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5951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1)1815年9月20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普王威廉三世在巴黎签订《神圣同盟条约》。

(2)目的:

为了维护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教义,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也为了保持维也纳体系的长久稳定。

(3)中心内容:

三国根据基督教教义结成“真正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关系,互相保证欧洲的正统统治。

(4)这个条约既未规定有效期限,也不受任何约束,具有宗教意味,故称“神圣同盟”。

到1815年底,除英国、罗马教皇国、奥斯曼土耳其外,其他欧洲国家都签字加入了“神圣同盟”,其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俄罗斯和奥地利。

(5)评价:

神圣同盟通过相互间对正统原则的保证,使各国得以面对国内的革命洪流而找到些许安全。

它实际上在大国之中加上了一种“道德的限制”,使之在共同的价值观下不至于在自相争斗中毁灭。

这一想法可以称之为“保守和评论”,即认为维持正统体制才能保证和平的延续,一切激进的行为都回带来灾难。

然而,这一和平以迫害和压制进步力量为基础,必将招致更大的毁灭。

四国同盟条约

(1)1815年11月20日,英、俄、奥、普签订《四国同盟条约》

(2)主要是针对法国,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目的是反对拿破仑家族在法国的统治,反对法国对欧洲整体均势构成威胁。

(3)四国同盟使大国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可能出现的对整体均势的挑战。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

导火线:

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

影响:

俄国失去了在欧陆的优势地位,法国地位上升,英国继续海上霸权,奥地利与俄国从此结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得以延续,战争为意大利的统一提供机会,对中国和印度产生了影响。

答性质:

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东方战争)是一场非正义侵略战争。

主要原因是沙俄与英法之间在近东争霸,尤其是争夺君士但丁堡和黑海两海峡控制权。

在英法的纵勇下,1853年9月26日,土耳其对俄宣战,但其舰队很快被俄全歼;

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奥地利也敌视俄国,俄最终战败。

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沙俄专制和农奴制度的腐朽无能,加快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正意味着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崩溃,从而促成了俄国农奴制的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是继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又一次大国争霸战争,将所有欧洲大国都直接、间接地卷了进去。

欧洲政治格局也暂时由英、俄居优势转变为英、法占主导的均势。

维也纳体系,由于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重新爆发,也走到了尽头。

《地中海协定》

(1)背景:

俾斯麦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

(2)在德国的推动下,1887年2月英意签订针对法国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奥匈、西班牙先后加入。

1887年12月,英奥签订针对俄国的《第二次地中海协定》,意大利随后参加。

《再保险条约》(ReinsuranceTreaty)

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德国为博取沙皇好感,提议用德俄双边协定或条约代替三皇同盟条约。

(2)1887年6月18日德俄签订条约。

(3)德俄条约是德国以牺牲别人利益来迎合俄国,换取俄国在德法冲突中保持中立。

(4)如果俄国真要占领黑海海峡或君士坦丁堡,必将遭到英、奥两国反对,因而该条约有德国开给俄国空头支票之嫌。

(5)由于1879年德奥同盟保证了奥匈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该条约又保证了俄国的中立,德国获取了双保险,所以,这个条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再保险条约》。

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J.门罗提出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基本政策。

1823年12月2日,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

主要内容有:

1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

2美国不干涉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但对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

3美国和“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政府,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将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

门罗主义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但在一段时间内,英、法曾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美国却未表示抗议。

相反,美国也不断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破坏其领土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1949年与欧洲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正式与欧洲国家结盟。

从此门罗主义逐渐丧失其作用。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大陆恢复了正统秩序,英国的海上霸权如日中天。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独立解放运动,衰落已久的西班牙殖民帝国迅速解体,欧洲列强趁机向美洲地区渗透扩张。

面对沙皇俄国在北美地区的南下政策、欧洲神圣同盟1823年冬对拉丁美洲的武装干涉、英国向拉美渗透的逼人气势,“门罗主义”应运而生。

(2)英国既要防止美国势力在拉丁美洲的扩张损害英国利益,又要阻止神圣同盟对拉美地区的武装干涉。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坎宁向美国政府提出关于英美对拉美事务采取共同立场的建议,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激烈争论,美国还收到了俄国不承认拉美独立国家和指责共和制度的两份照会。

同时,英国政府得到了法国不对拉美进行武装干涉的保证,不再需要美国的合作。

面对紧迫的国际形势,美国政府必须采取行动给欧洲列强,尤其是英俄两国以警告。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由国务卿亚当斯拟定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主义”。

(3)“门罗主义”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原则:

①“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

②“不干涉”原则:

包含着不干涉和干涉两个方面。

③“美洲体系”原则。

(4)评价:

①尽管“门罗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客观上支持了拉美各国的独立,阻碍了英法俄等欧洲列强对拉美的野心,“门罗宣言”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具有防御和进攻的双重性质。

②受到了新独立的拉美国家的普遍赞同,但神圣同盟各国表示坚决反对。

③是美国对外政策史上一个著名的政策口号。

美国以后的美洲政策基本上是以“门罗宣言”为蓝本和底色的。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

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

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波斯尼亚危机

日俄战争与俄国1905年革命削弱了俄国的力量,奥匈帝国利用俄国出现的颓势,加紧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其目的是想先正式兼并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两省,继而吞并整个塞尔维亚。

俄国不想让奥匈独霸巴尔干,主张维持该地区现状。

波斯尼亚成为多重矛盾的焦点。

(2)过程:

1908年9月,奥俄口头协议:

俄同意奥匈的兼并,奥匈同意黑海海峡向我开放;

10月奥匈正式宣布兼并两省。

俄试图在开放黑海海峡问题上得到各国支持无果,要求召开国际会议并支持塞尔维亚反奥。

1909年奥土达成协议,土耳其放弃波黑获得赔偿;

德国也支持奥匈反对俄国干涉。

面对德奥战争同盟的威胁,俄国退却了。

接着,拉塞维亚也屈服了。

一场几乎导致战争的危机平息下来。

(3)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首先,俄与德奥关系恶化到无法缓和的地步;

其次,塞尔维亚对奥匈的痛恨达到了极点,买下萨拉热窝事件的祸根;

更为重要但却非常隐蔽的是,由于阻碍了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意大利对奥匈改变巴尔干的均均势十分不满。

对此怀恨在心的意大利语俄国秘密缔结《拉匡尼基协定》,表明意大利因巴尔干问题与奥匈逐渐疏远,三国同盟的离心使未来战争中德奥的处境更加孤立。

萨拉热窝事件

1911年,塞尔维亚成立“黑手会”,旨在“实现民族理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

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中。

奥匈帝国十分恐慌,决定通过摧毁塞尔维亚来消除这一心腹之患,其王储弗兰茨?

斐迪南大公主持对塞作战计划,并得到德国帮助。

(2)起因:

1914年,斐迪南决定在波斯尼亚进行军事演习,并肌肤挑衅性地选定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那一天到萨拉热窝巡视。

这一带有侮辱性的挑衅,激怒了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

黑手会拟订了行刺斐迪南大公的计划。

塞尔维亚政府察觉后向奥匈作了通报,但斐迪南一意孤行。

(3)1911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被普林西波射中,命丧萨拉热窝。

(4)萨拉热窝事件在原本就紧张异常的国际背景下立即造成一次新的战争危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1914年6月28日到7月28日的“七月危机”外交中,各国都在争取盟国,紧张备战,都打算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先发制人。

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

四国条约

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四国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简称《四国条约》条约规定:

1)“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2)“如上诉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达成协议,联合或单独的采取有效地措施”3)条约的有限期为10年4)从条约开始生效起,英日同盟宣告终止。

《四国条约》达到了拆散英日的目的,是美国的重大外交胜利。

是为保护共同的殖民地利益而进行的合作。

英国对条约是满意的,因为既保持了英日的友好关系,又开始和美国合作。

日本虽是失去英国这个盟友,但他在太平洋的岛屿上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

因此,条约调整了英日美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缓和了美日矛盾。

为华盛顿会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九国公约

1922年2月6日,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

条约规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在美国的操纵下,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的中国的信心,在中国确立门户开放的原则,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鲁尔危机(RuhrProblem)

1923年因法国和比利时军队占领德国鲁尔区所激化的国际争端。

背景:

1919年巴黎和会上,对德国的赔款总额及各战胜国之间的分配比例未能达成彻底解决的协议,只是组成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并由法国担任主席。

委员会规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德国迫于压力表示愿意路兴赔款义务,却利用协约国之间的分歧暗中抵制。

在德国政府认为加剧德国经济困难下,赔款给德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掀起了反对赔款的运动。

19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