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文学》(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美学与文学》(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与文学》(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思想
反抗神权,提倡理性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拥护中央集权
《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列奥纳多·
达·
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了画家一种审美理想,表现了中世纪被压迫和窒息的人性的觉醒和复苏。
它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
蒙娜丽莎的微笑
薄迦丘
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得到的东西较能令人喜爱。
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
要使真理须经费力才可以获得,因而产生更大的愉快,记得牢固,诗人才把真理隐藏到从表面上看来好象是不真实的东西后面。
十七、十八世纪
休谟 博克同情说
培根诗涉及想象历史、诗、哲学
康德知、情、意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到了十八世纪,由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推动,使美学的研究进入了标志性的阶段。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专著《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经过哲学家们的努力,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是一门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年青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嘉登(1750)〈〈美学〉〉
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
研究情,是研究感性的认识,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研究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理论。
现代美学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
法国丹纳自下而上的美学哲学的美学
立普斯 移情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在生活
狄德罗 美在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使美学研究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马克思在他的论著中,对美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为之后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自然的人化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劳动创造了美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2.美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范围就包括构成这一关系的客体(美),主体(美感),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于改造世界,人类的审美活动也在于改造世界以适应人类需要,因此,美学必研究美的创造问题。
在研究的美、美感、美的创造三个领域里,又包含了各自许多具体的内容。
·
美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客体——美
·
美的本质
美的形态
美的特性
美的内容与形式
美的范畴
主体——美感
美感本质
美感心理学
美的欣赏与判断
美的创造
·
美的创造的规律
·
现实美的创造
艺术美的创造
美育
本课程将对其中“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内容与形式”、“美感本质”、“美感心理学”、“美的创造的规律”、“艺术美的创造”、“美育”问题展开讲述。
A.美的本质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1)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美是一种社会价值。
必须以事物的自然属
性为基础。
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在人类社
会出现以前,一切自然现象都已存在,没有所谓的美、
丑、善,只是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
动物只有
性感,没有美感。
蒙娜丽莎的微笑
(2)美与人的本质力量有联系
人有社会实践能力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我们要
全面把握人的本质,必须研究人的两次“提升”。
一次
是通过“一般生产”“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还有一次是通过“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的建立,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不断地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两次“提升”,从物种关系上说,就是日益获得把握客观必然性的自由——主要为求真,从社会关系来说,就是不断改造阻碍历史前进的社会关系,以利于人类的发展——主要为求善。
由于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给自然界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活动过程及成果中显现出来,得到人的关照,引起感情的愉悦。
只有当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实践过程及其成果中显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关照和愉悦,人与现实对象的审美关系才成立,那么,引起愉悦的客体的感性的对象就是美。
(3)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五官感觉的发展和意识的发展。
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各种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础,人的任何其他活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审美活动也是如此。
社会实践使人类逐步掌握客观规律,从而实现按自己的发展来改造客观世界,形成了人与现实对象的审美关系
马克思说: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
“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即“真”,“内在的尺度”指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目的,即“善”。
美的规律的实质,就是客观世界的必然性与人的自由创造才能在实践中的统一。
真、善、美是客观对象对于人和社会的三大价值。
真是美的基础,美是善的灵魂。
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实践成果。
B.美的内容与形式
美的内容是显现在感性形式中的
人的本质力量
美的形式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
的感性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统一的关系
不平衡关系
内容与形式的相对性
内容与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
内容与形式是相对性的,形式也可以作为内容。
形式作为内容
包含有内形式和外形式两部分
内形式:
是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的排列方式
外形式:
是与内部结构想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
美的事物其外部形态总是发出诱人的光辉,使人们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从而借以表达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研究形式美的问题成为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不可回避的重要的问题。
形式美
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即狭义的形式美。
狭义的形式美既不直接显示内容,又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
形式美的构成:
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
自然属性
——色、形、声
声
形
色
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
组合规律
匀称和比例、对称与均衡、
反复与节奏、对比与调和
整体组合规律
和谐
节奏
和谐
C.美的形态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只能划分为两大类型:
现实美和艺术美,现实美又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美的最大特点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因此,实践活动、成果和主体的美,是社会美的内容。
我们把现实美和艺术美这两大分类作如下图展开。
美的形态
现实美艺术美
现实美
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实践
科教文卫社会美人际关系
劳动产品人的美
·
自然美
艺术美
是艺术家审美意识
物态化的成果
本质:
第二性的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社会和自然中的事物自觉加工的结果。
艺术美根源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现实能动反映的产物。
艺术美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物态化的成果
本质:
艺术美
维
纳
斯
的
诞
生
D.美感本质
是实践主体对自己本质力量的直观
“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所以美感是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观照。
社会实践的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马克思),人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通过感觉直接关照自己的本质力量,看到了与自己的创造性相联系的东西引起喜悦而获得美感
美感具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对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是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