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049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环境下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思品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44931590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与学带来的冲击,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同时,也不能否认,这些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许多缺陷:

一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处在探索时期,虽然理论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未形成一种适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明晰的、切合教学实际的教育理论。

二是具体到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日常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新模式纵向程序、实施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师生活动和交互形式等,有待实践中摸索。

三是许多学校在多媒体教学上已作了尝试,但在实践中过多的注重硬件上的投资,却忽视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

四是更多的理解为信息技术就是运用课件,为适应这一教学要求,许多资源网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课件,但是没有完整的教学内容或某一学科体系的网络教学资源。

总之,从整体而言,我国仍远未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

当前,我们开展这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研究作为信息技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是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的要求。

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开放的、多向交流的特点,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

三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是有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一,本《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网络环境应该成为学生课程内容的有力补充。

第二,《纲要》在课程结构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技教育”,可以地看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第三,《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四,《纲要》在教材开发与管理中指出,要“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即要重视对网络环境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并把它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对待。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作为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针对中学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特点,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解决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套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性强、涵盖面较广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高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实施模型;

并在此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建立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又有教改经验的骨干教师队伍,达到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得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进而使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为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保证,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

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整合;

  2、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整合;

  3、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4、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

  5、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和校园网资源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的探究与合作学习。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

  

(2)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构建优质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形式。

  (3)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

关注整合,关注变化,关注效益。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理论上的研究,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提供现实和理论支撑。

  2、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性研究策略为指导,具体考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个因素,寻找优化方法和途径。

  3、加强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建设,以课题组成员带动学科教师,以学科教师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及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保证研究课题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研究效果。

  4、加强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管理,监控检查研究过程、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措施,注重各个阶段的反思与总结,确保课题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考核评价体系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实践检验法:

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和现状的调查,参考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做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向。

  2、经验总结法:

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优化经验做法,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3、调查法

  4、案例研究法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2014年9月)

  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填写课题申请书。

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

对小组成员进行信息技术及教育理论培训。

  阶段成果:

完成申报书的填写。

完成此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的研究,撰写相关论文。

  2、实施阶段:

(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

  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具体实施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

依据初步提出的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实践。

实践的策略是从学到教,涉及思想品德教学全方位地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都既是研究者,又是行动者;

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

具体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制定及实施。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整合;

具体组织实施(聂红林、李彬、汪书燕)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

具体组织实施(聂红林、曾宪举、彭庆梅)

  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和校园网资源进行思想品德学习的探究与合作学习。

具体组织实施(邢天全、李彬)

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设计课件。

  3、总结与结题阶段:

(2015年7月至9月)

  课题组进一步理清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

达成目标: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论文结集、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课件汇集。

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2012年,课题组负责人和大部分成员参加了南阳市“学习新课标、探索新课改、构建新课堂”课标研读、教研和征文活动。

在市、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撰写了多篇论文,分别获得了不同奖项,也是在这些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积累了新课改研究经验。

在随后各自参与的研究工作中,较好地把握住了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及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在学科创新教学、论文评选等县级以上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部分教师还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多篇。

这些为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聂红林:

课题负责人,课题《班级风气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经结题并获奖省级一等奖;

论文《自主探究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获南阳市“学习新课标、探索新课改、构建新课堂”论文评选二等奖;

主持课题《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在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奖。

   李彬:

论文《思想品德课堂自主探究模式实践》等多篇教学研究文章在市以上教育教研部门获奖。

在市优质课大赛中多次获奖。

   曾宪举:

《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学习运用策略》等多编论文获市、省、国家级奖励。

多次参加市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活动,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邢天全:

《谈谈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策略》等多编论文或教研成果获市、省奖励。

多次参加市思想品德教学研讨会活动。

所授课在县获优质课一等奖。

   汪书燕:

《思想品德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探索》获市新课改教学论文二等奖。

   彭庆梅: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获市优秀教学论文二等奖,所授课在县获优质课一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李克东、谢幼如主编,《网络环境的专题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江英,关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年01期

   5、韩同友,刘志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人为本”探析[J],教育探索,2004年08期

   6、王泽坤,努力构建和谐政治课堂[J],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年第10期

   7、陶维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学研究,2007年04期

   8、杨海东,重视课堂生成的教育机会[J],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年第1期

   9、黄定平,信息化条件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建构设想及初步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08期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课题组成员学术背景广泛,有多次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教师,有多年担任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有精通于计算机技术和课件设计的教师,而且这些教师长期关注并实践思想品德课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已参与省课题一项,主要负责研究和报告撰写工作,主持县课题研究一项,并已顺利结题,并获市优秀成果奖,多次参与市教研活动,多篇论文在市以上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活动中获奖,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课题组成员都是目前我县教育教学骨干,多次参加县内外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专业职务由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组成,年龄在30——44之间是一支经验丰富,富有教研意识的科研团队,组成结构合理,分工明晰。

这为本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智力保障。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