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859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docx

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

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

,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

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

(什么是搭石?

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

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

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呢?

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B.舒缓柔美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

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

你还看到什么?

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

这样的情感吗?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

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

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

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

这个字的意思是:

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

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

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

(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

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

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尊老爱幼)引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

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

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

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采用“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和“让”搭石的一幅幅画面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第5课《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

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

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间、谴”等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理解“无名、汛期”等词语。

2.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

(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

它有什么用呢?

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

搭石)

【设计意图:

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师: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出示课件2)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3)

谴责 俗语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汛期

三、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读。

(出示课件4)

师:

(1)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

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摆放

(2)从这些搭石的挑选和摆放,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师小结: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搭石,让人们从上面平稳地过去。

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乡亲们的善良与质朴。

2.学习2-4自然段。

(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生读,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

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

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设计精读课文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带着上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xùn qī( )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lǎn duò( )的毛病,目的是wǎn huí( )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 )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答案】

一、1.汛期2.懒惰 挽回

二、谴责:

斥责,责备。

人影绰绰:

: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理所当然:

按道理应当这样。

三、B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感受家乡的景色美以及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心灵美,并受到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搭石》这篇文章,同学们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出示课件7)

二、新授课。

1.师:

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的搭石。

就是这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让你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