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947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学法指导

备注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

月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

安静、夜晚、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 思念 床前 月光 疑问 举头 远望 低头 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

(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

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

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

介绍偏旁“攵”。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

你在哪儿见过霜?

(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

是怎么认识的?

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

师范读,学生练读。

达标检测

齐读古诗。

课后作业

练习写生字。

板书设计

8.静夜思

思床前光低故乡

第二课时

1.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

“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明亮的月光。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理解“举头”的意思。

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句古诗。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

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

(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

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8.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

教师导学:

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

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

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

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

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

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说说自己的故乡。

完成相关习题。

8.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夜色

1.熟练朗读课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偏旁“厂”。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前我们一起听好听的歌曲《小星星》好吗?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

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

认识新偏旁“厂”。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出示生词:

胆子、勇敢、往来、外面、窗户、忙乱、偏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3)游戏环节——小火车过站台,每过一个站台出示一个本课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三、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过渡:

通过诵读诗歌,我们体会到了小朋友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语言当中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指导书写生字——看、笑、外、晚、再。

(1)学习生字——看。

①引导学生在第一小节中找出生字“看”,并读出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学习“看”:

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运用字形记忆法识记生字。

(2)学习生字——笑。

①教师在黑板演示,学生书空,学写生字——笑。

(3)学习生字——外。

观察生字结构,学生汇报识记方法。

(夕+卜=外)

②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学生书空。

③注意“卜”的写法,先写垂露竖,再写点。

(4)学习生字——晚、再。

观察生字结构,学习书写。

3.比较识字法:

书写带有“巴”的生字——“色”“爸”。

观察生字“色”“爸”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方法。

读出诗歌中带有“看”字的这句话,体会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理。

师生互动,做一做微笑的动作,体会微笑时人们的心情。

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①相同:

上下结构,下面都是“巴”字。

②不同:

书写“色”字,上面稍小一些。

书写“爸”字,上面稍大一些。

生字描红。

书写生字。

9.夜色

色外爸晚看笑再

9.夜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勇敢的品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勇敢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