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630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特训历史人教版中国现代史专题练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此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

4、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到1992年后“离土又离乡,进城进工厂”的转移道路。

其主要推动因素是()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C.中国入世后工业化、城镇代的发展

D.国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出台

5、曲线图是描绘经济发展走向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图1是1952—2002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图,图2是1985—1991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图。

综合这两幅图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

A.国民人均收入与物价指数都较稳定

B.1984年城市改革导致贫富差距拉大

C.市场经济出现导致物价变化剧烈

D.物价变动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入

6、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创汇和消费水平,均居全国首位,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B.特殊地理区位优势

C.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7、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

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业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

此规定()

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

B.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C.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

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8、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

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

这说明()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

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

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

9、陈秉安所著《大逃港》有这么一段话:

“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

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又成批地回来了。

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全国人大批准设立4个经济特区

10、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该事件()

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1、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

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

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

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

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

这一文件()

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

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2、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第一次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提出,随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一政策的影响是()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促进农业向保障功能转变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不利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13、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材料一 

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不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

——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包产到户的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指出其本质。

4.小岗村和南岭村在农村改革上的成功试点,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有怎样的启示?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

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

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

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

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

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

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制经济,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此可知,报告的主旨不可能是肯定不要干预经济的模式.B.材料内容重点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而是讨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C.结合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我们可知,当时美国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都减少了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而可以看出本报告的主旨是主张摆脱,传统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束缚,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调节手段.D.从材料中并没有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只能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手段特征.故选C.

2答案及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获得更多的经营权限,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所以答案选D。

3答案及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中时间,故A项错误;

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发生于21世纪初,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1992年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1984年对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4答案及解析:

B

A反映的是80年代;

C反映的是21世纪初;

D反映的是2016年以来。

〖考点〗

新时期中国农民工的转移

5答案及解析:

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从1985年至1989年我国物价浮动较大,这一变化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市场对物价变化的影响作用,C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

A

7答案及解析:

8答案及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两个不许”到“一个不许、一个不要”的转变,可以看出中共中央仍坚持人民公社集体经营的方式,这说明摆脱“左”的思想束缚的历程相当艰难,故B项正确;

“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虽明显和缓,但仍是坚持左倾错误,故ACD项错误。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答案及解析:

材料逃港现象主要是由于两地收入差距造成的,是经济问题。

A项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故A项错误;

B项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故B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

设立4个经济特区,提高深圳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逃港问题,故D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