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评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黄山奇松评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评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次,在庄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如:
通过“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等词突出的理解感受了黄山奇松的雄健有力,引导学生想象黄山奇松的历史。
还有在“枝干蟠曲、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等词的理解中学生充分将奇松的奇在朗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过程始终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浓浓的语言味。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庄老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先整体感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名松仔细读,圈画出有关词句,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再将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在学生品读感悟交流时再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枝干遒劲”“郁郁苍苍”的意思,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词语的理解达到不言而喻的目的,学生自然理解了三大名松的特点再次,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一个“情”字,老师在教学时都运用了多种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促情,看图、想象说话练习,这都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大多数学生对黄山奇松缺乏感性认识。
这节课庄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弥补了这一缺陷,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庄老师运用多媒体将黄山的迷人风光展现在学生眼前,并配以动听的音乐,悠扬的旋律一下子便扣住学生心弦,再加上生动的画面,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引起极大的阅读兴趣,学习情趣盎然。
各年级组评课:
六年级组钱芳:
这节课我听下来感觉训练很扎实,从字词句,换词到对词语的理解,句子到最后的背诵,条理很清晰。
总的来说很不错,五年级老师很辛苦,钱老师上的很不容易。
以前我也上过,看似很简单的语言,实际上操作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说感受到什么“奇”,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说的。
语言上其实很容易看出来,但要说却不容易。
还有姿态的美,充满生机,学生感悟还不够。
感觉钱雷老师自己的气势也不如以前上《安塞腰鼓》那样,所以这堂课就是激情还不够,不能渲染感染学生。
听下来感觉学生的收获还不够。
火候不到。
五年级组华玥:
《黄山奇松》是一篇描写黄山秀美风光的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黄山松树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字里行间流露着各种美感,语言美、姿态美、情感美,所以钱老师训练朗读,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迎客松的“奇”,比如说一开始就设计题目哪里感到了“奇”,并且读好句子,进行感受。
最后能够积累下来。
课堂抓住了重点词语来理解,例如“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等词语突出理解迎客松的雄健有力,并且也让学生看了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想象迎客松的经历。
最后还用了一个填空,来进一步体会迎客松的饱经风霜。
但是,在一些词语的训练方面,例如“乃至”的训练,钱老师让学生来替换,以及关联词的训练都很好,学生说到“甚至”就是生活中的常见的。
如此比较的时候,会给学生定性思维。
我们觉得钱老师在评价语方面显得有些单调,学生反映今天本身就不够,你的评价语没有激发他们,所以课堂显得不够,有些欠缺。
四年级组周尧:
钱老师的课堂有很多优点,第一,刚开始的时候以口头填空形式出现,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而且还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
第二,他的语言训练这节课很到位,体现在文中的换词训练,“乃至”。
还有一个加关联词来说课文内容。
但是这边我有个小小的疑问,钱雷老师让学生说你觉得哪一个更好,我觉得这个好像不一定要,可能就是作者的语言习惯,不一定强调这么深刻。
还有一个好的方面,创设了情景,让学生随机想象说话,这个部分也很好。
还同时进行了补充,加大了课文内容。
第三,感觉抓住了课文重点,突出“奇”。
接下来我们也想提两点建议。
第一,他在讲到奇的时候处理不够清晰,当学生讲到姿态的时候,引导不够,板书上可以改改。
(讨论,此处省略500字)第二,不要过于走教案,可以灵活机动点,例如学生讲到迎客松像帽子,马上就可以引导看看它的主要样子,就像一个人伸出手臂在欢迎你。
校长邹莉:
钱雷老师今天很不容易,很辛苦,也很认真,花了很大功夫来准备,今天给我们呈现的课堂也很不错,有不少亮点。
但我们现在的语文课,上出来要有新意,课改十年,我们已经慢慢冷静下来,抛却了很多花里花俏的东西,前段时间我们听了十堂能手评比的课就很有感触。
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语文的东西,训练要扎实,今天钱老师几个训练的点都不错的,但是抓住“奇”来讲其实是很难的,学生是不会说,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把各种松树看做人来讲,迎客松他们就会觉得是饱经风霜的老人,这样来交流可能就比较好。
学生也就会有的说,不会像今天的课堂这么沉闷。
听了倪雷老师的《黄山奇松》一课,感触颇多。
时间关系,略谈一二。
一、线明。
倪老师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导入后,让学生初步谈了对三大名松的印象,之后以“默读第二自然段,写下你对三大名松的理解”一问题,紧抓一“奇”字,让学生谈黄山奇松奇在何处。
问题提纲挈领,整节课一脉相承。
二、语言美。
倪老师之语言委婉动听,能深入学生之内心。
仅举一二:
导入之处,就把我们引入如诗如画的黄山佳境,为品读本文作了很好的情境铺垫。
还有一些引导语言“有声的读是一种交流,无声的读是一种思考”不仅委婉,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指导;
另外一些评价语言“作者把黄山松给写活了,你把黄山松给演活了”……这些语言不仅美,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关注语言训练。
如倪老师把“迎客松如同……”“陪客松如同……”“送客松如同……”的句子抽取出来,让学生练习说话,为比喻句的语言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此外,倪老师的粉笔字写得也很漂亮,这些优点都是值得我虔诚学习的。
如果说倪老师的课上还有一些缺点,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课堂本来就是遗憾的艺术,也绝没有绝对完美的一节课。
如果单论这节课,其原因,我认为在于该教师的备课理念的问题,正如我前一段时间上的《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样,朋友陈同非对我评价说:
感觉你就像唐僧一样,整节课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当然,倪老师的课比我那节课好之不止十倍百倍。
但,她这节课似乎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过多的交流,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自己的思考等。
当然,这不能怪她,她仅仅才工作两年,能上出这样出色的课已经很值得我敬佩了。
前几天和倪老师交流,她说:
感觉自己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课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她,如何上一节课,这也是一直困扰了我许久,并且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只能对她提一些建议,建议她,多到外面听听课,多去看看“大海”吧!
《黄山奇松》的评课稿
听了马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一课,这篇课文从结构上来看,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马老教师在上第一课时时,抓住了课文的连接点,几种松树的特点。
在开篇时让学生交流有关黄山的资料,教师很好的抓住学生预习,让孩子们充分的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刚开始就给孩子们一个敢于参与课堂的机会,对于农村的孩子,他们也只能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黄山,然后教师再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孩子们领略了黄山的美丽风景。
整节课教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让孩子们来初步的学习课文,我认为教师抓的特别好,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无论你的课上的有多精彩,但始终不能丢掉本:
那就是基础知识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学生理解时不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特别是在重点词语领悟时,学生无法理解文中的语境,进入不了文中的描绘的意境,体会不到文章的思想情感。
进而使课堂气氛有些冷淡。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这样在学文时不至于词语和文中的句子断开,对课文的理解也会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再一个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仅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也要实施适度的听听孩子们的回答,(因为有孩子在课堂中表达不对,教师也不去纠正)有利于组织他们的语言。
让每个孩子都知道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在老师的“监控之中”。
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