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99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概论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1、三个大自然区:

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

2、古代的九州:

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冀州(西河以东,东河以西)、兖州(古济水、黄河之间)、青州(渤海、泰山之间)、徐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扬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荆州(荆山以南、衡山以北)、豫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梁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雍州(西河以西、黑水以东)。

[《尚书》之《禹贡》篇]

3、方志时期:

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

所以,竺可桢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

方志时期又称寒冷时期。

4、仪器观测期:

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桢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5、地缘:

此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6、通漕四渠:

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1、新石器时代: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2、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是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间。

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

3、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

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

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4、三大文明成就: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5、三皇五帝的传说: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化的发明者。

“五帝”的人物则有相当的确定性,他们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6、羲和敬顺昊天:

传说尧命羲和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7、敬授民时:

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按着时节的序列敬奉上天的。

日月星辰运行中任何反常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

然而正式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

人们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着把握农时的努力。

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

8、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9、西域:

狭义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当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

广义西域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

10、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11、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有许多科目,其中①孝廉②茂才③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①孝廉即孝子廉吏,是两汉入仕的正途之一。

被举的人一般是州郡的属吏和经学儒士。

举孝廉后,有的做地方县的令、长、丞以至州郡一级的太守、刺史,更多的则是到中央做郎官。

②茂才即秀才,与孝廉同样重要。

举人侧重政治才干,人数较孝廉为少,出路多为地方县令,俸禄较孝廉多,显得更重些。

③贤良方正文学科,目的是广开言路,每当有天灾时,便多有此科,意在能选出“究天人之际”的读书人,对朝廷有所明示。

12、永嘉之乱:

八王之乱时,成都王颖招引匈奴贵族刘渊作外援助战,刘渊就以“赴国难”的美名。

长驱直入,攻城掠地,蹂躏中原。

晋永嘉二年(308年),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

永嘉五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3、十六国:

西晋之后,初期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互相征伐、先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14、般若学和涅磐学:

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

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磐学为主。

般若学也就是佛家“空宗”的理论,强调以“空观”看世界。

“空观”与道家讲的“无”,有相当大的近似,所以特别盛行。

般若学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鸠摩罗什及其学生。

鸠摩罗什的另外一位中国学生道生,则是涅磐学的重要人物。

涅磐学主要讲成佛的问题,如何成佛、成佛的理据及成佛的阶段等。

15、色目人:

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二等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

色目人包括西北人、西域人乃至欧洲人。

他们归顺蒙古人最早,所以,元朝政治深深打上了西域商人的烙印。

16、南人:

这是元朝把它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中的最低下的一等人,即四等人。

南人就是南方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汉族和其他民族。

17、回回:

它是元朝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相互学习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现在称回族。

18、孟德高维诺:

孟德高维诺是13世纪末期意大利方济各会士。

1291年他乘船到达中国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

19、八思巴:

西藏喇嘛教萨迦派的领袖,被忽必烈奉为国师,除“做佛事”,为皇帝及后妃传授佛戒外,并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备皇帝咨询。

朝廷又设宣政院,让八思巴管理全国佛教及西藏地区事务,加强了中原与西藏地区的联系。

20、儒户:

元朝社会阶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目“儒户”。

这是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等同等级,可以免除赋役

21、利玛窦:

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明朝时进入中国传教。

22、徐光启:

明朝著名科学家,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

23、锦衣卫:

朱元璋怕受官僚们合伙的欺骗,于是实行特务制,设立锦衣卫,监视大小衙门是否公正,是否有不法行为等。

锦衣卫有自己的监狱,可以直接凭圣旨抓人,用刑尤为残酷。

锦衣卫在他的儿子朱棣当皇帝时,丧失了那点保护民众的意味。

24、一条鞭法:

它是明朝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

内容是:

把田赋、力役及其他众多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简化手续。

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25、摊丁入亩:

它是清朝的一种赋税制度。

“丁”指丁银,即人头税,摊丁入亩即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银额为准,将丁银摊到人家所占的地亩中去征收赋税,实际是取消了人头税。

因为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人口不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26、税监:

明朝万历皇帝就因贪财而激起南方的民变。

他曾派亲信太监到全国各地做“税监”,所到之处,工商业者被弄得断绝生计,在苏州、潮州、景德镇及锦州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税监的起义。

27、王阳明:

小农意识强烈的朱元璋,把理学奉为教化民众的正统。

明初是把朱熹思想定为一尊的,思想界经长期沉闷后,王阳明的心学就作为一种打破沉闷的思想问世了。

王阳明的心学还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及与格物致知相异的知行合一。

前一条实际是说人的心觉中含有天地创生万物的至善,发现这点善性可以达到宇宙与吾心相合。

知行合一的含义是知即是行,善念一起本身就是“善行”。

王阳明学说到李贽那里,就变成以童心冲决礼法了,再发展到颜山农、何心隐,其处世的狂放简直就被当时目为侠贼一流了。

28、乾嘉学派:

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识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学大盛。

这一工作在乾隆、嘉庆年间最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1、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

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2、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因素:

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在我国历史上,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联系尤为密切。

3、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4、农耕自然经济:

依靠种植农作物以自给自足的经济。

5、中国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

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

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

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6、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勤农观”:

是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8、“政绩观”:

是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作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9、市:

自殷商时代起,我国就形成了小规模的贸易活动,据《易·

系辞下》记载: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就是说,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为市。

10、墟:

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

人们通过赶墟,把多余的农副产品售出,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和农器具。

11、工匠集团:

手工技术工人,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

12、行会组织:

亦称行业组织,是手工业者自发组成的同行业组织。

其职能是互相共济,保护行业利益,也叫同业公会。

(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

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13、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

答:

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在创造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群体消费活动。

它由衣食住行等各种日常化的生活形式表现出来,但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文化传承活动。

14、居民:

随着社会的演进,群体生活被家庭结构所取代,于是出现了民居。

民居为发展单一家庭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这时的房屋不仅仅是为了住人,而且要按照家的结构来布局,承担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利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等诸种任务。

15、民居:

民居是承担居住、祭祀、婚姻、财产分配、权力继承、家庭义务和社会职能的场所。

16、饮食:

从中国文化史上说,研究饮食,就是研究在中国文化的系统内,人们吃什么和怎么吃。

17、饮食文化:

饮食行为,从本质上说,不是指个人餐饮的选择,是指共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基础,指人们在这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

18、家庭:

是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9、家族:

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