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各院、部、中心提出申报的建设课程,必须是重点建设课程,它应具备以下条件:
教学条件齐备,教学环节完善,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考核手段科学。
3.为鼓励教师参加课程建设的积极性,课程建设验收通过后,各院、部、中心可提取适当奖励经费。
4•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及经费预算须经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审核通过。
各院、部、中心须加强督促,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教务处。
5.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一年,经费下拨半年后进行中期检查,一年后验收。
6.凡按期或提前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并有一定推广经
验的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在各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可优先推荐。
7・申请表中各栏应准确填写,不够可附页。
附页及提供材料须与申报表大小一致,并装订成册。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面向专业
中医药及相关专业(本科与七年制)
相关先修课程
哲学、政治经济学等
总学时
理论指导、选题
带教实践
师生交流
论文、总结表彰
28
13
3
5
教学大纲待色
以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人文社矣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结合中医药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最,确定社矣实践题目,通过教师授课和指导,培养学生走出课堂,用人文社矣的视角深入社矣,观察社矣,运用所学,切入社矣一定层面,独立分析研究问题,归纳认识,积祟社会实践经验,为步入社矣打下基础。
(教学大纲见附件)
名称
巳使用几届
使用效果
现使用何讲义
自编讲义
2
较好
教学参考资料
《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岳麗书社2003年10月
《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版
《现代社矣调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03年6月
教学声像资料
自行设计制作
开展CAICAD情况
课程教研室师资情况
职称结构
人数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正副教授
博士生
55岁以上
讲师
硕士生
45-55岁
1
助教
本科生
35-45岁
教员
专科生
35岁以下
注:
提供教师名单、学历、专业、职称等详细情况:
(见后)
二、近三学年本课程教学fit况
学年(比例)
04-05学年
比例
05-06学年
06-07学年
正教授上课人数
副教授上课人数
40%
讲师上课人数
助教上课人数
20%
近三学年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统计(提供试卷样本及考试分析意见)
学年
学生
数
考试成绩分布
平均
成绩
试卷样本编号
备注
>
85分
76-84
分
60-75
〈60分
04-05
年
22
17
85.6
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与落实情况
1•以医史博物馆为依托,巳经形成一个具有历史、中文、考古与博物馆、医史文献、中医学等专业研究人员为成员的师资队伍,并得到行政领导的支持;
2•安排利用一定时间考察和研究在沪有关大学,社矣实践课程的特色和方法,也可结合学生的社矣实践活动同时展开;
3.积极收集人文社矣实践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先进理念与方法,不断提髙师资教学水平。
三、课程建设申谙负责人及主要合作者惜况
姓名
年龄
学历
所学专业
职称
教学、科研成果名称(论文、专著教材、教学研究等)及获奖情况
俞宝英
37
本科
历史
助研
(参见下栏)
秦红
41
中文
王秀兰
46
中医专业
副研
土丽丽
29
硕研
中医学/中医史文Itt
叶启晓
51
考古与博物馆学
敎学、科研成果名称(论文■专眷教材-敎学研究苓)及获奖情况:
1《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遗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矣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隼,科学出版社2004年(文卓作者);
2《全国重点医药卫生文物征隼保护调研并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巳结题。
(上海部分主要成员);
3•《顾从礼与上海城墙的修筑几上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文車作者);
4•《中华医学文物图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编苦者之一);
5.《来自博物馆的历史回声》,30万字,黒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主编);
6・《'
千金方'
的骨伤科成就》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12期,(文車作者);
7.《中医毎史文献学的性质、任务及研究重点》,全国中医药文献信息研究开发研讨矣论文隼,2005年3月;
8.《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4-1995)》,上海教育年鉴(文卓作者);
9.《上海中医药大学分部(1985-2001)〉〉,奉贤具志,(文車作者);
10.«
上海中毎药大学2001»
上海教育年鉴,(文車作者);
M•《科学与健康同行系列活动》,上海科技馆基金项目,巳完成,(主要参与者之一);
12.《整合区域资源强化素质教育一中医药专业学生人文社矣实践课探索》,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3
期,(文卓作者)
任课教师倚况:
叶启晓:
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方向,硕士学位,文博副研究员职称,曾在黑龙江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人类史前史〉〉等课程,在我校新开设《人类学概论》课程;
王秀兰:
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中医专业,曾从事临床工作,有较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并担任《康复学》授课,在中医药学生社矣实习指导和组织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
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社矣实践,写出数十篇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组织编撰数期学生社矣实践论文集;
俞宝英:
上海大学毕业,历史学专业,学士学位,中级职称,长期从事医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和博物馆公共关系研究,及博物馆社矣宣传教育和观众参观讲解与辅导工作;
秦红:
河南大学毕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讲师职称,曾讲授《阅读与欣賞》等课程,还曾任《上海医学髙等专科学校校报》主编,多年从事我校校史资料整理研究编辑工作;
王W: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医学/中医史文献专业,硕士学位,助教职称,对中医基础理论,医史文献与文物,中医教育和医史博物馆观众讲解,讲解员培训等有较多工作积累。
以上成员皆有梢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经历
四、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和意义(賈点解决的教学问通,并写明在提商教学质童和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标与意义:
在非文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人文社矣学特别是人文社矣实践课大多比较薄弱。
中医药教育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倾向。
2005年,我们受北京大学对理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人文社科素质教育活动的启发,针对中医药专业本科生与七年制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特点,开展人文社矣实践课的探索,积累起一些经验,取得一定成果,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社区相关负责人、同行及选课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续遵循本课程最初的宗旨,即让中医药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人文社矣科学的理论学习与社矣实践,拓展知识领域,学矣用人文社矣科学的视角观察社矣,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用科学的逻辑思考问题,提高对人文社矣问题的认知水平、培养人文素质,增强社矣实践能力;
同时,在教学和社矣实践过程中获得人文精神的黒陶,人格的陶冶,智養与思想的启迪,使个人的学习、生活、发展和精神迫求融入社矣发展的历程,使学生对自我有准确的社矣定位,对所学专业的社矣评价和发展前最等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进而増强他们的社矣历史使命感和自信心;
将知识的视野逐步从中医药学的天地扩展到整体的人文社矣,把观察世界的坐标系从个人生活的局部扩展到人类社矣生活的广阔时空,进而激发他们关注社矣,探究人类社矣健康、科学、持续发展的前最,以便今后更好地认识、适应、参与、改造社矣,更好地发挥和运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成为社矣所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科素养和人文社矣实践基础的,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本课题研究,不仅在中医药专业学生如何运用人文社矣学理论,科学开展人文社矣实践教育活动有积极意义;
也对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便之更好地为社矣服务,为教育服务,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服务做出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同时对探索髙校和社区资源共享互补、共谋发展有积极意义,对提升并扩大高校在社区的社矣地位和社矣影响力、树立品牌商校形象有积极意义。
课程内容:
根据上述思想与目标,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最,中医药专业学生人文社矣实践课程,将课程总体时间设计为两周28学时,课程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5学时)为课堂讲课,简明实用,讲授五个题目,1中医药专业学生人文社矣实践活动概论,2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人文社矣实践方法途径,3调研论文写作指导;
第二部分(2课时),人文社矣实践活动选题,(选择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人文社矣问题,暂列出六个方面的60个题目,供同学参考选题,学生也可在自行命题)学生选题后自行设计实践方案,经指导老师指导完善后实施;
第三部分(13学时),学生开展社矣实践,老师跟踪指导;
第四部分(3学时),学生实践活动汇报交流;
第五部分,撰写修改论文(4学时),按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和成果的质量进行成绩考核。
第六部分,以总结表彰矣结束课程(1学时)。
课程重点放在对学生人文社矣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实践成果的分析交流与升华等环节。
若条件许可,学生撰写的专题论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工修改后,可编辑成《人文社矣实践成果文集》,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人文社矣实践课的教研成果上交和存档。
五、课程建设实施的方法
在学校和博物馆的统一协调领导下,按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依托博物馆及社区资源,分工、分步实施,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分工细化完善课堂授课内容,完成讲义稿编撰;
2.进一步调整充实课程大纲,讨论确定课程各部分的具体细节;
3•根据实际情况,修订社矣实践选题目录,规范题目名称;
4.与巳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社区、社团、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开辟新的社矣实践点。
5.查阅收集有关背景资料,建立人文社矣实践资料数据库;
6•参考借鉴在沪有关高校或研究院社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相关髙校人文社矣实践课的成果,充实提商本课程教学质量;
7.对学生社矣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工作方案;
&
制定出保证课程顺利进行的安全措施和社矣实践课纪律要求;
9.完成学生社矣实践活动所需要各类调查统计表的设计制作;
10.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的编写和《中医药专业学生人文社矣实践成果文集〉〉审稿、编辑、印制和发放、提交、存档工作。
六、计划进度
我们的人文社矣实践课在05-06年度没有申报课程建设项目,但教学活动仍有条不紊地进行。
因此,我们把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总结作为本项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