杨柳便成为送别诗中的突出意象,以“折柳”表惜别之情,风靡有唐一代,流风波及两宋。

杜牧《送别》:

“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施肩吾《折柳枝》: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杨柳,哀婉凄切的别离意象。

离别之时,所以要折柳相赠,一是“柳”“留”谐音,赠柳寓挽留之意。

二是随风摇摆之柳条与行行复止的离人在形象上有某些相似之处。

三是柳生命力强,赠柳意味着祝愿离人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四是柳随处皆有,柳垂于地,也便于折取。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褚人获《坚瓠集》)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之作将“送”与“归”联系起来。

诗人祈望,折柳不必折尽,留下一半,归还时回看送行时留下的半截柳枝,则更有意味。

诗作写出“折柳”新意。

柳意象在诗人笔下有着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其意蕴丰富充盈。

诗人笔下,由杨柳派生的柳丝、柳叶、柳絮等。

皆与别情产生了联系。

“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

”(戎昱《赋得江上柳送人》)“风静杨柳垂,看花又别离。

”(李白《送友生游峡中》)“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白居易《杨柳枝词》)诗人极尽想象之能事,以柳丝代愁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飞絮零落状人生飘零,标新立异,描写细致,令人目不暇接。

郑谷之诗状写杨花,令离情别恨转化成可视可触的“杨花”物象: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友人乘舟而行,诗人依依不舍,思念之情犹如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杨柳渡头”之杨柳,点染环境,烘托气氛,那漫天飞舞的零落杨花,“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刘禹锡《柳花词》),也正是人生飘零的一种象征。

2.“今日送君须尽醉”古代送别诗中常常飘逸着浓浓的酒香。

有人曾说分别就是两种水,一种是眼泪,一种是酒。

窃以为此言不虚。

正所谓“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分别之时的酒筵又岂能无酒相伴,只有在酒的聒噪下才能让人不断忆起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才能忘却凡尘俗世,仅仅拥抱这难得的感情。

酒,实为别离之必备。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李侍郎赴常州》

“今日送君须尽醉”,贾至诗作中飘逸着浓浓的酒香。

酒是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

杨载《诗法家数》:

“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寄怀,寓相勉之词以寄意。

”这一说法为众多诗作证实。

岑参《送杨子》:

“惜别添壶酒,临歧赠马鞭。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温庭筠《送人南游》: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诗人酒杯中装载的是浓浓的情谊。

酒意象大量出现于送别诗,主要是因为酒本身具有沟通情感的作用,诗人们把酒作为表情达意的上佳载体。

临别之时,设宴饯行,殷勤劝饮,酒可以默默传递朋友的情谊,暗暗消释离别的痛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樽岁酒且留欢,三峡黔江去路难。

”(权德舆《献岁送李十兄赴黔中酒后绝句》)一杯浊酒之中,寄寓着送者的殷殷深情,而远行者饮下所劝之酒,即是领受了送行者一片心意。

刘禹锡送别贬谪边州的张贾,便以樽酒致意:

谪在三湘最远州,边鸿不到水南流。

如今暂寄樽前笑,明日辞君步步愁。

——刘禹锡《送张员外贾》

“不独别君须强饮,穷愁自要醉如泥。

”(白居易《北楼送客归上都》)“世上只有情难说,今夜应无不醉人。

”(顾况《送李侍御往吴兴》)酒又具有使人情绪亢奋或使人沉醉不醒的神奇力量,饮酒特别是超量饮酒后,容易产生心理幻觉,淡化以致忘却了远行的忧愁悲伤。

赵嘏洞庭送客,便希望行者饮酒以忘忧:

处处云随晚望开,洞庭秋入管弦来。

谢公待醉消离恨,莫惜临川酒一杯。

——《同州南亭刘侍郎送刘先辈》

酒乃诗之媒。

送行的水酒激发诗人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而诗歌更令送行之酒脱俗而雅化。

诗人们在酒后沉醉中体验人间的离愁,于是,“酒语诗情替别愁”(元稹《沣西别乐天》),就成为送别诗的一大特色。

3.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代送别诗中常常驻足在凄清的长亭。

古人长途远行,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都不发达,山河阻碍,跋涉艰难,且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而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因此各地都有自己的送别之地,以长亭居多。

如: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南浦别》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江淹《别赋》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4.“人自伤心水自流”:

古代送别诗中常常荡漾着寂寂水波。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流水无情只管载着离人不停流去,日暮客散,送行者依然伫立江头,刘诗以无情的水流反衬难堪的孤独,极写无可奈何伤心之情。

“人自伤心水自流”,古代送别诗中常常荡漾着寂寂水波。

舟船是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津口渡头,常常成为友人劳劳相望各依依的场所。

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古人出行,常走水路,水埠津波,成为送别诗的创作环境;

寂寂流水,成为送别诗的创作媒介。

水的悠悠流淌,象征离情的缠绵不绝;

流水一去不返,象征行人的渐行渐远;

水的清寒冰冷,象征离别的凄凉悲苦。

正因为水有多种象征意义,诗人才将送别之情投射于水意象之中。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江水、湖水、河水、溪水是送别诗状写离情的常见意象,水之轻柔、深渺、清寂和离情之缠绵、悠长、凄切异质同构,有着天然联系。

诗人钱起即坦陈“汉水东流是寸心”:

斗酒忘言良夜深,红萱露滴鹊惊林。

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秋夜送赵冽归襄阳》

“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韦承庆《南行别弟》)“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雍裕之《自君之出矣》)自然界中,水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物质之一,水牵离恨,波载愁绪,在世人心目中,流水与人世间的恩恩怨怨纠缠在一起。

诗人又常将清寂之水转化为一种人生体验: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

友人辞别凤城,诗人依依作别,心情颇不宁静。

这宫前之水,不仅流尽了有为之士的大好年光,而且流尽了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诗人以流水寄怀,抒写了对个人际遇和国家运命的感伤。

漫漫人生,碌碌仕途,无休止的别离和无穷尽的哀怨,尽在这寂寂流水声中。

5.“明月有光人有情”:

古代送别诗中常常笼罩着凄凄月光。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冶《明月夜留别》)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孟郊《古怨别》)“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高悬天际之月,跨越时空,沟通古今,阅尽沧桑,见证兴衰。

明月与别离的联系极为紧密。

“明月有光人有情”,古代送别诗中常常笼罩着凄凄月光。

一方面,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间的悲欢离合极其相似;

另一方面,月光普照大地,天涯海角无处不在,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是人们遥寄情怀的信使。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王昌龄《送胡大》)“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杜牧《偶题》)月亮,寄托着离人的悠悠别情。

皎洁无私的月亮照我亦照人,音书断绝声讯不通,借月问候就成为诗人怀人的一种独特方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人隔两地,难以相见,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李白将自己的思怀之情寄与明月。

诗作借月抒怀,内蕴丰赡。

一说心中愁思诉之明月,一说明月无私友我同照,一说借月捎愁托附离情。

本来无知的明月,竟成了诗人的知心朋友,李白将对迁谪朋友的思念托一轮皓月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月亮高悬苍穹,分离之人尽管山川阻隔,仍能见到同一个月亮,这就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减轻了因分离造成的痛苦。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目睹着离人的痛苦,见证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古人送别诗中,明月常用来烘托和强化离别怅惘之情,这时月亮便蒙上了寒冷孤寂的色彩。

江月寒楼映衬着离人的别绪,月亮意象凝聚着诗人的审美体验。

柳、酒、亭、水、月这五种借以表现别离主题的意象,在送别诗中起了渲染环境、传达心声、扩大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它构成了形象之美,增强了送别诗的艺术魅力。

除此之外,草、雁、雨、舟、风、云、烟、山等意象,也频频出现在送别诗中。

这些意象的和谐组合,构成优美的意境,形成令人难忘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