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066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叔同格言别录Word格式.docx

何谓至行?

曰:

“庸行”;

何谓大人?

“小心”。

什麼是最高的德行?

就是平常生活,一言一行安分守己;

什麼叫做大人?

不过处处小心,一切恭敬而已。

圣贤绝无标新立异,外表生活与凡夫并无不同,所不同者,存心而已。

庸:

平常的。

《中庸》曰:

中不偏,庸不易。

庸行即平常生活。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涵养德行,心须宁静,言语寡少沉默,举动从容安详,行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

常常这样检点,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人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是修养心神的关键。

刘念台云: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告诫学生说:

“涵养品行,完全得自於一个缓字,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

作而无作,心无挂碍,所以从容悠闲。

“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刘念台先生说:

容易感情用事,随便讲话、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

多学静坐,以收摄浮气;

吕新吾云: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明朝刑部侍郎吕坤,号新吾,他说:

心平气和四个字,若不是真正有涵养功夫是做不到的,下手用功只是忍辱,降伏瞋恚烦恼。

能够忍辱,而后才能得定。

陈榕门云:

“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清朝学士陈弘谋先生说:

降伏瞋恚,不外乎用理智控制欲望烦恼,理智的力量强,烦恼自然平息。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

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

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与人交往一团和气慈悲,就能化解不和冲突;

接触外物正气凛然,妖风邪气也会退避;

心胸浩然开阔,一切疑虑畏惧自然消除;

止息妄念,心地清净,梦寐亦会安然恬适。

沴(lì

ㄌ〡ˋ):

水流不畅。

乖沴:

不和之气,邪气。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轻狂的,要用稳重的去矫正他,浮华的,要用平实去矫正;

心胸狭窄,要用宽宏去矫正;

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

粗暴刚强,要用温和柔顺来矫正,浅露的,用深沉收敛矫正,刻薄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

所谓对症下药,潜移默转,变化气质於不知不觉之间。

尹和靖云:

“莫大之祸,皆起於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南宋大儒尹和靖说:

无穷的祸殃,都是起自於片刻的不能忍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不谨慎啊!

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行人所不能行。

世出世间大丈夫,都以忍辱为第一精进。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在顺逆境界中才能看出心胸气度,在喜怒将发之际才表现出涵养修持。

离开境界,何谈修行?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自己的好处,要掩藏一些,涵养化育,培养德行的深厚;

别人有过失,要遮掩一些,浑厚包容,开拓心胸之广大。

谦虚才能深入圣道,隐恶扬善,成就德行。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用清虚淡泊修养心神,以充实道德保养身体,用仁义慈悲抚育天下万物,用圣贤大道教养十方三世。

养字於此,有修养、涵养、养育、培养等不同意义。

一动乎欲,欲迷则昏;

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欲望一动,若不能及时克制,迷於其中就会失去理智;

任由情绪发展,稍有偏差就会流於乖张邪恶。

观照、修行,都要从念头初起时用功,两个“一”字,尤须注意。

戾(lì

ㄌ〡ˋ)弯曲,引申为乖张、违逆。

刘直斋云: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刘直斋说:

涵养心性,必须要耐得烦乱、耐得辛苦、耐得惊畏、耐得怕惧,功夫才能纯熟。

不能忍耐,则一切功德皆难以成就。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欲望淡泊,所以心绪宁静;

心有主宰,故能清虚淡泊。

不被外境物欲诱惑动摇叫做静;

不因外境而生染著,据为实有,才叫清虚。

不被外界物欲所动,故能心静;

不被外界物欲所实,故能心虚。

实:

物欲填满心中之意。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恭敬严守心神,心神就能安定;

收敛抑制情绪意气,情绪就能平和。

心平气和,功夫在恭敬克己。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光明磊落的节操道义,是从隐秘之所、无人之时,不敢放纵,恭慎自守培养出来的。

扭转乾坤的学问才干,由於不敢轻忽细微之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能得力。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不自欺,不欺人。

气忌盛。

心忌满。

才忌露。

情绪忌讳发挥到极处,心志忌讳骄傲自满,才华忌讳浅浮外露。

这些都是涵养德行的大病。

《礼记》曰: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凡事须有节制,发乎情,止乎礼。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粗率急躁,不能忍耐反思之人,必定一事无成;

顺逆境界,保持心平气和之人,则能感应各种祥瑞云集。

骈(piá

nㄆ〡ㄢˊ):

两马并驾。

引申为聚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

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

人卒以怨;

我卒以无成;

是谓至愚。

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处於人事繁杂的重要职位;

面对顽劣迟钝之人;

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

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这些境界中最好修忍辱。

如果态度偏激坚决,不容回转,不但对事情没有帮助,终将劳而无功,人人抱怨,自己难以成就,实在是愚痴到了极处。

如果在这里边能够忍耐过去,就有无穷的利益。

此句是“意粗性躁”一句的注解,一切法得成於忍。

偾〔fè

nㄈㄣˋ〕:

覆败、灭亡。

人性褊急则气盛;

气盛则心粗;

心粗则神昏;

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一个人性情急躁、心胸狭隘,就容易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就用心粗疏大意,神志昏散。

於是各种谬误差错接踵而来,那里说的尽呢?

褊(biǎnㄅ〡ㄢˇ):

衣服窄小,引申为心量狭窄。

舛(chuǎnㄔㄨㄢˇ)违背、差错。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自己修持要清净超脱,对待他人和蔼慈祥。

无事时候心境明净,事情来时处理果断。

事事如意时淡泊不染,不如意时泰然处之。

范仲淹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被外境所转,实在是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持躬类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聪明智慧不可外露,须知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大智若愚;

道德高尚,地位尊崇,须知谦逊虚心,才能长久保持不失。

富贵,怨之府也;

才能,身之灾也;

声名,谤之媒也;

欢乐,悲之渐也。

富贵是招惹怨恨的根源,才能常常带来身家的灾祸;

显赫的名声是招致毁谤的媒介;

欢乐过头就会转成悲哀。

老子说: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凡事皆当适可而止。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於祸。

立身处世,只是要常常存有畏惧之心,知道退让。

见到眼前利益,想想后来的害处;

事到圆满,要想到漫溢的时候。

常常这样存心,就能免於灾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

偶一失谋而事幸成;

偶一恣行而获小利;

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偶尔失言却没有带来灾祸;

偶尔计划不周,事情竟侥幸成功;

偶尔恣意行事居然得到小利。

於是以后视为常事,而不加以检点。

那麼大的灾殃就从这些地方产生。

千里之堤毁於蚁穴,细微之处若不防范,往往使德行受损。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待人处事,能够退让,与人无争,不仅免祸,而且涵养德行,培植福报,其实是大便宜事;

日常用度,皆有定数,若增加一份享受,就折损一分福报。

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畏者,招祸。

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

胆大妄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会招来灾祸。

谦卑恭慎是保身立德的关键。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

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即使功劳盖世,抵挡不得一个傲慢自矜,最容易招惹嫉妒,乃至灾祸,不但无益且有害;

天大的罪恶,一念回心,抵挡不得一个真诚忏悔改过,再大的罪过恶业都能消除。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弟子规》说:

过能改,归於无。

谚语有说:

浪子回头金不换。

事当快意处,须转;

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於快心者。

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凡事到顺心如意时,要知道赶快回头;

话说到恣情痛快时,要知道停止。

灾殃过失无不是从志得意满而来,所以有见识的人事事如意时常怀忧虑,遇到喜事会更加警惕畏惧。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万物都忌讳所有的好处集於一身,凡事都忌讳十全十美,为人则忌讳兴盛到极点。

谚云:

弓不可拉太满,须知留余地给他人立足,给自己转身。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心安、身安莫过於知足常乐,危险之来多由於多言妄谈。

知足常乐,言多必失。

身心不安,都是由於不知足、过分贪求;

危险灾祸,都从口出。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自身行持须恭敬为主,反躬自责要深刻恳切,接引大众要和睦慈祥,存心用意要公正无私,修身行道要勇猛精进,还须选择善友良朋以求进益,知过改过,永无止境,保全身命,成全慧命。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把握念头不胡思乱想,现於身体不可胡作妄为,口不可轻言妄谈,善护三业,就是君子主敬存诚的下手处;

内心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进而不敢欺骗天地鬼神,就是君子修养慎独的用功时。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

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存心以光明磊落、诚实笃厚最重要;

外表以端正大方、老成持重最亲切;

言谈以简单扼要、真诚恳切最感人。

身口意三业,心为根本,诚於中必形于外。

三者功夫乃是一体,效验也是一体,不可分割。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体察物情,推己及人,来包容原谅他人的过失;

保持理智,不徇私情,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能够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他人,就能够保全朋友间的友谊;

能够用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就能够减少过失,不至丧德。

唐荆川云:

“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於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明代大儒唐顺之说:

“人要时刻检点自己的毛病,原来讨厌别人的许多毛病,如果真的反省自己,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样样都有。

”与其厌弃别人,不如回头检查自己。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