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4839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17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身边的化学.docx

《我们身边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

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高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因此,开发化学校本课程已势在必行。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名为《我们身边的化学》,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学生选修。

本课程需用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倒是其次,关键是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1、化学史

诺贝尔蔡伦侯德榜居里夫人门捷列夫

2、化学与生活

121

波尔多液的杀菌机理肥皂的历史馒头、饼干里的小洞洞浅谈健康饮水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烧柴和烧气铜锅、铁锅、铝锅洗去污迹要“对症下药”

3、化学与环境

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塑料污染铅污染及无铅汽油、乙醇汽油

4、化学与科技

材料电池化学武器化学与生物考古晶莹多彩的玻璃能源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我们身边的化学》每一章后都罗列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求异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育人氛围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参与研究的源动力,学生只有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对课题研究长久的兴趣,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长远的发展。

因此,在

《我们身边的化学》课程开展研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要做到:

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关注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做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工作。

(3)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是校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教师应做到:

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目标、方案的制定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已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4)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会快速收集、利用、处理信息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身边的化学》的开设应做到:

利用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录相、网络文摘等,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效果;同时指导学生对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资源进行开发,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5)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深层次开发课程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课程开发的要求。

为此教师要做到: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学规律,根据学的心理特点及社会动态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

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并能灵活运用;自觉学习,进行知识面的拓宽;根据当地资源,合理开发课程,不断进行反思。

因此,在《我们身边的化学》开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删减或增加一些内容。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型教师。

五、学习建议

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

考虑到学生由于平常忙于学习,对很多化学知识了解不多,建议先做常识性介绍,然后给学生观看一系列视频录像,最后与学生一道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分组讨论,并进行一些相关实验。

六、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化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对研究全过程的有效督导。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作用。

因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益于学生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已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我们身边的化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作业有部分是当天反馈的书面作业;有部分适宜采用开放型作业形式,学生学习结束后可完成一份小论文,以小论文的质量,学生在班上开展作品展示交流的效果评定成绩;有部分是实验操作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的掌握、实

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

另外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生参与活

动的表现;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结果等作好详细记录,将资料的跟踪管理,跟踪分析是化学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方面。

七、课时的具体安排

教学内容

总课时

课型

上课时间

授课对象

考核方式

上课教师

化学史

4课时

讲座

待定

待定

小论文

李洁

化学与生

5课时

讲座、实

待定

待定

笔试、实

验操作

周慧

化学与环境

5课时

讲座、实践

待定

待定

笔试、小论文、实

践操作

张丽萍

化学与科

4课时

讲座、研

待定

待定

小论文

薛磊

第一章化学史

通过化学史的讲解、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和创新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价值的宣讲,使同学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科学家们为人类进步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励我们为科学、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积极拼搏,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第一节诺贝尔

化学家诺贝尔(Nobel,A,1833年-1896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父亲是一位颇有才能的机械师、发明家。

在诺贝尔出生的前一年,他家遭火灾,烧毁了全家家产,生活陷入困境。

由于他父亲的一些发明受到俄国的欢迎,在

1843年,诺贝尔全家迁到俄国的彼得堡。

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他和两个哥哥都没有进学校,请教师到家里教俄、英、德、法等语言,然后才跟着俄国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

虽然诺贝尔身体很弱,由于他能发愤学习,不仅得到老师的赞扬,也受到父兄的喜爱。

1848年回到瑞典,诺贝尔在父亲办的工厂

里当助手。

为了进一步扩展眼界,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诺贝尔出国旅游

学习,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

由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凡是耳闻、目睹的物质现象、变化规律、前人的创造发明,都成为他学习研究的对象,因而知识益丰,能力益强。

当他两年后回到俄国时,已经成为精通几国语言的化学家了。

诺贝尔回家后立即投入他父亲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工厂”工作。

他在生产开口的实践过程中研究了地雷、水雷、炸药的生产流程,以及大炮和蒸气机的设计。

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适用的工艺技术,还学到了怎样生产和管理工厂。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军火工厂开始倒闭,1859年诺贝尔全家迁回了瑞典。

此后,诺贝尔专稿创造发明,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中共获得专利达355项,其中有关炸药的约127项。

在炸药中有几项特别有意义,也是十分艰险的。

硝化甘油对震动十分敏感,容易爆炸,储存、运输都很困难。

诺贝尔的父亲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未解决问题。

他经过50多次的实验,到1862年,才有较大的进展。

他先将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内,然后装上导火线。

装好后,将导火线点燃,抛入水中,轰的一声火花四溅,爆炸力比黑火药大得多。

这就是诺贝尔专利的雷管。

初步的成功表明他弄清楚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办法,但这次爆炸的主体仍然是黑火药,对硝化甘油的敏感性滑改变,储存和运输的困难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1864年9月3日,是诺贝尔研究炸药极不幸的一天。

在试验中发生了硝化甘油的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弟弟埃米尔都当场被炸死。

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

他的父亲也因这一沉痛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病而半身不遂。

这次爆炸事故吓坏了附近的居民,因而纷纷向政府要求,不准诺贝尔在市内做实验,查封实验室。

诺贝尔面临这样严峻的问题,就这样下马不干吗或者继续搞下去呢?

挫折和不幸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仍然不屈不挠地决定继续研究下去。

对这样困难问题怎么办呢?

于是他把实验室搬到郊外马拉湖中一艘平底船上。

经过一百多次的实验,他发现运用雷酸汞可以引爆硝化甘油。

雷酸汞对震动非常敏感,稍微受到冲击或摩擦能立即引起爆炸。

发明了装有雷酸汞的雷管可以引起炸药的爆炸。

这一难题的解决,是研究爆炸的一个重大的突破。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潮,开发矿山,挖掘河道、修建铁路、开凿隧道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药,硝化甘油的上市受到了普

遍的欢迎。

诺贝尔及时在瑞典、英国、挪威等申请了专利,并在瑞典建成了世

界第一座硝化甘油厂,随后又在德国建立了国外的生产硝化甘油的合资公司。

由于硝化甘油存放的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震动也会引起爆炸,这就成为运输和储存的隐患。

果然不久,在美国旧金山发生运输硝化甘油的大爆炸,整列火车被炸得粉身碎骨。

德国的一家工厂因搬运时发生冲撞,引起爆炸把工厂变成废墟。

一艘满载硝化甘油的轮船行使在大西洋,由大风浪颠簸引起的爆炸,使船和人都沉入海底。

针对这此惨状,瑞典政府和其他国家先后下令禁止运输诺贝尔的炸药,并言要追究法律责任。

这些问题虽然非常严重,但诺贝尔并没有被吓倒,决心要生产出安全的炸药。

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找一种合适的肥料,把适量的硅藻土掺合在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种安全的黄色炸药。

这种炸药使诺贝尔重新获得信誉,生产黄色炸药的工厂很快获得了发展。

诺贝尔认为,黄色炸药虽然解决了不安全的问题,但是不活泼硅藻降低了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有必要继续研究下去。

他想火棉是一种炸药,能否将它与硝化甘油混合,诺贝尔决心试试。

1875年的一天,诺贝尔在试验中不慎划破了手,他顺手用火药棉敷了伤口。

夜里伤口疼痛不能入睡,于是他想,怎样才能使火棉与硝化甘油混合呢?

可能使用含氮低的火棉会有更好的效果?

他立即起床做试验,当天亮时,一种新型的胶质炸药试制出来了。

胶质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很安全,可以用热滚子碾磨,也可以在热蒸气下压成细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