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5561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人体神经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Word文档格式.docx

(2)膝跳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

(3)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提示】 酸梅色泽、形状直接刺激视觉感受器,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唾液腺分泌。

(5)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提示】 反射完成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

(6)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

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提示】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因此没有感觉产生时,感受器、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均有可能受损;

而没有运动产生时,反射弧的五部分均可能受损。

2.据图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a.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传入神经,f.感受器,g.神经节。

(2)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①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d]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②图中有3个神经元。

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1.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1)区别

反射类型

形成

特点

意义

实例

非条件

反射

通过遗

传获得,

与生俱来

不经过大脑皮层;

先天性;

终生性;

数量有限

使机体

初步适

应环境

眨眼、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条件

在后天

生活过

程中逐

渐形成

经过大脑皮层;

后天性;

可以建立,也能消退;

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适应复

杂多变

的生存

环境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

(2)联系

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①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②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④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4点警示

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

2.需要适宜的刺激;

反射的进行需要适宜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4.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

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

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

视角1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C [A项,根据题意可知,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的过程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项,感觉是高级生命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食物引起味觉是条件反射,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类型相同。

C项,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使狗建立铃声和分泌唾液的联系,这是通过不断刺激形成的,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与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有关。

D项,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控制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同,因此两种反射是通过不同的反射弧完成的。

]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B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完成,但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A错误。

条件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急速赶往教室,B正确。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

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

“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视角2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C [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

传入神经的胞体在灰质以外,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

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4.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分别是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图中D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

C.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

D.刺激b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

C [图中的A~E分别代表的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没有C、D、E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

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反射弧被破坏,不一定就是破坏的E,也可能是D、C、B、A。

刺激b点后,兴奋会传递到甲、乙,所以会有电位的变化。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图中的c。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2)传导过程

在兴奋部分和未兴奋部分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

(3)传导特点及方向

双向传导。

兴奋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K+外流

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

Na+内流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基础:

突触,其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

(2)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

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4)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突触类型包括

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

1.判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说法的正误。

(1)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2)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提示】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所致,故动作电位时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比静息电位时低。

(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

(4)兴奋在突触小体中的信号转变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

(5)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6)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提示】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7)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提示】 突触后膜因形成皱褶故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

(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若在自然状态时人体内不能(填“也能”或“不能”)存在该状况。

(2)图乙中③和④依次为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③内有突触小泡,④的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而兴奋的传递方向为③→④。

(填序号)。

(3)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最正确的是D,原因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3)过程

(4)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传递结构:

突触。

(2)传递过程

单向。

原因:

①存在: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

②释放: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

项目

分析

供体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受体

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

传递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释放

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