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4692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21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准备课(第2~8页)

单元教材分析:

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

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

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

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

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

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

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

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数一数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第2—5页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

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

那你能从1数到10吗?

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

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自己先看一看。

教师:

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还有什么?

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教师:

大家都会数啊!

真不错!

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教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

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师:

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教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

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

(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

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数身边的数

教师: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

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

几扇窗?

几盏灯?

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

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

你有几只眼睛……)。

5.课后延伸

教师:

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教师:

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课题:

比多少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6-8页,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师:

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

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

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

瞧,这是谁?

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

谁来猜一猜?

师:

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

(放录音:

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

)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

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

问:

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

问:

有几只小猪?

几根木头?

谁多,谁少呢?

B:

学生操作:

用圆片代表小猪,用正方形代表木头在桌子上摆一摆。

C:

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

1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

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师:

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

还可以怎么说?

三、巩固

1.把同样多的画“√”,不是同样多的画“×”。

(1)○○○○

(2)●●●●●●

△△△△△()☆☆☆☆☆☆()

2.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

◆◆◆◆()○○○○○()

3.想一想,哪幅图里的水果个数和图前面的珠子数一样多,就在那幅图的下面画“√”

4.按要求画一画。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3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相对性。

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教学安排:

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

(愿意。

)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问我们:

“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

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

(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

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师: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

师:

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师: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你们想不想知道?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

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

还可能会说:

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师: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师:

你们想问什么呢?

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3.观察主题图桥上三种车的位置关系,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

(货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货车;货车的后面是大客车,大客车前面货车。

)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

“前”“后”。

师:

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联系实际问:

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

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

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

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