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Word下载.doc
《怎样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例题往往是呆板的文字叙述,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因此,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地摄取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应用题教学的例题,从而激发他们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例如:
在教学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到超市购买牛奶,另一组到超市购买饼干,最后要合在一起由老师付款。
全班同学都有了超市购物的生活经验,很快地把各自的物品采购好了。
这时,教师不失时宜地发问:
“牛奶多少钱?
怎样算的?
饼干又是多少钱?
”,最后再问:
“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一下子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兴趣,明白了数学知识原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
同时,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也在无形之中掌握了。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给数学知识注入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一些学生平时解题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数量关系也会迎刃而解了。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题叙述,语言生活化与数学语言差别较大,加上语句长、叙述抽象的特点,使得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往往产生困难。
对此,可采用“缩写”、“改写”、“用铅笔画写”的方法帮助理解。
“缩写”就是把与解题有关的已知的东西和问题从题中找出来,重新组题,使句式简单,数量关系趋于明确;
“改写”就是把应用题的生活化描述改为更接近四则运算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后的知识建构与应用题的语言叙述有机结合,从而内化为学生能力。
“用铅笔画写”就是比前两种方法更为简洁的方法,在画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抓住问题的重点,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计算的过程中反复观察自己的回答与问题是否相吻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反复审题能力。
审题是基础,应用题教学必须在审题上狠下功夫。
审题就是理解题意,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前,用心地读题目,然后从抠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由于一、二年级是教师读题,到三年级是自己读题,看是简单的步骤,却让三年级的学生相当困难。
首先,已经习惯教师读题的学生,要改变习惯由自己读题是一很难的过程。
毕竟要改变习惯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
这就需要教师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他们自己读题的习惯。
其次,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的字本就不多,理解的字词也相当有限,这就让他们在理解题意上更加困难。
要让他们能顺利的读懂题意,不得不在特殊的字词上反复强调,特别是表示数量关系的字词上更是突出。
在弄清题意之后,对解答应用题有了个好的开始。
如:
三年级共有25名学生,男生比女生多7人,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各有多少人”是什么意思?
一张桌子90元,是一条凳子的3倍,一套课桌多少钱?
“一套”是什么意思?
一操场的长是宽的2倍,操场的周长120,这个操场的长、宽、面积分别是多少?
“120米”表示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用这样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又快又准确地解决问题。
三、重视各种数量关系的分析
解答应用题,分析问题是关键。
在这里,我主要谈三种方法:
一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实物演示、学具操作、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辅助手段,使数量关系更直观地显示出来,降低思维难度;
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简单的说就是从最后问题想起:
“要求出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反过来一步步推断分析,找出未知与已知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运算得出问题的答案;
综合法的思维方向则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由两个已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个必然结果。
根据以上方法,在根据数量关系步步前进,直到最后解决问题。
第三,在学生基本掌握常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逐步简缩思维过程,要求学生直接说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数量关系,拓展解题思路,拓宽思维广度。
分析问题的具体方法如下:
1、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无论解简单应用题或复合应用题,都要认真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
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通称分析法。
综合法比较容易掌握,但其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未从整体考虑。
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
从问题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
我认为,开始教学解两步应用题,宜于从条件入手,即使采取分析的方法,但是逐步要转到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这对提高学生解多步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很有帮助。
至于学生自己解题时用哪种方法分析,不必加以限制。
2、用线段图分析
画线段图是针对小学生具体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指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方法。
对于稍复杂的应用题,具体直观的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有效性途径。
学校要种一批树苗,第一天种了75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种了15棵,还剩下30棵没有种,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
要求共有多少棵,要用第一天种的棵数加上第二天种的棵数,再加上还剩的棵树。
如果借助线段图,学生就能很快找到第二天种的棵树,再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总数,很快就能列出算式:
75+(75+15)+30。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的训练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引导到放手”的原则进行,因为画线段图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只有循序渐进,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一旦学生学会了画段图,应用题中的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四、培养学生检验和做出答案的习惯
对应用题的解答的检验不仅对提高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比较重视,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常常遇到教师虽然重视了,但有少数学生仍没有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甚至有少数好的学生做得很快,但是检查不出错误。
因此在培养检验习惯的同时,还要适当教以检验的方法。
检验方法有多种,通常低年级只要教学生从审题到解答逐一检查。
中、高年级有些题可以逐步教给学生用不同解法来检验。
例如,原来应用题是用连减计算的,检验时可以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里减去,看两次算得的结果是否相同。
以后还可以适当教学生把求得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把另一个已知的量作为未知的,然后倒推求出结果看是否与已知的相符。
这只作为一种检验方法教给学生在解答中练习应用,不宜作为考试要求。
通过检验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解答具有负责态度和自信心。
检验之后还要能对自己的解答进行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可以开展相互评价,经过检验若没有错误再写出答案。
教学时要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应用题就知道应用题必须作答。
五、加强一题多变训练。
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变题的方法,要经常让学生进行扩题、缩题和改编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只要尊重学生实际,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系统灵活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