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4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含答案).docx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水的电离过程为,在时,水的离子积:

,在时,水的离子积: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时,

C.时的水比时的水电离程度小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2.对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或操作

解释

A

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

B

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

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

SO2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3.常温下,向20mL0.1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0.1mol·L-1的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点对应的V(NaOH)<20mL

B.a点表示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0-11mol·L-1

C.b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

D.b、d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与c(CH3COOH)的比值相等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强电解质,后者为弱电解质的是

A.硫酸,氨水 B.食盐,酒精

C.碳酸氢钠,冰醋酸 D.硝酸钾,硫酸钡

5.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

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000mol·L-1盐酸pH=1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盐酸润洗

C.随着盐酸的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逐渐变小

D.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s内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6.K、Ka、Kw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500℃、20MPa条件下,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后K增大

B.室温下Ka(HCN) <Ka(CH3COOH),说明CH3COOH电离产生的c(H+)一定比HCN电离产生的c(H+)大

C.反应NH3(g)+HCl(g)=NH4Cl(s)在常温时向右进行,加热时向左进行,是因为该正向反应△H>0,△S<0

D.2SO2+O22SO3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时K不变,SO2的转化率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

7.甲、乙两醋酸稀溶液,甲的pH=a,乙的pH=a+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乙的

B.甲、乙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c(甲)=10c(乙)

C.用甲、乙分别中和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两者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为10V(甲)>V(乙)

D.甲中的c(OH-)为乙中的c(OH-)的10倍

8.已知:

pAg=-lg[c(Ag+)]。

Ksp(AgCl)=1×10-10,Ksp(AgI)=1×10-17。

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加入0.1mol•L-1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实线。

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

B.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c(Ag+)=c(Cl-)

C.图中x点的坐标为(10,5)

D.把NaCl溶液换成0.1mol•L-1的NaI溶液,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9.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事实是

A.蒸干氯化铝溶液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B.由2NO2(g)N2O4(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C.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

10.常温下,将等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加到等pH、等体积的HA、HB两种弱酸溶液中,溶液的pH与粒子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时,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约为1×10-10mol·L-1

B.电离平衡常数:

Ka(HA)

C.b点时,c(B-)=c(HB)>c(Na+)>c(H+)>c(OH-)

D.向HB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7时:

c(B-)>c(HB)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处理中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B.制备无水AlCl3,可加热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D.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碳酸钠和硫酸铝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某酸(HA)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无气泡

酸性:

H2CO3>HA

B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和碎瓷片放入硬质玻璃管,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裂解生成不饱和烃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煮沸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D

在1mL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0.1mo1/LAgNO3溶液

碳酸钠溶液中出现沉淀

Ksp(Ag2SO4)<

Ksp(Ag2CO3)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13.某学生用0.1000mol/LNaOH溶液测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蒸馏水洗净滴定管;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C.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20.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D.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F.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O”刻度或“0”刻度以下;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滴定时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

(2)操作F中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滴定管(填标号)。

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mL。

(4)滴定结果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

标准液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0

1.02

21.03

2

20

2.00

25.00

3

20

0.60

20.60

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_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A.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未发现气泡

C.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没有气泡,滴定终点时发现气泡

D.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E.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锥形瓶内有液滴溅出

(5)该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__mol/L。

(6)如果准确移取20.00mL0.100mol/L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是否也可以测定出盐酸的浓度_____(填是或否)

14.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主要含CaSO4·2H2O,还含少量SiO2、Al2O3、Fe2O3)为原料制取轻质CaCO3和(NH4)2SO4晶体,其实验流程如下:

(1)室温下,反应CaSO4(s)+(aq)CaCO3(s)+(aq)达到平衡,则溶液中=________[Ksp(CaSO4)=4.8×10−5,Ksp(CaCO3)=3×10−9]。

(2)将氨水和NH4HCO3溶液混合,可制得(NH4)2CO3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浸取废渣时,向(NH4)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

(3)废渣浸取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

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搅拌,反应3小时。

温度过高将会导致CaSO4的转化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保持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aSO4转化率的操作有________。

(4)滤渣水洗后,经多步处理得到制备轻质CaCO3所需的CaCl2溶液。

设计以水洗后的滤渣为原料,制取CaCl2溶液的实验方案:

______[已知pH=5时Fe(OH)3和Al(OH)3沉淀完全;pH=8.5时Al(OH)3开始溶解。

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

盐酸和Ca(OH)2]。

15.某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将CoCl2·6H2O溶解在煮沸的NH4Cl溶液后,趁热倒入盛有少量活性炭的锥形瓶中,冷却后依次加入浓氨水和H2O2,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制得了一种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氨的测定:

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

实验二、氯的测定:

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2是一个长玻璃管,其作用原理是______。

(2)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

(3)测定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若溶液中c(Ag+)=2.0×10-5mol/L,c(CrO42-)为______mol/L。

(已知:

Ksp(Ag2CrO4=1.12×10-12)

(5)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6:

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6.已知甲、乙、丙、X是4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下图(反应条件省略)

(1)若甲为气态非金属单质,丙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则乙的电子式为。

(2)若甲为黄绿色气体,X为常见的金属,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丙的水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含amol乙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X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乙的物质的量是mol。

(3)若X为酸性氧化物且具有漂白性,甲溶液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标准状况下8.96L气体X与2L0.25mol/L的甲溶液反应生成的溶液中乙和丙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不考虑离子的水解)。

另有和丙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丁,丙和丁能反应生成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若X为强碱溶液,乙为白色胶状沉淀,则甲与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7.A、B、C、D、E、F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物质A由一种或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请完成下列问题:

(1)若常温下A为有色气体

①若F是一种金属单质,请写出B和适量F反应生成C与气体E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②若C为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