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docx
《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
鸦片战争使一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魏源著《海国图志》,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自我测评:
同学们互相问一问,答一答: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P7
答: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
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同时,五口通商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促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的出现。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结束:
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北京条约》的签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
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俄占中国领土表:
时间
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多万平方千米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太平天国的兴起:
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1862年,在上海太仓地区,活捉洋枪队副领队;
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6、收复新疆
(1).背景:
新疆出现危机:
(表现):
19世纪60年代:
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俄英支持阿古柏。
1871年: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
②1876年采用“缓进急战”战术,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广大地区。
③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
④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
意义:
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战役:
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
3.在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
4、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
1895年4月
清朝战败,地点:
日本马关
签订《马关条约》中方代表:
李鸿章
日方代表: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割台湾等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是清政府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
开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9月
中方代表:
签订国家: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
内容: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定,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联想:
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开始沦为: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完全沦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
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
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如: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张之洞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
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3、近代军事与国防建设带动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
1880----1893年,唐胥铁路竣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铁路
1880年,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间的电线架设完工.
4.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4)影响: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铁路工程师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
评价: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定
1895年春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
作用:
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康有为称的“中国西学第一”指严复,他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3.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到9月慈禧发动政变,前后103天,最终失败.
(2)内容:
(P39自我测评答案)
经济:
发展工商业;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8课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
中国同盟会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领导人:
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
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
南京。
人物:
孙中山。
巩固政权的措施:
①孙中山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
②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视野;
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书P45(小字部分)
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宣传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两面大旗:
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陈独秀:
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P49自我测评)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击封建礼教。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