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465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

一、填空题

1、1915年由 主编的 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五四”文学革命发难于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的 一文,紧接着 又在《新青年》同年2月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加以呼应。

3、1918年4月, 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以“国语的文学, ”来概括文学革命的宗旨。

4、语丝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 年11月成立于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和林语堂等人。

5、新月社最初是 年由胡适、徐志摩等发起在 成立的一个文化社交团体,后来以1926年

副刊 为阵地,形成了一个倡导格律体诗歌的新月诗派,以 、徐志摩为主要代表。

6、 年12月周作人发表 ,提出新文学应该以 为本,而所谓人道主义则是“一种 的人间本位主义”,确立了新文学的核心理念。

7、与语丝同时开展活动的还有在鲁迅指导下的,以青年作者为主要成员的 、未名社,分别出版有《莽原》 等刊物。

8、在五四文学革命“废文言兴白话”的洪流中,虽然之流也曾站出来发表了几篇文章,攻击白话文不过是“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却无法阻挡这一历史潮流,随着1919年400多家报刊采用白话后,北洋政府教育部也于年决定全国中小学使用白话语文教材。

9、文学研究会 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

12人。

核心人物是郑振铎和 。

10、创造社于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 。

其成员是当时的留日学生,以郭沫若、 、郁达夫为核心,包括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

11、文学革命倡导过程中,由 化名为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汇集种种旧文人反对文学革命的言论,同时由 复信辩驳,都在《新青年》刊载出来,上演了著名的“双簧戏”,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影响

12、“学衡派”以1922年1月在 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的。

主要成员有 、梅光迪和胡先骕等

13、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 ,还编印有《文学旬刊》和 、《戏剧》月刊等。

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二百多种。

14、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迁,并从1918年起由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轮流编辑,周作人、鲁迅也为该刊撰稿,实际上形成了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战线。

15、1925年围剿新文化运动的“甲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时任北洋政府司法与教育总长的 。

16、“五四”文学革命倡导时期, 以《致蔡鹤卿太史书》等文,反对白话文运动。

北大校长 则在致林纾的公开信中重申了“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新文学的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是 。

A、新潮社 B、语丝社 C、新月社 D、文学研究会

2、在20年代被称为“异军突起”的文学团体是 。

A、语丝社 B、新月社 C、狂飙社 D、创造社

3、“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提供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出自 的发刊词。

A、《语丝》 B、《莽原》 C、《沉钟》 D、《狂飙》

4、倡导文学为人生,被称为“为人生派”的文学社团是 。

53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狂飙社 D、新月社

5、强调文学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的文学社团是 。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新月社

6、传统散文泛指与韵文相对的所有散体文章。

刘半农最早将“文学的散文”与“文字的散文”区别开来。

不过一直到1921年 发表题为《美文》的文章,才从理论上确立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

A、胡适 B、周作人 C、鲁迅 D、朱自清

三、多项选择题

1、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有 。

A、鲁迅 B、沈雁冰 C、郑振铎 D、许地山

1、《新青年》编辑部的主要成员有 。

A、陈独秀 B、胡适 C、钱玄同 D、李大钊

3、浅草-沉钟社的主要成员有 。

A、陈翔鹤 B、冯至 C、穆木天 D、冯乃超

4、语丝社的主要作家有 。

A、鲁迅 B、周作人 C、林语堂 D、高长虹

5、同文学研究会一样具有“为人生”倾向的社团有 。

A、语丝社 B、莽原社 C、浅草-沉钟社 D、未名社

6、同创造社一样也具有“为艺术”倾向的文学团体有 。

A、弥洒社 B、浅草-沉钟社 C、未名社 D、春雷社

7、被称为晚清“四大文学期刊”的杂志有 。

A、《新小说》 B、《月月小说》 C、《小说画报》 D、《小说林》

四、术语解释

1、“文学研究会”

2、“林译小说”

3、“学衡派”

4、“双簧戏”

5、“新小说”

6、“创造社”

7、“诗界革命”

8、“甲寅派”

9、《人的文学》

10、“桐城谬种”

11、“周译小说”

12、“平民文学”

13、《文学改良刍议》

14、“选学妖孽”

15、“文学革命”

16、《文学革命论》

五、简答题

1、周作人《人的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发展的主要意义何在?

2、简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与历史意义。

第二章鲁迅

(一)

一、填空题

1、鲁迅是浙江 人,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于 年10月19日去世。

2、鲁迅继“五四”新文学诞生期推出了《狂人日记》等小说之后,又创作了《故乡》、《阿Q正传》等小说,1923年8月结集为 。

1926年8月鲁迅又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收1924年至年创作的11篇小说。

3、 年5月,鲁迅在 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

4、吕纬甫和 分别是鲁迅小说《 》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5、鲁迅的小说《 》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七斤经历的一场“辫子风波”,表现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社会和农民思想的面貌。

6、在新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周氏兄弟”是指 和周作人。

7、鲁迅是周树人发表 开始使用的笔名。

8、1911年,鲁迅曾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创作了文言小说《 》。

二、单项选择题

1、鲁迅的《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题为 。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 C、“自言自语” D、“华盖集”

2、“假洋鬼子”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A、《风波》 B、《祝福》 C、《药》 D、《阿Q正传》

3、1919年鲁迅在发表一组类似《野草》的散文诗时,将其命名为 。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 C、“自言自语” D、“华盖集”

4、柳妈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A、《风波》 B、《祝福》 C、《离婚》 D、《药》

5、“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喊出这妇女个性解放呼声的人物形象是。

A、子君 B、爱姑 C、露莎 D、隽华

6、王胡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A、《风波》 B、《祝福》 C、《药》 D、《阿Q正传》

7、“红眼睛阿义”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A、《药》 B、《祝福》 C、《风波》 D、《阿Q正传》

8、鲁迅的第一部杂文是 。

A、《而已集》B、《热风》C、《华盖集》D、《坟》

9、“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出自鲁迅的散文诗

A、《好的故事》 B、《风筝》 C、《雪》 D、《腊叶》

10、“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出自鲁迅的散文。

A、《无常》 B、《阿长和<山海经>》 C、《藤野先生》 D、《范爱农》

11、赵七爷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A、《风波》 B、《祝福》 C、《孔乙己》 D、《阿Q正传》

12、“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

”——出自鲁迅的散文诗 。

A、《求乞者》 B、《颓败线的颤动》 C、《这样的战士》 D、《淡淡的血痕中》

13、“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出自鲁迅的散文诗。

A、《好的故事》 B、《风筝》 C、《雪》 D、《腊叶》

14、“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睒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出自鲁迅的散文诗。

A、《好的故事》 B、《风筝》 C、《雪》 D、《秋夜》

15、以辛亥革命为背景展开的小说是 。

A、《风波》 B、《祝福》 C、《孔乙己》 D、《药》

16、“吴妈”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

A、《风波》 B、《祝福》 C、《孔乙己》 D、《阿Q正传》

17、“豆腐西施”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

A、《风波》 B、《祝福》 C、《故乡》 D、《阿Q正传》

18、描写了用“人血馒头”来治病的小说是 。

A、《风波》 B、《孔乙己》 C、《药》 D、《祝福》

19、“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出自鲁迅《野草》中的散文诗 。

A、《秋夜》 B、《风筝》 C、《雪》 D、《腊叶》

20、“九斤老太”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下列那一篇小说 。

A、《风波》 B、《祝福》 C、《药》 D、《阿Q正传》

21、“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出自鲁迅的散文 。

A、《琐记》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父亲的病》

三、多项选择题

1、鲁迅笔下的农村妇女形象主要有 。

A祥林嫂 B、子君 C单四嫂子 D、爱姑

2、鲁迅的《野草》中的散文诗有 。

A、《秋夜》 B、《过客》 C、《影的告别》 D、《无常》

3、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 。

A吕纬甫 B、迅哥儿 C魏连殳 D、涓生

4、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有 。

A、《孔乙己》 B、《虹》 C、《伤逝》 D、《潘先生在难中》

四、术语解释

1、《狂人日记》

2、《阿Q正传》

3、“独语体”

4、“看/被看”

5、《朝花夕拾》

6、《野草》

7、《呐喊》

8、阿Q

9、“精神胜利法”

10“闲话风”

五、简答题

1、在小说《狂人日记》中,“日记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但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鲁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鲁迅的《朝花夕拾》为现代散文创作提供了“闲话风”的文体形式。

概述这类散文的艺术风格。

六、分析论述题

1、作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结构方式,叙述视角都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固有格局。

请你对此具体分析、说明之。

2、鲁迅告诉我们,他的《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灵魂来”。

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鲁迅是怎样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从而提出了“民族自我批判的”的时代课题的。

3、试析《故乡》情节结构的“复调”特征及蕴涵其中的思想内容。

4、“阿Q”是说不尽的,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说明他,接近他。

请从社会人类学角度,分析鲁迅是如何通过阿Q命运及其精神特征的描写,揭示出人所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的。

5、试结合作品,具体阐述土谷祠之梦所揭示的阿Q“革命”思想内涵的复杂性。

6、《野草》中有的意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