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63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润滑油基础知识

润滑油粘度高是否说明润滑油质量好?

一般情况下零件运行速度高,零件表面所受的负荷就可能小一些,则相配的润滑油粘度就低(例:

锭子油),反之,则相配的润滑油粘度就越高(例:

齿轮油,当然,最终一定要遵照设备供应商对润滑油的选用规定),而润滑油质量除了粘度合格外还包括很多指标,因此不能仅用粘度来评价润滑油的质量。

润滑油

一般是分馏石油的产物,也有从动植物油中提炼的。

亦称“润滑脂”。

不挥发的油状润滑剂。

按其来源分动、植物油,石油润滑油和合成润滑油三大类。

石油润滑油的用量占总用量97%以上,因此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

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

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通过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溶剂精制、加氢精制或酸碱精制、白土精制等工艺,除去或降低形成游离碳的物质、低粘度指数的物质、氧化安定性差的物质、石蜡以及影响成品油颜色的化学物质等组分,得到合格的润滑油基础油,经过调合并加入添加剂后即成为润滑油产品。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润滑油的作用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润滑油占全部润滑材料的85%,种类牌号繁多,现在世界年用量约3800万吨。

对润滑油总的要求是:

(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串气;

(4)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

(5)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

(6)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

(7)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的存储

桶装及罐装润滑油在可能范围内应存储于仓库内,以免受气候影响,已开桶的润滑油必须存储在仓内。

油桶以卧放为宜,桶的两端均须用木楔楔紧,以防滚动。

此外应经常检查油桶有无泄漏及桶面上的标志是否清晰。

如必须将桶直放时,宜将桶倒置,使桶盖向下,或将桶略微倾斜,以免雨水聚集于桶面而淹盖桶拴。

水对任何润滑油均有不良影响。

表面看来,水分不易渗透完整的桶盖而进入油桶内,然而存储于户外的油桶,日间暴晒于烈日之下,夜间则天气较凉,这种热胀冷缩会影响桶内空气的压力;

日间略高于大气压,夜间则接近于真空。

这种日夜间压力的转变会产生“呼吸”效应,日间部分空气被“呼出”桶外,夜间空气又被“吸入”桶中,如果桶盖浸于水中,那么在夜间水分难免会随空气进入桶内,日积月累,混积于油中的水自然相当可观。

取油时,应将油桶卧置于一高度适当的木架上,在桶面的盖口处配以龙头放油,并在龙头下放一容器,以防滴溅。

或将油桶直放从桶盖口插入油管通过手摇泵取油。

散装油存储于油罐内难免有凝结水份和污物掺入,最终聚集于罐底形成一层淤泥状物质,使润滑油受到污染。

所以罐底设计以窝蝶形或倾斜为宜,并安装排泄旋塞,以便按时将残渣排出。

在可能范围内,油罐内部应定期清理。

温度对润滑脂的影响比对润滑油的大,长期暴露于高温下(例如:

阳光曝晒),可使润滑脂中的油成份分离,故润滑脂桶应优先存储于仓库内,桶口向上竖放为宜。

盛放润滑脂的桶口较大,污物与水更易渗入,取用后应立即将桶盖盖紧。

太低或太高的温度皆对润滑油有不良的影响,因而不宜将润滑油长久存储于过冷或过热的地方。

 

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

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表1)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试验方法:

ASTMD2007、ASTMD2270、ASTMD2622/D4294/D4927/D3120

类别:

饱和烃含量/%、黏度指数VI、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

90%、80~120、>

0.3

II类:

>

90%、80~120、<

III类:

>

90%、>

120、<

IV类:

聚α-烯烃(PAO)

V类:

所有非I、II、III或IV类基础油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但PAO边界润滑性差。

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

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

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或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001-95,详见表2。

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表2)我国基础油的分类

类别:

黏度指数VI

超高黏度指数:

IV≥140

很高黏度指数:

120≤VI<

140

高黏度指数:

90≤VI<

120

中黏度指数:

40≤VI<

90

黏度指数:

VI<

40

通用基础油:

UHVIVHVIHVIMVILVI

专用基础油低凝:

UHVIWVHVIWHVIWMVIW

深度精制:

UHVISVHVISHVISMVIS

该标准按黏度指数把基础油分为低黏度指数(LVI)、中黏度指数(MVI)、高黏度指数(HVI)、很高黏度指数(VHVI)、超高黏度指数(UHVI)基础油5档。

按使用范围,把基础油分为通用基础油和专用基础油。

专用基础油又分为适用于多级发动机油、低温液压油和液力传动液等产品的低凝基础油(代号后加W)和适用于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等产品的深度精制基础油(代号后加S)。

其中HVI油和VI>

80的MVI油都属于国际分类的I类基础油;

而VI<

80的MVI基础油和LVI基础油根本不入类;

VHVI、UHVI按国际分类为II类和III类基础油,但在硫含量和饱和烃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

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

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润滑油的分类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其类别名称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等六大类。

其类别名称的代号取自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见表3。

由表3可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代号为英文字母“L”。

(表3)石油产品的总分类

类别代号类别名称

F燃料

S溶剂和化工原料

L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蜡

B沥青

C焦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我国颁布了GB7631.1-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一部分:

总分组》。

GB7631.1-87根据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的规定而制定,代替了GB500-65,系等效采用ISO6743/0-1981《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0部分:

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