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5470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docx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案例

五金制品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

冯如生几天前才调到五金制品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当助理,就接受了一项紧迫的任务,要求他在10天内提交一份本公司5年的人力资源规划。

虽然老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多年,但面对桌上那一大堆文件、报表,不免一筹莫展。

经过几天的整理和苦思,他觉得要编制好这个规划,必须考虑下列各项关键因素:

首先是本公司现状。

它共有生产与维修工人825人,行政和文秘性白领职员143人,基层与中层管理干部79人,工作技术人员38人,销售员23人。

其次,据统计,近五年来职工的平均离职率为4%,没理由预计会有什么改变。

不过,不同类别的职工的离职率并不一样,生产工人离职率高达8%,而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则只有3%。

再者,按照既定的扩产计划,白领职员和销售员要新增10%-15%,工程技术人员要增5%-6%,中、基层干部不增也不减,而生产与维修的蓝领工人要增加5%。

有一点特殊情况要考虑:

最近本地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要求当地企业招收新职工时,要优先照顾妇女和下岗职工。

本公司一直未曾有意排斥妇女或下岗职工,只要他们来申请,就会按同一种标准进行选拔,并无歧视,但也未予特殊照顾。

如今的事实却是,销售员除一人是女的外全是男的;中、基层管理干部除两人是妇女外,其余也都是男的;工程师里只有三个是妇女;蓝领工人中约有11%妇女或下岗职工,而且都集中在最低层的劳动岗位上。

冯如生还有5天就得交出计划,其中包括各类干部和职工的人数、从外界招收的各类人员的人数以及如何贯彻市政府关于照顾妇女与下岗人员政策的计划。

此外,五金制品公司刚开发出几种有吸引力的新产品,所以预计公司销售额五年内会翻一番,冯如生还得提出一项应变计划以备应付这类快速增长。

思考题:

1、老冯在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时要考虑哪些情况和因素?

2、他该制订一项什么样的招工方案?

3、在预测公司人力资源需求时,他能采用哪些技术?

鼎文酒店集团的扩张

一、背景

鼎文酒店集团最初只是一家普通的国有宾馆,由于地处国家著名的旅游景点附近,故迅速发展壮大——原有宾馆已经推倒重建成为一家五星级大酒店。

集团在此尝到甜头后,先后在四个旅游景点附近收购了四家三星级的酒店。

对于新收购的酒店,集团只是派去了总经理和财务部全班人马,其他人员都采取本地招聘的政策。

因为集团认为服务员容易招到,而且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所以只是进行简单的面试,只要应聘者长相顺眼就可以,同时,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服务员的工资比较低。

二、问题

赵某是集团新委派的下属一家酒店的总经理,刚上任就遇到酒店西餐厅经理带着几名熟手跳槽的事情,他急忙叫来人事部经理商谈此事,人事部经理满口答应,立即解决此事。

第二天,赵某去西餐厅视察,发现有的西餐厅服务员摆台时把刀叉经常摆错,有的不知道如何开启酒瓶,领班除了长得顺眼和会一味傻笑外,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顾客的投诉。

紧接着仓库管理员跑来告诉赵某说发现丢失了银质的餐具,怀疑是服务员小张偷的,但现在已经找不见小张了。

赵某一查仓库的账本,发现很多东西都写着丢失。

赵某很生气,要求人事部经理解释此事,A事部经理辩解说因为员工流动率太大,多数员工都是才来不到10天的新手,餐厅经理、领班、保安也是如此,所以做事不熟练,丢东西比较多。

赵某忍不住问:

“难道顾客不投诉吗?

”人事部经理回答说:

“投诉,当然投诉,但没关系,因为现在是旅游旺季,不会影响生意的。

”赵某对于人事部经理的回答非常不满意,又询问了一些员工后,发现人事部经理经常随意指使员工做各种事情,例如接送人事部经理的儿子上下学、给他的妻子送饭等等。

如果员工不服从,立即开除。

赵某考虑再三,决定给酒店换血——重新招聘一批骨干人员,于是给集团总部写了一份有关人力资源规划的报告,申请高薪从外地招聘一批骨干人员,并增加培训投入。

同时人事部经理也给集团总部写了一份报告,说赵某预算超支,还危言耸听造成人心惶惶,使管理更加困难,而且违背了员工本地化政策。

思考题:

1、赵某的想法是否正确?

酒店是否必须从外地雇佣一批新的骨干人员?

2、赵某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以解决酒店目前面临的问题?

3、酒店的人力资源规划重点是什么?

服务员是否需要进行规划,或者等到需要时再招聘?

4、赵某应当与什么人一起完成酒店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手忙脚乱的人力资源经理

1.背景:

D集团在短短5年之内由一家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食品制造商,企业最初从来不定什么计划,缺人了,就现去人才市场招聘。

企业日益正规后,开始每年年初定计划:

收入多少,利润多少,产量多少,员工定编人数多少等等,人数少的可以新招聘,人数超编的就要求减人,一般在年初招聘新员工。

可是,因为一年中不时的有人升职、有人平调、有人降职、有人辞职,年初又有编制限制不能多招,而且人力资源部也不知道应当多招多少人或者招什么样的人,结果人力资源经理一年到头的往人才市场跑。

2.问题:

近来由于3名高级技术工人退休,2名跳槽,生产线立即瘫痪,集团总经理召开紧急会议,命令人力资源经理3天之内招到合适的人员顶替空缺,恢复生产。

人力资源经理两个晚上没睡觉,频繁奔走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和面试现场之间,最后勉强招到2名已经退休的高级技术工人,使生产线重新开始了运转。

人力资源经理刚刚喘口气,地区经理又打电话给他说自己的公司已经超编了,不能接收前几天分过去的5名大学生,人力资源经理不由怒气冲冲地说:

“是你自己说缺人,我才招来的,现在你又不要了!

”地区经理说:

“是啊,我两个月前缺人,你现在才给我,现在早就不缺了。

”人力资源经理分辩道:

“招人也是需要时间的,我又不是孙悟空,你一说缺人,我就变出一个给你?

”……

3.分析:

很多企业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以前没觉得缺人是什么大事情,什么时候缺人了,什么时候再去招聘,虽然招来的人不是十分满意,但对企业的发展也没什么大的影响,所以从来没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这上面。

即使是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后,也只是每年年初做人力资源定编计划,而对于人力资源战略性储备或者人员培养都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认为中国人多的是,不可能缺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中国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处于机会主义时期,企业的成功往往不需要战略,抓机会、抓资源、抢速度、快节奏成为中国企业的制胜之道。

中国企业的这种战略无意识状态,使它不需要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长远的规划,即使有战略,竞争战略的模糊性和易变性也使规划无从进行。

因此企业并不需要人力资源规划。

4.结论:

随着市场的日益规范,企业的日益壮大,企业出现了发展的瓶颈——缺少人才,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要长治久安必须依靠源源不断的人才。

但是,很多企业仅限于缺人,却不知道为什么缺人,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某公司职位分析、职位评价案例

A公司是我国中部省份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增长,房产需求强劲,公司有了飞速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逐步发展为一家中型房地产开发公司。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员工人数大量增加,众多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逐步凸显出来。

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是基于创业时的公司规划,随着业务扩张的需要逐渐扩充而形成的,在运行的过程中,组织与业务上的矛盾已经逐步凸显出来。

部门之间、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扯皮推诿的现象不断发生;有的部门抱怨事情太多,人手不够,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的部门又觉得人员冗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公司的人员招聘方面,用人部门给出的招聘标准住往往含糊,招聘主管往往无法准确地加以理解,使得招来的人大多差强人意。

同时目前的许多岗位往往不能做到人事匹配,员工的能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士气,并影响了工作的效果。

公司员工的晋升以前由总经理直接做出。

现在公司规模大了,总经理已经几乎没有时间来与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打交道,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的晋升只能根据部门经理的意见来做出。

而在晋升中,上级和下属之间的私人感情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有才干的人往往却并不能获得提升。

因此,许多优秀的员工由于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途,而另寻高就。

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非常严重,员工的报酬不能体现其价值与能力,人力资源部经常可以听到大家对薪酬的抱怨和不满,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人力资源部开始着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变革首先从进行职位分析、确定职位价值开始,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究竟如何开展、如何抓住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点,为公司本次组织变革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基础保证,是摆在A公司面前的重要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能够对A公司的职位分析、职位评价面临的问题做出解答。

首先,他们开始寻找进行职位分析的工具与技术。

在阅读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基本职位分析书籍之后,他们从其中选取了一份职位分析问卷,来作为收集职位信息的工具。

然后,人力资源部将问卷发放到了各个部门经理手中,同时他们还在公司的内部网也上发了一份关于开展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的问卷调查。

据反映,问卷在下发到各部门之后,却一直搁置在各部门经理手中,而没有发下去。

很多部门是直到人力部开始催收时才把问卷发放到每个人手终。

同时,由于大家都很忙,很多人在拿到问卷之后,都没有时间仔细思考,草草填写完事。

还有很多人在外地出差,或者任务缠身,自己无法填写,而由同事代笔,此外,据—些较为重视这次调查的员工反映,大家都不了解这次问卷调查的意图,也不理解问卷中那些陌生的管理术语,何为职责,何为工作目的,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

很多人想就疑难问题向人力部进行询问,可是也不知道具体该找谁。

因此,在回答问卷只能凭借自己个人的理解来进行填写,无法把握填写的规范和标准。

一个星期之后,人力部收回了问卷。

但他们发现,问卷填写的效果不太理想,有—部分问各填写不全,一部分问卷答非所问,还有一部分问卷根本没有收上来。

辛苦调查的结果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与此同时,人力部也着手选取一些职位进行访谈。

但在试着谈了几个职位之后,发现访谈的效果并不好。

因为,在人力部,能够对部门经理访谈的人只有人力资源部经理一人,主管和—般员工都无法与其他部门经理进行沟通。

同时,由于经理们都很忙,能够寸把双方的时间凑一块,实在不容易。

因此,两个星期时间过去之后,只访谈了两个部门经理。

人力部的几位主管负责对经理级以下的人员进行坊谈,但在访谈中,出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

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访淡的人在发牢骚,指责公司的管理问题,抱怨自己的待遇不公等。

而在谈到与职位分析相关的内容时,被访谈人往往又言辞闪烁,顾左右而言他,似乎对人力部这次访谈不太信任。

访淡结束之后,访谈人都反映对该职位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模糊的阶段。

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访谈丁大概1/3的职位。

王经理认为时间不能拖延下去了,因此决定开始进入项目的下一个阶段——撰写职位说明书。

可这时,各职位的信息收集却还不完全。

怎么办呢?

人力部在无奈之中,不得不另觅它途。

于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从其他公司中收集了许多职位说明书,试图以此作为参照,结合问卷和访谈收集到一些信息来撰写职位说明书。

在撰写阶段,人力部还成立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专门负责起草某—部门的职位说明,并且还要求各组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任务。

在起草职位说明书的过程中,人力部的员工都颇感为难,一方面不了解别的部门的工作,问卷和访谈提供的信息又不准确;另一方面,大家又缺乏写职位说明书的经验,因此,写起来都感觉很费劲。

规定的时间快到了,很多人为了交稿,不得不急急忙忙,东拼西凑了—些材料,再结合自己的判断,最后成稿。

最后,职位说明书终于出台了。

然后,人力部将成稿的职位说明书下发到了各部门,同时,还下发了一份文件,要求各部门按照新的职位说明书来界定工作范围,并按照其中规定的任职条件来进行人员的招聘、选拔和任用。

但这却引起了其他部门的强烈反对,很多直线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公开指责人力部,说人力部的职位说明书是一堆垃圾文件,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于是,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