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1404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十要素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

课时安排:

18课《将相和》(精读课文)。

2课时

19课《草船借箭》(精读课文)。

20课《景阳冈》(略读课文)。

1课时

21课《猴王出世》(略读课文)。

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科研兴课 优质达标”十要素教案

1.课题

18、《将相和》

2.课型

 

精读

3.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

4.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5.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本课故事性很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把课文读通顺,有些不大好懂又很关键的词语,学生可以查查字典或上网寻找相关资料。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会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解决问题。

(3)学生差异分析

优等生能通过朗读课文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后进生可能不能完全通过朗读,预习课文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发散思维方面没有优等生想到的多。

6.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以读代讲法、问导法。

7.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8.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

理解:

“和”的意思。

2.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请同学们思考。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同时想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

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

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

全文共分几段,写出段意。

第一段(1~10)自然段,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不能使国变成强国了。

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

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

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

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然后勾画说服廉颇的句子。

(3)友情提醒:

你可以直接从哪些地方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5.交流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三、角色体验

1.导入:

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

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3.学生写作,交流。

4.想象说话:

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

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

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

所以,有句俗语叫: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一、

1.生读课题。

“和”,就是和好。

2.思考:

(1)“将”和“相”是谁?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他们为什么和好?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听老师介绍,学生简单了解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画下来。

回答:

这篇文章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等3个小故事?

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这3个小故事。

1.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生默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段,写段义。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请同学们回答什么叫“负荆请罪”。

1.“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自由读一读,能读懂些什么?

(廉颇内心的不满……)

(2)有感情地朗读。

2.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

为了劝好,大家读读全文,勾画蔺相如靠一张嘴的能耐的句子。

3.根据出示的学习提示:

(1)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的能耐。

(2)请大家划出重点句子和重点词理解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再划出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蔺相如的特点从语言、动作中来体会;

又能从赵王和秦王的对比中体会。

4.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解蔺相如的能耐。

5.同桌交流。

1.说说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回答,理解重点句子。

(1)自由读这段话,谈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从哪里看出来的?

读“……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这是有勇。

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读“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

”──不畏权势

1.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2.学生看插图,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

请你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写出来。

3.学生写作,小组交流。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

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9.反馈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一、给下面加黑的字注音。

蔺相如()允诺()渑池()胆怯()

抵御()鼓瑟()击缶()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胆怯──()  进攻──() 热情──()

拒绝──()  危险──() 削弱──()

(2)教学反思

10.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将相

百战百胜勇敢机智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和渑池相会不畏强暴

勇于改过顾全大局将相言和

(以国家利益为重)

19、《草船借箭》

精读课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教学重点。

通读课文,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三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