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Word格式.docx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生物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增加学生的操作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像,以此作为抽象生物知识的支柱。
2、提供学生质疑空间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
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
3、开展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1世纪的生物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生物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生物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在自愿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
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趟着过河。
(2)、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达到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喜悦的目的。
(3)、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生物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
三、完善评价体制,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评价是生物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课程评价的实施,课程标准作出了很具体的阐述: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
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生物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生物、喜欢生物,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
篇二: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摘要】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初中英语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要结合不同课型,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把更加符合新课程发展理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多样情景、多元文化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大胆给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语言,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语言。
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定教,因人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差异看成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
一、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
我们可以用图形、表格、模型、语言描述、提问等,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以,开展创新能力训练,首先需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尊重学生,努力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实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进行平等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敢于暴露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问题,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展示思想与个性。
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经常用Trustyourself.Nevergiveup!
Keepupyourcourage!
等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
表现自己"
。
比如,在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时,我不是像往常一样叙述自己的姓名、学历、兴趣、爱好等,而是问:
Doyouwanttoknowaboutme?
得到肯定回答后,再问:
Whatdoyouwanttoknowaboutme?
Youcanaskmeanyquestions.开始是一阵沉默,当学生意识到真的可以向老师发问后,他们的注意力马上转入“问什么问题好呢?
”,学生的能力和想象立即被激活,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
What'
syourname?
WheredidyoustudyEnglish?
Howoldareyou?
Doyoulikesports?
Whatdoyouthinkofthebadstudents?
Whatareyouinterestedin?
etc.
(二)形成兴趣,提供积极参与活动的机会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幻灯、简笔画、图片、会话、游戏等教学手段,辅之以形象能力和抽象能力的启示,
以吸引学生,增强兴趣。
这样学生所蕴藏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在一般课堂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播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能力风格。
因此,创新能力教学应采取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始终围绕课堂的教学中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断创设情景,开展结对子或其他活动,进行交往合作学习。
使学生有更多的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不断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聚集正能量、激活思维、互动反馈、协作探究、共同解难,使学生能有效达成内化知识、习得技能、形成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创新能力和听说读写技能的统一
把培养创新能力融进听、说、读、写活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听是接受性活动,但同样可以培养创新。
例如,听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内容用对话形式表达出来,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
Youareinaboatonalake.
Youandyourfriendsaregoingfishing.Ifyoufallintothelake,butyoucan'
tswim.Whatareyougoingtodo?
这些都对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等提出了挑战。
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人物性格、主人翁的优秀品质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等能力。
写作是各种创新能力的综合表现,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小作文,或设置某种写作情境,通过不间断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会得到逐渐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胆给学生自主联想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
(一)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1.指导阅读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
假如你是某电台记者,你如何采访名人?
学生在阅读相关对话材料时就会特别留意,然后用于自己所提问题上,而且想方设法编出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的对话操练向全班展示。
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看图说话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能力和语言流畅性的发展。
同时,我们的目的不在于为故事找出一个标准的结尾,而在于给予学生一个能为故事找出结尾的好机会,从而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多种能力方式的训练
根据所教内容,如涉及某些社会现象的表现形态、某些历史事件的关联等,让学生借此发挥,启发诱导他们敞开思路,尽可能多地梳理出其利弊、用途、范围、形态、联系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多种解决方法,避免能力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多元能力的习惯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能力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能力想象,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发散与扩展,培养学生广泛的联想力和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学到一些能力的规律和方法,逐步形成集中能力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