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5190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

本提纲使用说明

1、本提纲是提供给孩子们周末或者平时复习所用,可以让孩子多读一读,其中加黑加线的知识是重中之重,必须要记住的。

2、如果提纲已经记得很熟练,想练练选择题的可以做一做《道德与法治补充习题》上对应课时的选择题;想练练大题的,可以选择做一做《自主学习与测评》上对应课时的材料分析题,做完可以拿来给我批阅讲解。

3、本资料纯属个人整理,望家长不要外传,尊重知识产权。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P3

2.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P4

(1)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3)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P4—P5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结点,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我们为什么要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养,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6.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P8

(1)(原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意义)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要求有哪些?

)P9

(1)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已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1.如何正确认识网络?

\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

P12-P15

利的表现: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空间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我向总理说句话”等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促进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弊的表现: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2.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为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P17-20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不沉溺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自觉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2)传递网络正能量:

①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递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什么是社会秩序?

P23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意义P23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种类分别有哪些?

P25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4.社会规则有什么作用?

P25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确定了社会生活的条例和次序,使人们知所当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5.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如何看待自由和规则的关系P27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

6.如何遵守规则?

P28-31

(1)自觉遵守社会规则P28-29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已行动的准绳。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维护社会规则P30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已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3)改进社会规则?

P31

①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②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献言献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改进规则的原因: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1.尊重即尊敬、重视。

2.尊重他人的意义P32-34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3)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4)尊重使社会和谐融洽。

①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②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如何做到尊重他人P35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3)学会换位思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会欣赏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礼的含义及主要表现P37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5.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意义?

P37-39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6.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P39-40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7.诚信的含义P41

诚信①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

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③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强调在社会生活中讲信用、守诺言。

8.讲诚信有什么重要作用?

P42-43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9.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P43-45

(1)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不轻易许诺,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

(2)运用诚信智慧。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的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

P48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根据违反法律分类类别,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P48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2)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典型的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罪的行为。

4.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P48

(1)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2)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称为严重违法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5.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分类

内容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刑事违法行为)

 

社会危

害程度

较轻

严重

违反法

律类别

民事法律、行政法规等刑法以外的法律规范

刑事法律规范

应受何

种处罚

应受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

应受刑罚处罚

相互影响

系相同点

1、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3、一般违法与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法律责任

1、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可能犯罪

注:

1、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2、轻微社会危害性行为不一定违法。

6.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P51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已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7.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8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53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和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后果)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9.什么是刑罚?

刑罚有哪两大类?

P54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