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6052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

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6、菌毛(pilus):

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7、芽胞(spore):

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8、L型细菌(Lformedbacteria):

细胞壁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其结构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细胞壁多数细菌L型可恢复成原细菌型,某些细菌的L型仍有致病能力,在临床上引起慢性感染。

9、磷壁酸(teichoicacid):

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10、细菌素(bacteriocin):

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

11、抗生素(antibiotic):

有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

12、热质原(pyrogen):

即菌体中的脂多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13、菌落(colony):

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4、转化(transformation):

受体菌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

15、转导(transduction):

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方式叫转导。

16、普遍性转导(generaltransduction):

供体菌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17、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transduction):

由温和噬菌体介导的遗传物质从供体菌到受体菌的转移,只转移与噬菌体接合位点附近的供体菌基因,使供体菌特定位点的基因转入受体菌。

18、接合(conjugation):

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19、溶原性转换(lysogenicconversion):

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20、毒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

能在宿主菌内增殖,导致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

释放的噬菌体再感染其它致敏细胞,建立溶菌性周期。

2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染色体中,建立溶原性周期。

22、前噬菌体(prophage):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称为前噬菌体。

23、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24、毒血症(toxemia):

病原菌侵入机体局限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细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外毒素作用于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25、败血症(septicemia):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26、菌血症(bacteremia):

病原菌有局部侵入血流,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经过血流到体内有关部位再繁殖而导致的疾病。

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27、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等。

28、内毒素(endotoxin):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29、外毒素(exotoxin):

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其毒力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

30、类毒素(toxoid):

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可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

用于人工主动免疫预防相应疾病。

31、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

有些细菌可在人体皮肤或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内寄生、增殖,通常不致病,但当条件改变时或因宿主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致病。

32、完全吞噬(completephagocytosis):

病原体在吞噬细胞的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残渣被排出胞外的过程。

33、不完全吞噬(incompletephagocytosis):

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在免疫力低下的机体中,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称为不完全吞噬,对机体不利。

34、胞内菌(intracellularbacteria):

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在细胞内,称胞内菌。

称兼性胞内菌贺专性胞内菌。

兼性胞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和肺炎军团菌等。

专性胞内菌只能在细胞内生存,如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35、胞外菌(extracellularbacteria):

指寄居宿主细胞外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的细菌,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36、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如使用的酒精。

37、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

要求比消毒高。

38、正常菌群(normalflora):

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对人体无害而有益微生物群。

39、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40、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staphylococcalproteinA,SPA):

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

41、凝固酶(coagulase):

是能与含有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致病菌株大多能产生凝固酶,所以凝固酶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凝固酶能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并使感染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42、M蛋白(Mprotein):

是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分,与心肌组织有交叉抗原,具有抗吞噬与黏附上皮细胞的作用。

43、链道酶(sterptodomase):

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

能分解脓汁中的DNA,使脓汁稀薄,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44、链激酶(sterptokinase):

能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促进细菌扩散的酶。

机制是它可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成溶纤维蛋白酶。

45、Vi抗原(Viantigen):

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46、定植因子(colonizationfactor):

ETEC菌毛的粘附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该粘附因子称为定植因子。

如Ⅰ型菌毛,定植因子Ⅰ、Ⅱ、Ⅲ。

定植因子有很强的抗原性,能刺激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

47、协同刺激试验(coagglutination):

是利用SPA可与Ig的Fc段结合,且结合后的Ig分子的Fab段仍然保持同相应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采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结合特异性抗体后用于检测多种微生物抗原的简单、快速诊断方法。

48、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ntistreptolysinOtest,ASOtest):

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主要检测患者体内血清中的抗O抗体,若比正常人显著增高有诊断意义。

49、肥达反应(widaltest):

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50、S-R变异(S-Rvariation):

是指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特异性侧链或O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持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造成。

此变异出现时,表示细菌毒力、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变异。

51、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

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产生的致病物质。

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

由A,B两个亚基组成。

52、霍乱肠毒素(choleratoxin):

是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

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53、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

可中和游离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54、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

G+芽胞梭菌、G+无芽胞杆菌、G-无芽胞杆菌、G+球菌、G-球菌。

55、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vaccine,BCG):

是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传代,历时13年培养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

56、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us):

抗酸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故得名。

又因此类细菌的形态是细长微弯的杆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故又称为分枝杆菌。

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

57、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test):

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58、百白破三联疫苗(DTP):

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组成,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59、白喉毒素(diphtherotoxin):

是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白喉毒素是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敏感细胞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