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石林整村搬迁情况考察报告.docx
《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石林整村搬迁情况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石林整村搬迁情况考察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石林整村搬迁情况考察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石林整村搬迁情况考察报告
XX
为充分汲取外地移民安置、整村搬迁的成功经验,结合本乡实际,更好地实施“迁村并点”项目试点工作,XX年12月中旬,我乡党委书记、乡长带领国土、规划建设、社会事务保障等部门同志到石林、XX等地进行专题考察,考察中得到了石林项目部同志的热情支持,提供了详尽的文字材料,考察组一行深入实地,从不同角度了解到实质性的宝贵经验,现将考察的总体情况汇总如下,并就我乡迁村并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提出实施办法。
一、两地基本情况
----XX“三圣花乡.五朵金花”:
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位于XX东南部,幅员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余人,耕地面积11213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旅游收入达2.9亿元,辖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2544元。
按照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锦江区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不征用、不拆迁,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农民变市民,农村变新貌的发展道路。
在三圣,景区内种植覆盖率高达82%,这里最为有名的是“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XX月色”这美丽的“5朵金花”。
两大特点:
一是特色农家名,如一品山庄、钱潜乾香草园、刘家花园、好日子、露悦花园、外婆宅、寻梦园、百姓人家、顺新花苑、百花园乡村酒店、红地庄园、红地庄园、江家菜地乡村酒店、野菜香、柳庄、又见炊烟、叠翠苑、蜀仙园……二是独特风景,XX三圣花乡对景区道路、绿化、标识标牌、景点设施、农房景观外墙等进行修建后,农家乐古色古香与现代交融的指示牌,整齐而简洁的竖立在绿树红花间,成为了三圣花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淹没在绿树丛中的小农屋,藏身于花树丛中的壁画,让你近距离触摸到现代乡村的新模样,形成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交汇点。
环境与生产力互为驱动,成为百姓增收的重要引擎。
三大步骤:
一是盘活房产,政府直接补偿43500元/户,同时按2500元/人付给装修费,分房按35m2/人标准分配住房,同时按10.5m2/人分给商品铺面;二是整合土地,分散土地以每年3000元/亩租给旅游局总体经营,“江家菜地”内的土地以每年7000元/亩租金由旅游局打造“开心农场”,收益分成为农户得6000元/亩年,旅游局得1000元/亩年;三是用活投资,按当地提供的6000元/m2的房价计算,政府一次性投入每人30万元左右,形成经营性发展后,每户每年向政府交税7000元,加上“开心农场”的提成,政府用于下一轮流动发展。
----石林“彝家第一村”:
背景:
XX年,石林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石林景区内有碍自然遗产保护的宾馆、饭店、营业场所、办公场所、村庄等所有设施必须全部拆迁搬迁,才能确保达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要求,才能扩大景区容量,有效改善石林旅游资源环境。
居住在景区内的五棵树村原属石林公社石林大队,现属石林镇小箐办事处下属的一个自然村。
1993年,五棵树村在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组建了石林风景区农工商集团总公司,由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进行管理。
截止 XX年8月30日 ,公司共有423户986人,全部属搬迁范围。
石林县利用这一契机,高起点、高标准新选址将五棵树村整村搬迁,将其列为石林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打造“中国彝族第一村”。
实施过程:
XX年,石林县全面启动建园75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景区提升改造工程。
XX年1月,县人代会审议通过整体搬迁五棵树村项目。
同年,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石林县中国彝族第一村建设工程指挥部,进行了新村选址,组织开展了规划设计,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调研。
XX年2月再次入户调研,征求村民意见,调研覆盖率达97%;同年3月制定了《指挥部宣传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开展了第一次宣传工作,编制了《五棵树村搬迁宣传材料》,将材料发到了每家每户,并在村内群众集中的位置进行了张贴。
XX年10月《中国彝族第一村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了评审,11月,县政府对《中国彝族第一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审批。
XX年,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后,启动了搬迁安置样板房建设,全面推动搬迁工作。
XX年2月,县政府印发了《石林彝族自治县五棵树村整体搬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搬迁工作的领导,在原有指挥部各处室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由副县领导任组长的7个搬迁工作组、一个维稳组和一个宣传组,并召开了全县的搬迁动员大会。
动员会后,各工作组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入户宣传、召开户主会以及民情恳谈等方式,广泛宣传搬迁政策,组织群众看样板房,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共发放《搬迁宣传手册》420本,宣传入户率达95%以上,征询到群众意见、建议69条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复、解释和说明;同年7月,基本完成了五棵树村地上建筑物初评及果树、林木测算工作,旧村地上建及果树林木除有23户未测绘或认定外,其余均进行了测绘、测算评估,初评结果采取张榜公示和入户送达的方式告知了搬迁户,并对搬迁户提出的初评结果疑问及复核申请进行了答疑、复核、补漏;8月完成了新村户型认定工作,并将认定情况进行了张榜公示。
现正进行新村安置房建设,预计6月底完成安置住房和商铺主体建设、公建装饰、金水塘和主干道绿化;7月底完成基础设施施工;8月底完成园林绿化;10月底完成工程验收。
到XX年12月首批认房达85%,整个项目工程2年准备、3年实施历时5年。
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484亩,其中建设用地375亩,预留发展用地109亩,总建设面积1XX0平方米,村民住宅81880平方米,商业店铺19400平方米,公共建筑6800平方米,农工商公司建筑5000平方米,民族工艺品交易中心2600平方米,点式农家乐16户4320平方米,建筑密度28.3%。
安置村民423户986人,投入成本人均32.45万元。
在实施五棵树村整体搬迁和中国彝族第一村建设中,石林县委、县政府以“好新村让村民搬得出、好政策让村民住得进、好保障让村民无后顾、好前景让村民能致富、好生活让村民奔小康”的“五好”思路开展宣传动员和建设工作,全力把新的五棵树村打造成石林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
除实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和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生活补助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搬迁安置的优惠扶持政策。
一是对搬迁户给予扶持。
实行双重补偿:
对搬迁户原址上的建构筑物、地面附着物,委托中介机构依法评估确认,以货币进行全额补偿;新村无偿提供50㎡/人安置住房的形式再次进行补偿。
所提供的安置住房达入住条件,如搬迁户自主装修,给予搬迁户300元/㎡的装修补助;搬迁户所取得的安置住房,房屋产权归自己所有,办理房屋产权证的相关费用无需搬迁户承担;搬迁户在第一轮签订搬迁安置协议书并按时完成搬迁,可获XX元搬家补助费和人均1万元的奖励;在第二轮签订搬迁安置协议书并按时完成搬迁的,可获XX元搬家补助费和人均5000元的奖励。
二是对集体给予扶持。
中国彝族第一村配套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850万元建设幼儿园、卫生所、公司办公用房等公共设施,2300万元建设广场道路等基础设施,XX万元进行新村景观绿化,设施建设完成后无偿交由五棵树村管理使用。
对集体房屋,用新村商铺进行置换补偿,按旧村集体房屋实际建筑面积进行置换,经营性用房按1∶2的比例、非经营性用房按1∶0.85的比例置换新村商铺;置换后的中国彝族第一村商铺产权归集体所有,办理产权证的相关费用无需集体承担。
石林景区内新增的服务网点,由五棵树村进行经营管理。
三是承诺原福利不变。
即石林景区管理局向全体村民郑重承诺并进行了广泛宣传:
五棵树村整体搬迁到新址后,原来对五棵树村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就业扶持三项扶持政策保持不变。
二、两个地区的共同点
三圣花乡和彝族第一村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有三个共同方面可参考借鉴:
一是立足于民生高起点细安排。
两家都是一次性大投入人均投资都在30万元左右,基础设施建设一次到位,彻底解决移民生存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在保障方面作了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且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和信访答复工作,让农户看到希望,充分相信政府,如石林就农户提出的若干问题将解答印发到各家各户,并请资质评估公司对原财产和地上附着物进行客观评估,全过程公开透明,使项目顺利进行,圆满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定位于改变生活方式富民。
在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特色创新,在前期投入力度大,高起点的宏观规划和详尽的分步实施相结结合,在特色方面达到统一协调,两地都按统一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进行修建和布局,都有独特亮点,如三圣的花乡的“花”文章,彝族第一村的葫芦广场、斗牛场,特别是在新村中移栽古树和布景绿化等,提升了品味和游乐价值,使农户脱离了种地生存的传统生活模式,构建了“坐在家中就能生财”的目标。
三是着眼于挖潜力旺人气。
三圣花乡依托XX市民作“五朵金花”文章引各地旅游团旺人气扩财路,彝族第一村依托石林的世界遗产品牌和民族特色引各地旅游团来消费。
三、对联合乡迁村并点工作的启示
综合汲取XX和石林的发展思路和措施,结合联合乡情实际和区位特点,要将迁村并点建成示范点,应高标准、高起点一次性投入建设好居住和必要公共设施,逐步发展相应项目,由政府统一征地,纺一规划设计建设,以移民原居住房权置换新房屋产权,搬迁后以旅游农家乐、三产服务等为主要新生活模式,不再以农耕为致富途径,原迁村并点实施方案需作下列完善。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新生活理念。
搬迁的居民一是不同的村落合并一起生活要更新观念,在搬迁前期进行广泛交流,形成新的和谐群体;二是搬迁后的群众不再是原来生活的重复,要改变传统农耕养殖的习惯,从起居住行方面必须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养成二次创业多途径致富的思维和技能;三是选拔有创新思想的村民代表到外地进行参观,培养示范户带动全村发展。
着眼长远发展,提升新村品位。
要充分考虑到我乡在两区中近风景相联的区位优势,打好滇中第一山轿子雪山和享誉中外的红土地两大品牌,在发展方向上要充分利用好联合取之不尽的三大资源,即风资源、水资源、和生态资源,构建新的“连天风车”、“高原港湾”、“雪桃花园”、“红杉情怀”、“彝家映像”等景观,在村落布局、建筑风格上要以旅游度假、农家乐为着眼点进行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
一是新建农居不能有畜禽圈舍,考虑到在旅游产业形成期的生产生活,可建集中养殖点。
二是规划时做到功能齐全,做到旅游服务、农家乐、斗牛娱乐、住宅区与商业设施相应搭配,在住宅区留出发展空间以便扩展。
三是建筑设施一次到位,达到入住条件,即具备卫生洁具、门窗、双飞粉墙面、灶台、地砖、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设置有线电视及网线接口。
立足群众需求,设计不同户型。
参考两地经验,根据本地实际,民宅设计按每人25平方米标准计算,根据群众意愿,提供三种户型供移民认购,A户型:
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B户型:
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C户型:
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根据认购情况进行建设,在房屋分配和补助方面出台细则,实行分户与分人分摊面积、多退少补相结合等方法,做到家喻户晓。
全面协调联动,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强力做大做强矿产业。
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大磷矿资源开发力度,磷矿储量保守估计可进行规模性开采50年以上,如果我们能每年开采100万吨矿,我们就可以增收1500万元以上,特别是头五年,磷矿开发可解决前期发展急需大量资金的困难,同时矿产开发后勤保障的需求可使新村居民就业并形成经济新亮点。
二是全力作好“风”“水”重点文章。
大力促进风力发电及早进场施工,积极协调配合做好罗白河水利资源开发工作。
以长眼光、大手笔的思想构建全乡风景、水景、人文等资源综合开发的框架,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