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84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docx

在读中悟,发挥想象;

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意境,感悟诗歌描绘的情景;

诵读记忆,积累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情怀,体会古代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

三、字词运用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

nhá

i)剪不断,理还乱(há

ihuá

n)

但是龙城飞将在(jià

nɡjiānɡ)将(jiānɡjià

nɡ)军

不教胡马度阴山(jià

ojiāo)教(jiāojià

o)课

2.给下面的字组词。

杰(杰出)词(词语)雄(英雄)项(项目)醉(沉醉)

3.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正——(证)——(证明)

崔——(催)——(催促)

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

五、初读感知

(一)学习《出塞》,整体感知

1.问题引领:

《出塞》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sà

i塞

[唐]王昌龄

n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zhēnɡ征人未huá

n还。

但使龙城飞jià

nɡ将在,

不jià

o教胡马度阴山。

(2)结合注释,说说红色字词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

只要。

龙城飞将:

汉朝名将李广。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

令,使。

胡马: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度:

越过。

阴山:

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3)再读古诗:

注意节奏,读好停顿。

七言诗常为“二/二/三”停顿。

(4)同桌互读,交流学习诗句。

(5)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大家是怎样理解的?

小红说:

“直译。

秦朝时候的明月照着汉朝时的边关。

”她说得对不对?

不对,应该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这里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互文,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说的就是农历十五和十六的月亮都可能是最圆的。

②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诗歌的大意。

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们至今还没有归还。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3.梳理小结:

作者在边塞看着皎洁的月亮,苍茫的边关,不禁遥想到修筑边关秦汉时期,遥想到汉朝时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飞将军,他多么希望现在也能有这样的良将来平息边关连年的战火啊!

让我们再有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二)领悟诗情

1.问题引领:

朗读这首诗,你能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①感悟画面之悲

读诗句。

你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A指导读出苍凉、悲痛的感觉。

B师讲解:

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

“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②感悟人心之悲 

A从征人的角度感悟

“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人”指什么人?

(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师:

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

(家、亲人、故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

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

他们会是什么心情?

(体会失望、悲伤。

激情引读:

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

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过渡:

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想象说话: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

____________。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

_________。

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

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内心的悲苦,只能化作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感悟历史之悲 

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经历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

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从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

我们来看一些资料。

据《资治通鉴·

唐纪》载:

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shù

)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

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 

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

(2)读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军李广呢?

(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到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诗人渴望能有像飞将军这样的英勇善战的将领震慑胡人,让胡人不敢再侵扰边境,结束这连年的战争。

) 

②我们来了解一下龙城飞将的事迹:

李广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一天夜里,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

(能骑善射,力大无比。

③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④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让我们将他的希望读出来。

(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全诗,读出征人之悲,读出王昌龄对国家和平的期盼。

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

让我们将这首诗背一背,默一默。

六、精读领悟

(一)学习《凉州词》

《凉州词》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出示西域沙漠,人烟稀少的图片:

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

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葡萄”和“琵琶”在现代汉语中第二个字要读轻声,在古诗中读原调。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3)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4)葡萄美酒夜光杯

①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战士们在碰杯畅饮,那精致的夜光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②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你想到些什么?

引读: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葡萄美酒夜光杯。

(5)欲饮琵琶马上催。

①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②你从这个“催”字中读出了什么?

战士们此时可能会怎么想?

(快尽兴畅饮;

快奔赴战场;

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6)连起来读一二句诗。

(7)小结:

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精致的酒器,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

突然,急促的琵琶声从马背上传来,在催促着将士们快喝,喝完了就要奔赴战场了。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朗读诗句,你读出了什么?

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

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②抓住“几人回”读出将士的心声。

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

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

王昌龄的《出塞》中也有这样的描写,你知道是哪句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小组读这首诗,思考:

尽管有那么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呢?

(为国戍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9)背一背这首诗,小组过关。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

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

(三)学习《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呢?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背景介绍: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这首诗要怎么读呢?

跟着老师一起用悲愤、激昂的语气来读。

(3)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

为什么?

(4)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②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5)思考讨论:

①“项羽”是什么人?

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说说你知道的关于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

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决不屈膝投降。

②当时国破家亡,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在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