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8667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九章辅导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早产儿:

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新生儿。

其中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称早产儿,而第37周的早产儿因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儿,故又称过渡足月儿。

  3.过期产儿:

指胎龄满42周以上的新生儿。

  

(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正常体重儿:

出生体重在2.5~4.Okg的新生儿。

  2.低出生体重儿:

指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kg的新生儿,常见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1.0k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巨大儿:

出生体重大于400Og者,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

  (三)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

  1.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者。

  2.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之间者。

  3.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上者。

  (四)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母亲有异常妊娠史的新生儿:

母亲患有糖尿病、孕期阴道流血、各种感染、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及母亲为Rh阴性血型等;

孕妇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等。

  2.异常分娩的新生儿:

各种难产和手术产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等。

  3.出生时异常的新生儿:

出生时Apgar评分小于7分、脐带绕颈、各种先天畸形和疾病等。

  4.孕妇有不良生活习惯史:

吸烟、吸毒、酗酒。

  5.曾有新生儿期因疾病死亡史者。

  6.正常新生儿以外的各种类型新生儿及有疾病的新生儿。

第二节 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1)新生儿的特点

  

(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3)护理措施

  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kg以上,身长47cm以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一、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征:

出生时哭声响亮,四肢屈肌张力高而呈屈曲姿态,皮肤红润,胎毛少,覆盖着胎脂;

头发分条清楚;

耳廓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

乳晕明显,乳房可摸到结节;

指甲长到或长过指端;

足底皮纹多而交错。

男婴睾丸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完全遮盖小阴唇。

  2.体温:

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

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成人快4倍;

体温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化。

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的代谢。

棕色脂肪分布在中心动脉(主动脉弓,颈动脉)附近,肩胛间区等处,通过去甲肾上腺素调节。

  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要适宜,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血液易浓缩,出现脱水热;

室内体温过低,产热不足,则出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体温下降1.5~2℃。

如环境温度适中,体温逐渐回升,并在36~37℃之间波动。

“适中温度”又称“中性温度”,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又能保证正常体温。

新生儿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正常足月新生儿穿衣、包裹棉被、室温维持在24℃,便可达到中性温度的要求。

  3.呼吸系统:

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

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

新生儿在第一次吸气后,肺泡张开。

呼吸浅快,40~45次/分。

新生儿胸腔较小,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呼吸呈腹式。

  4.循环系统: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巨大变化,脐带结扎,肺血管阻力降低,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出现功能性关闭。

心率波动较大,1OO次~15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9.3/6.7kPa(70/50mmHg)。

  5.消化系统:

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吸收。

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

新生儿肠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也易使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通过肠壁而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

生后12小时开始排出黑绿色胎粪,3~4天排完,粪便转为黄绿色。

如24小时未排胎粪者应检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

  6.血液系统:

新生儿在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出生时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相对较高,血容量85~lOOml/kg,与脐带结扎时间有关,脐带结扎延迟可从胎盘中多获得血容量。

白细胞计数生后第1天可达(15~20)×

109/L,3天后明显下降,5天后接近婴儿值。

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

  7.泌尿系统:

足月儿24小时排尿,48小时未排尿者需检查原因。

生后头几天内尿色深、稍混、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此为尿酸盐结晶,不需处理。

新生儿尿稀释功能尚可,但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较差,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过多的水和溶质,易发生水肿或脱水症状。

需要比成人多2~3倍的水。

  8.神经系统:

新生儿脑相对较大,约重300~400g,占体重10%~20%。

生后具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的原始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可自然消失。

若在新生儿上述反射消失或数月后仍存在均说明神经系统有病变。

  9.免疫系统:

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

皮肤、黏膜薄、嫩,易被擦伤;

脐部为开放性伤口,细菌容易繁殖并进入血液;

血中补体含量低,缺乏趋化因子,故白细胞吞噬能力差。

新生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IgG,因此不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而免疫球蛋白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10.能量需要量:

新生儿热量需要量取决于维持基础代谢和生长的能量消耗,在适中温度下,基础热量的消耗为209kJ/kg(50kcal/kg),加上活动、特殊动力作用、大便丢失和生长需要等,每日共需热卡量约418~502kJ/kg(100~120kcal/kg)。

  二、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5~7天最重,10~14天消退,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

  3.生理性乳腺肿大:

女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5天,乳腺可触到蚕豆到鸽蛋大小的肿块,因胎内母体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胎盘至胎儿体内,出生后这些激素影响突然中断所致,多于2~3周消退。

  4.假月经:

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的血液,持续1~3天后停止。

是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消失引起,一般不必处理。

  5.口腔内改变:

新生儿上颚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斑点,民间称“板牙”、“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又称“上皮珠”,生后数周到数月逐渐消失,不需处理。

新生儿面颊部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乳有利,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三、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1.新生儿病室条件:

病室干净、清洁、整齐,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22~24℃,湿度55%~65%。

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60cm.条件许可还可设置血气分析室。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出生后应迅速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

经常检查清理鼻孔,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合适的体位,仰卧位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渡后仰;

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双上肢自然屈曲在头两侧(切记不可将上肢固定在包被中),不可随意将物品放在新生儿口、鼻腔处或按压胸部。

  3.保持体温稳定: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冬季需头戴绒帽,棉被包裹,外置热水袋,必要时放入婴儿培育箱中。

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监测体温变化,使新生儿身体处于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的“适中环境”中。

  4.预防感染: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洗设施。

入室时应更换衣、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每次30~60分钟。

每月作空气培养1次。

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应分室居住,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

  5.皮肤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可用消毒的植物油轻擦皮肤皱折和臀部,擦干皮肤给予包裹。

每日沐浴1~2次,在喂奶前进行,达到减少皮肤菌落积聚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脐部经无菌结扎后,逐渐干燥,残端1~7天内脱落。

每日检查脐部,并用75%乙醇消毒,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止感染造成脐炎。

  6.喂养:

出生后30分钟左右可抱至母亲处给予吸吮。

鼓励母亲按需哺乳。

无法母亲哺乳时,首先试喂10%葡萄糖水10ml,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配方奶,每3小时一次。

乳量根据婴儿耐受和所需热量计算,遵循从小量渐增的原则,以喂奶后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间除外)为标准。

按时测量体重,了解新生儿的营养状况。

  7.预防接种:

出生后3天接种卡介苗;

出生1天、1个月、6个月时,各注射乙肝疫苗一次。

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1)早产儿的特点

  

(2)护理措施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但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

  一、早产儿的特点

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弱,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呈伸直状,皮肤红嫩,胎毛多,足底纹少,足跟光滑,外生殖器,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纹,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早产儿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加之棕色脂肪少,无寒战反应,产热不足,保暖性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节律不规则,可发生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15~20秒,或虽不到20秒,但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肌张力减低。

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在宫内有窘迫史的早产儿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安静时,心率较足月儿快,平均120~140次/分,血压也较足月儿低。

早产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而幽门括约肌较发达,容易发生溢乳。

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故以母乳喂养为宜,缺氧或喂养不当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肝脏发育不成熟,肝葡萄糖醛基转移酶活性较低,生理性黄疸出现的程度较足月儿重,持续时间也长。

由于早产儿胎粪形成较少和肠道蠕动无力,胎粪排出延迟。

早产儿白细胞计数较低为(6~8)×

109/L;

大多数早产儿在第3周末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持续2周左右。

血小板数量较足月儿略低,维生素K储存量少,致凝血因子Ⅱ、Ⅶ、Ⅸ、X活性较低。

由于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先天储铁不足,血容量迅速增加,“生理性贫血”出现早,胎龄越小,贫血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

早产儿的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低下,肾脏排钠增多,易发生低钠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