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56811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 共97个.docx

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整理共97个

2020教师招聘考试选择题常考考点97个

1.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

5.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6.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7.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9.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

10.个性具有如下特征:

先天性与后天性

共同性与差异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独立性与统一性

客观性与能动性

11.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12.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学校教育系统。

13.义务教育的实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14.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15.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在教学中“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6.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17.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18.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教学组织形式。

19.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学论》。

20.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遗传。

21.我们在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因为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23.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即《雄辩术原理》。

24.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是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

25.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精深的学科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宽厚的教育科学

心理科学知识

管理科学知识

26.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学校教育。

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2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目标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

CSE 评价模式

29.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可信度。

30.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课程标准。

31.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民族性。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示范性。

3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是《学记》。

3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

3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癸卯学制。

37.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

38.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托普尔。

3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学科教学。

40.马克思认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1.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42.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普通教育学》。

4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为《壬寅学制》。

44.以发现问题、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为目的的测验是诊断性测验。

45.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孔子。

46.《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47.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谈话法。

48.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杜威。

4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50.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51.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教师申诉制度。

5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区分度很高。

5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54.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

55.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布卢姆。

56.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5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5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61.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民主管理。

62.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3.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6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6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茨基。

6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型。

6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S-B 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68.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69.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70.程序教学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7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7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73.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74.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7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50%。

76.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7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78.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79.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0.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形式训练迁移说。

81.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8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83.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84.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柯尔伯格。

85.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

8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道德情感的作用。

87.可采用肌肉松弛法来治疗失眠。

88.程序教学的创始者是普莱西,贡献最大的是斯金纳。

89.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提出的。

90.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发现法。

9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学媒体。

92.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集体。

9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94.课堂的三大要素有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95.教师期望影响课堂气氛的途径有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96.“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晕轮效应。

97.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效度、信度、标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