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5670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组织学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组织学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组织学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组织学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学题.docx

《组织学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学题.docx

组织学题

组织(tissue):

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结构单位称为组织。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大类型,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86u滨医家园网

2、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

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主要由生物大分子构成,如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对细胞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等作用,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运动和信息传导也有重要影响。

86u滨医家园网

3、免疫组织化学术(immunohistochemistry):

根据免疫学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和细胞中多肽和蛋白质等抗原物质的一种技术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术,这种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应用广泛。

86u滨医家园网

4、内皮(endothelium):

铺衬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86u滨医家园网

5、间皮(mesothelium):

覆盖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其主要功能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的摩擦。

86u滨医家园网

6、微绒毛(microvillus):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微细指状突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

86u滨医家园网

7、纤毛(cilium):

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粗而长的突起,中轴有“9+2”规则排列的微管。

纤毛可定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出。

86u滨医家园网

8、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单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顶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极狭窄的细胞间隙存在。

紧密连接除有连接作用外,尚有屏障作用,可防止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86u滨医家园网

9、中间连接(intermediatejunction):

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有黏着和连接相邻细胞的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86u滨医家园网

10、桥粒(desmosome):

桥粒呈斑块状,大小不一,此处相邻细胞间有20-30nm的间隙,间隙内有若干横行的丝状物质连于相邻细胞膜,丝状物在间隙中线处交织而形成一条纵向的中间线。

此处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致密物质形成的附着板,胞质内有若干张力细丝附着于此板并呈袢状折回胞质。

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细胞连接。

86u滨医家园网

11、缝隙连接(gapjunction):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点状。

此处相邻细胞的间隙仅约3nm,相邻细胞膜上有连接小体,由6个杆状的连接素分子围成,中央有直径约2nm的管腔。

相邻细胞膜上相对应的小管腔相互连通,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此小管,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缝隙连接除具有细胞间的连接作用外,更主要的是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和电信息。

86u滨医家园网

12、基膜(basementmembrane):

基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电镜下可分为基板和网板。

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产生,是两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86u滨医家园网

13、质膜内褶(plasmamembraneinfolding):

质膜内褶是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一些微小皱褶,皱褶之间的胞质中富含线粒体。

其生物学意义是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

86u滨医家园网

14、半桥粒(hemidesmosome):

半桥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基膜间的半桥粒样结构,可将上皮细胞牢固地连接在基膜上。

86u滨医家园网

15、间充质(mesenchyme):

间充质是胚胎时期一种散在的中胚层组织,由间充质细胞和无定形基质组成。

间充质细胞呈星形,细胞核较大,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网。

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很低,但增殖和分化能力很强。

86u滨医家园网

16、趋化因子(chemotacticfactor):

当细菌等侵入机体某部位时,局部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增高,如细菌的代谢产物、炎性组织的变性蛋白等,因这些化学物质可吸引巨噬细胞向该处移动,故称趋化因子。

86u滨医家园网

17、特异性吞噬作用(specificphagocytosis):

巨噬细胞有特异性吞噬作用和非特异性吞噬作用。

特异性吞噬作用是指抗体、补体、纤维粘连蛋白作为识别因子先将细菌、病毒、异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识别包裹起来,巨噬细胞表面有各种识别因子的受体,如抗体受体和补体受体等,借这些受体与被吞噬物的识别因子特异性结合,从而启动其吞噬过程。

86u滨医家园网

18、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

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

网状纤维上也具有64nm周期性横纹。

因纤维表面覆盖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而具有嗜银性,可被银染法染成黑色。

网状纤维多分布在基膜的网板、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等处。

86u滨医家园网

19、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蛋白多糖是基质中的主要成分,由蛋白质和多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多糖部分为氨基己糖多糖,又称糖胺多糖,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肝素和透明质酸等。

86u滨医家园网

20、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纤维粘连蛋白是基质中一种重要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粘附、增殖、迁移等细胞行为密切相关。

86u滨医家园网

21、分子筛(molecularsieve):

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以透明质酸为中心,形成一种稳定的蛋白多糖聚合体。

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

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

86u滨医家园网

22、组织液(tissuefluid):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中的液体,经物质交换后由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入血液和淋巴。

组织液内含有电解质、单糖、气体等小分子物质。

组织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内环境。

86u滨医家园网

23、棕色脂肪组织(brownadiposetissue):

棕色脂肪组织呈棕色,主要由多泡脂肪细胞构成,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成人的棕色脂肪组织极少。

在寒冷条件下,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产生大量热量。

86u滨医家园网

24、网状组织(reticulartissue):

网状组织是分布在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一种固有结缔组织,由网状结构、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网状细胞有突起,相互连接成网,可产生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细而有分支,相互交错。

网状组织不仅有支架作用,而且为淋巴细胞发育和血细胞发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

86u滨医家园网

25、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是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用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网织红细胞内有染成蓝色的颗粒或细网,是残留的核糖体,故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

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1天后,核糖体完全消失。

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新生儿高达3%~6%。

86u滨医家园网

26、单核细胞(monocyte):

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呈圆球形,直径14~20m。

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质呈细网状,染色浅。

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12~48小时后,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

86u滨医家园网

27、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主要分布于红骨髓中,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在脾、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分布。

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

86u滨医家园网

28、血象(hemogram):

血象是检查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及血红蛋白数量的总称。

86u滨医家园网

29、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inductivemicroenvironment):

造血诱导微环境是造血细胞赖以生存、增殖和分化的场所。

骨髓基质细胞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骨髓中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网状细胞等,除作为造血细胞的支架外,还可分泌多种造血调控因子、产生细胞外基质等多种途径调控血细胞生成。

86u滨医家园网

30、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巨核细胞位于骨髓,是形成血小板的细胞。

始于巨核细胞系祖细胞,经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其形态呈不规则形,直径40~70m,核呈分叶状,胞质中有许多血小板颗粒,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血小板。

86u滨医家园网

31、同源细胞群(isogenousgroup):

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所产生的多个子细胞聚集于同一个陷窝内,称同源细胞群,每群有2~8个软骨细胞。

86u滨医家园网

32、骨质(bonematrix):

骨组织中钙化的细胞外基质称为骨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构成,有机成分包括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基质,基质主要成分是糖胺多糖和多种糖蛋白,如骨钙蛋白、骨粘连蛋白、骨桥蛋白和钙结合蛋白等。

无机成分又称为骨盐,占干骨重的65%,主要为羟基磷灰石结晶,呈细针状,沿骨胶纤维长轴规则排列。

86u滨医家园网

33、骨板(bonelamella):

骨板是骨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由平行排列的骨胶纤维和沿纤维长轴沉积的针状骨盐结晶构成,骨板内和骨板间有骨细胞及其突起,相邻骨板内的纤维走行方向互相垂直,纤维束还可有分支,并伸至相邻的骨板。

86u滨医家园网

34、骨祖细胞(osteoprogenitorcell):

骨祖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体积小,呈梭形,细胞核椭圆,胞质弱嗜碱性。

骨祖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86u滨医家园网

35、类骨质(osteoid):

在骨组织中,未钙化的细胞间质称类骨质,由胶原纤维和有机骨基质构成。

在骨形成过程中,先由成骨细胞产生类骨质,钙盐沉积后形成骨质。

86u滨医家园网

36、骨化中心(ossificationcenter):

骨化中心是在骨发生中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无论是膜内成骨还是软骨内成骨,都有骨化中心出现。

在膜内成骨中,间充质细胞先分化为骨原细胞,进而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先生成类骨质,后有钙盐沉积,成骨细胞变为骨细胞。

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软骨雏形中段中心部位出现初级骨化中心。

在胎儿出生前后,长骨两端的骨骺出现次级骨化中心。

86u滨医家园网

37、骨单位(osteon):

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位于长骨骨干的内、外环骨板之间。

骨单位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其中轴为纵行的中央管,周围为4~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称为哈弗斯板。

86u滨医家园网

38、骺板(epiphysealplate):

骺板是在长骨生长发育时期,骨骺与骨干之间的一层透明软骨。

骺板是长骨生长的结构基础。

骺板的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软骨,再依据软骨内成骨的过程成骨,使骨不断加长。

到成年时,骺板停止生长并被骨组织代替,在骨干和骨骺之间留下一条骨化的骺板痕迹,称为骺线。

长骨因而不再增长。

86u滨医家园网

39、骨领(bonecollar):

骨领是长骨发生时出现在软骨雏形中段周围的薄层环状骨组织。

软骨膜内层的骨原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在软骨表面形成薄层骨组织,犹如领圈包绕软骨雏形中段。

骨领出现后,其表面的软骨膜即改称骨膜。

骨领是以膜内成骨的方式生长的,骨领的出现又是软骨内成骨的先导。

86u滨医家园网

40、肌节(sarcomere):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构成。

肌节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6u滨医家园网

41、三联体(triad):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横小管,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汇集成膨大的扁囊,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构成一个功能联合体,称三联体。

三联体的功能是将肌膜的兴奋传至肌浆网膜,使肌浆网释放钙离子,从而启动肌纤维收缩。

86u滨医家园网

42、闰盘(intercalateddisk):

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位于Z线水平。

闰盘呈阶梯状,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能快速传递信息,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和舒张。

86u滨医家园网

43、横小管(transversetubule):

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小管,称为横小管。

在骨骼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在心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

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细胞内每个肌节。

86u滨医家园网

44、肌浆网(sarcoplasmicreticulum):

肌浆网又称纵小管,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其末端扩大呈扁囊状,称为终池。

肌浆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可调节肌浆中钙离子的浓度。

86u滨医家园网

45、终池(terminalcisternae):

肌浆网在靠近横小管两侧横向扩大并相互连通形成的扁囊,称为终池。

86u滨医家园网

46、肌原纤维(myofibril):

肌原纤维为肌浆中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细丝状结构,由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的排列而成,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相间排列的明带和暗带,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带都相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使骨骼肌纤维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86u滨医家园网

47、神经组织(nervoustissue):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内外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神经元通过突触彼此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调节各系统的活动。

神经胶质细胞无传导冲动的能力,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绝缘和营养等作用。

86u滨医家园网

48、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传导信息的作用,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

其结构可分为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86u滨医家园网

49、尼氏体(Nisslbody):

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发达(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蓝色斑块。

电镜下,尼氏体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尼氏体。

86u滨医家园网

50、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

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结构,在银染色切片中,神经原纤维呈棕黑色,在胞体内交织成网,在轴突和树突内则平行排列。

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中间丝)和微管组成,是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

神经丝和微管还与胞质内的物质运输有关,尤其在轴突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86u滨医家园网

51、轴丘(axonhillock):

神经元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呈圆锥形,称为轴丘。

轴丘无尼氏体,故染色淡。

86u滨医家园网

52、轴突运输(axonaltransport):

轴突内的物质转运称为轴突运输(轴浆运输)。

神经元胞体把新合成的微管、微丝和神经丝组成的网架缓慢地移向轴突终末,称此为慢速运输;轴膜更新所需的蛋白质、含神经递质的小泡及合成递质所需的酶等,由胞体输向终末,称为快速顺向轴突运输;轴突终末内的代谢产物或由轴突终末摄取的物质(蛋白质、小分子物质或由邻近细胞产生的神经营养因子等)逆行输向胞体,称为快速逆向轴突运输。

(生理学)86u滨医家园网

53、突触(synapse):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最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树、轴—棘和轴—体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份、突触间隙和突触后份构成。

突触前份和突触后份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

突触前份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内含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86u滨医家园网

54、化学突触(chemicalsynapse):

化学突触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传导冲动的突触,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突触类型。

86u滨医家园网

55、突触小泡(synapticvesicle):

突触小泡是位于突触前成分内的膜包小泡,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表面附有突触小泡相关蛋白,使小泡集合并附在细胞骨架上。

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内,影响突触后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的活动。

86u滨医家园网

56、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是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物质,可分为两类非肽类和肽类。

非肽类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肽类递质能调节神经元对经典神经递质的反应,起修饰经典神经递质的作用,故又称神经调质。

86u滨医家园网

57、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l):

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的一类辅助细胞,无传导神经冲动的能力,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隔离和绝缘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主要有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等。

86u滨医家园网

58、神经纤维(nervefibre):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感觉神经元长树突和包在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根据轴突外有无髓鞘包裹,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

86u滨医家园网

59、施万细胞(Schwanncell):

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的构成。

在有髓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包绕轴突形成髓鞘。

86u滨医家园网

60、郎飞结(Ranviernode):

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包裹轴突形成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髓鞘呈节段状,相邻两节段间无髓鞘的狭窄部称为郎飞结,此处轴膜裸露。

86u滨医家园网

61、神经末梢(nerveending):

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的终末结构,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

有被囊神经末梢有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和肌梭。

运动神经末梢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86u滨医家园网

62、运动终板(motorendplate):

运动终板是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到达骨骼肌肌膜处失去髓鞘,分支呈爪状,与贴附的骨骼肌纤维构成神经肌突触。

电镜下,运动终板处肌浆丰富,线粒体和细胞核较多,肌膜凹陷成浅槽,槽底肌膜形成突触后膜,槽内嵌入轴突终末,与肌膜相对的轴膜即突触前膜,突触前、后膜之间即突触间隙。

86u滨医家园网

63、触觉小体(tactilecorpuscle):

触觉小体呈卵圆形,外包结缔组织被囊,小体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

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轴突分为细支盘绕在扁平细胞间。

触觉小体分布在皮肤真皮乳头内,感受触觉。

86u滨医家园网

64、环层小体(lamellarcorpuscle):

环层小体为卵圆形或圆形,体积较大,小体的被囊由数十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小体中央有一条均质状的圆柱体。

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裸露轴突穿行于小体中央的圆柱体内。

环层小体广泛分布在皮下组织、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86u滨医家园网

65、巩膜静脉窦(scleralvenoussinus):

巩膜静脉窦是指角膜缘内侧的一环形小管,其管壁由内皮、不连续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是房水回流的通道,其内侧与小梁间隙通连。

86u滨医家园网

66、视杆细胞(rodcell):

视杆细胞细长,核小、染色深,外侧呈杆状,内突末端膨大呈小球状,分布在视网膜黄斑以外的周围部。

多数膜盘与胞膜分离而独立,顶端的膜盘不断老化脱落,其感光蛋白称为视紫红质,感弱光。

86u滨医家园网

67、视锥细胞(conecell):

视锥细胞核较大,染色较浅,外突呈圆锥形,内突末端膨大呈足状。

膜盘大多与细胞膜相连,顶端膜盘不脱落。

其感光物质称为视色素,感强光和颜色。

86u滨医家园网

68、米勒细胞(MüLLercell):

米勒细胞为放射状神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中特有的一种胶质细胞。

细胞狭长,几乎贯穿除色素上皮细胞外的视网膜全层。

该细胞具有营养、支持、绝缘和保护作用。

86u滨医家园网

69、视神经乳头(papillaofopticnerve):

视神经乳头又称视盘,是位于黄斑鼻侧的一圆盘形隆起,为视神经穿出处,并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

此处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盲点。

86u滨医家园网

70、中央凹(centralfovea):

黄斑中央的浅凹,称为中央凹。

中央凹是视网膜最薄的部分,除色素上皮外,只有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节细胞之间形成一对一的联系,能精确传导视觉信息,故中央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86u滨医家园网

71、螺旋器(spiralorgan):

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膜蜗管基底膜的上皮增厚形成的听觉感受器。

该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末梢分布于毛细胞基部。

螺旋器上方有盖膜覆盖,其基部的基底膜内有听弦。

86u滨医家园网

72、心骨骼(cardiacskeleton):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实的支架结构,称为心骨骼,包括室间隔膜部、纤维三角和纤维环。

心房和心室两部分心肌分别附于骨骼肌,不相连续。

86u滨医家园网

73、浦肯野纤维(Purkinjefiber):

浦肯野纤维又称束细胞,位于心内膜下层,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

此细胞较一般心肌纤维粗而短,着色淡,肌原纤维较少,位于细胞的周边,相邻细胞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

此细胞有快速传导冲动的作用。

86u滨医家园网

74、W-P小体(weibel-paladebody):

W-P小体系血管内皮细胞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由单位膜包裹,内有许多平行排列的细管,可贮存vWF。

vWF是一种大分子蛋白,可同时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结合。

当血管破裂时,大量血小板以vWF为中介,聚集在胶原纤维上,形成血栓而止血。

86u滨医家园网

75、血窦(sinusoid):

血窦是毛细血管的一种类型,其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连续,因而通透性最大。

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

86u滨医家园网

76、静脉瓣(valveofvein):

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

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根部与内膜相连,其游离面朝向血流方向。

瓣膜表面覆一层内皮,中轴为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

86u滨医家园网

77、基底细胞(basalcell):

基底细胞位于基底层,是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的细胞,核较大,胞质少,H-E染色呈强嗜碱性,胞质内含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分散或成束的角蛋白丝。

基底细胞是幼稚的角质形成细胞,具有活跃的分裂能力,能分化形成表皮的其余几层细胞。

86u滨医家园网

78、棘细胞(spinouscell):

棘细胞位于表皮棘层内,多边形,体积较大,表面有许多短小的棘状突起,核大而圆,位于中央。

胞质丰富,弱嗜碱性,游离核糖体较多。

胞质内还含有多个卵圆形的板层颗粒,内含糖脂和固醇。

86u滨医家园网

79、淋巴组织(lymphoidtissue):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一些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这种组织称为淋巴组织。

按其存在形式,一般将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

86u滨医家园网

80、淋巴小结(lymphoidnodule):

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为淋巴组织聚集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主要由B淋巴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