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586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docx

是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方法。

水分子扩散快慢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WI两种方式表示。

4、即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

MRA不但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以反映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故又称磁共振血流成像。

5、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连续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6、是指心脏、血管内的血液由于迅速流动,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居于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

7、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某一定范围的CT值,使只有在规定范围内的不同CT值,才能有灰度的变化,而在此范围最低值和最高值以外的CT值,一律分别显示为黑或白色。

8、快速静脉团注有机碘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脑组织时进行快速动态扫描,并重组脑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图像。

它反映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

9、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所测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为部分容积效应或称部分容积现象。

10、是用有放射性的特殊药物对人体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所用的药物又称显像剂,是一类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制剂,它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多肽、蛋白质、激素、血液成分、抗体等。

第二章 

神经系统

1、脑血管造影

2、腔隙性脑梗死

3、模糊效应

4、垂体微腺瘤

5、交通性脑积水

6、弥漫性轴索损伤

7、脑膜尾征

12、是一种慢性脊髓退行性疾病,可为先天性,或者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

临床表现

为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神经元性运动障碍。

13、即脊髓造影CT,多与脊髓造影配合使用,一般在脊髓造影后1~2小时内进行CT扫描。

第三章五官及颈部

1、下咽癌

2、腺样体增生

3、粘膜下囊肿

4、粘液囊肿

5、Grave’s眼病

6、骨疡型中耳乳突炎

7、Mondini畸形

8、桥本甲状腺炎

9、鼓室球瘤

10、获得性胆脂瘤

1、亦称喉咽癌,指原发于喉外的喉咽部恶性肿瘤。

2、超过正常值即肥大,可因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及遗传因素等所致。

病理上腺样体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增多,上皮鳞状化生。

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人睡时有鼾声。

3、当变态反应、慢性炎症时,鼻窦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浆液渗出、聚集,所形成的半圆形隆起性病变,多见于上颌窦底部。

4、鼻窦粘液囊肿为窦口阻塞,窦腔内粘液聚积形成囊肿,多见于筛窦,成人好发。

5、即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是眼球突出最常见病因,它为自身免疫性炎症,常伴有甲亢。

6、是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个类型,多表现为中耳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上皮和听小骨可破坏,乳突窦周围甚至岩骨坏死,形成骨疡,并可有死骨,局部肉芽或息肉生长。

7、又称耳蜗阶间隔发育不良2型,是指内耳发育止于胚胎第7周,是最常见的耳蜗畸形。

病理上耳蜗中间圈及顶圈融为一个囊腔,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为双侧。

8、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老年女性多见。

甲状腺弥漫增大,质硬,包膜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镜下甲状腺滤泡间广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后期腺体萎缩,间质纤维增生。

半数后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征候群。

9、是最常见的中耳肿瘤,中年以上女性好发,肿瘤源于下鼓室神经分布的球体,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多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传导性耳聋,耳镜检查鼓室前下象限可见鼓膜后血管性肿块。

10、多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松弛部常见穿孔,约占80%。

病理上为鳞状上皮细胞的堆积物,多由鼓膜穿孔或退缩导致。

临床主要为慢性耳漏和传导性耳聋。

第四章 

呼吸系统

1、肺门

2、支气管扩张

3、支气管气像

4、原发综合征

5、空气半月征

6、中央型肺癌

7、横S征

8、月晕征

9、血管纠集征

10、胸膜凹陷征

1.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主要成分为肺动脉和肺静脉。

2.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管径异常扩大。

少数为先天性,由支气管弹力纤维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

多数为后天性的支气管阻塞及感染所致。

3.肺实变时,大片状阴影中有时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像,多见于大叶性肺炎。

4.肺部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结炎及结核性淋巴管炎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5.曲霉菌性肺炎的肉芽肿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或肺结核净化空洞,洞内软组织影可随重力和体位而移动,空洞内软组织影与空洞壁之间有新月状空隙,称“空气半月征”。

6.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或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7.是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即肺门肿块,右上叶肺不张,水平裂上移形成“横S”征。

8.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的周围环绕毛玻璃样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瘤组织细胞浸润。

9.血管纠集征是肺内单发球形病灶引起的肺血管改变的总称。

包括:

①血管穿过肿块;

②血管向肿块集中;

③血管在肿块边缘截断。

恶性肿瘤时,此征阳性率高。

10.“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

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

第五章 

循环系统

1、心胸比率

2、主动脉窗

3、心腰

4、靴形心

5、双房影

6、KerleyB线

7、漏斗征

8、烟雾征

9、主动脉型心

10、艾森蔓格氏综合征

11、法洛四联症

1、心胸比率是正常吸气状态下心影最大横径与右膈顶水平胸廓肋骨内缘之间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0.5。

它是判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的方法。

2、主动脉弓与心脏上缘围成的区域称为主动脉窗,左前斜位显示最好。

3、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的左心缘,肺动脉段相比之下较主动脉弓及左心室细小而凹陷,呈较浅的弧形,故称心腰。

4、高血压性心脏病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和左心室均增大,心腰显得相对凹陷,心脏轮廓形似靴状。

5、左心房增大时、增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右侧膨隆,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

6、肺静脉高压时,胸平片在肋膈角区见水平横线,长约2-3cm,宽约1mm高密度的线状影,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等患者。

7、“漏斗征”是动脉导管主动脉端管腔漏斗状扩张在后前位上的投影,此种现象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8、房颤合并陈旧性附壁血栓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可见对比剂在左房内溢出称之为“烟雾征”,是左房附壁血栓的特征性表现。

9、主动脉扩张、屈曲延长,左心室增大构成“主动脉型心影”。

10、房间隔缺损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可导致心内血流双向分流,甚至出现以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上可出现紫绀,称艾森曼格氏(Eisenmenger)综合征。

11、法洛四联症包括一组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心血管畸形。

病理形态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

第六章 

消化系统

1、憩室

2、项圈征

3、狭颈征

4、半月综合征

5、粘膜纠集

6、胃小区

7、早期胃癌

8、皮革胃

9、灯泡征

10、牛眼征 

11、“腊肠”征

12、咖啡豆征

13、鱼肋征

14、假肿瘤征

15、空回肠换位征

1、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使

钡剂充填其内。

2、胃溃疡侧位像,在溃疡口部常见一宽5~10mm均匀透亮带,称项圈征。

3、胃溃疡侧位像,龛影口明显狭小,似龛影有一颈部,称狭颈征。

4、胃癌的龛影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

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

上述综合征象称“半月综合征”。

5、慢性溃疡时,因疤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

6、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所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正常胃小区呈网格状或多角形,大小为1~3mm。

7、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分为隆起型、凹陷型和平坦型3个类型。

8、指弥漫型胃硬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胃,粘膜皱襞平坦、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袋样。

9、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这是其特征性表现。

10、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称“牛眼征”。

11、梗阻扩张的回肠则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是回肠梗阻的X线征象

12、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

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

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

13、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

14、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为“假肿瘤”征。

是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在仰卧腹平片上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此征象对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15、表现为具有较多环状粘膜皱襞的空肠位于下腹偏右,而环状粘膜皱襞较少的回肠位于上腹偏左,与正常排列正好相反,故称之为空回肠换位征。

此征是全部或大部小肠扭转所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

第七章 

泌尿系统

1、输尿管结石

2、肾自截

3、分叶肾

4、肾盂积水

5、马蹄肾

6、排泄性尿路造影(又称静脉肾盂造影:

IVP)

7、铸型肾结石

8、膀胱结石

9、肾细胞癌

10、肾盂癌

1、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是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输尿管三个生理狭窄处,从而造成上方尿路扩张、积水。

2、肾结核时,病变波及整个肾脏,全肾广泛破坏,肾盂肾盏不能辨认,最后肾大部或全部钙化且肾功能完全丧失,称肾自截。

3、是由于胚胎时肾叶融合不完全,肾表面有浅沟所致。

到成年仍保留着儿童时期肾脏分叶状的形态。

4、尿路梗阻引起其上方管腔内尿液聚集,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大,晚期可使肾皮质逐渐萎缩。

常见原因为结石、肿瘤或炎性狭窄。

5、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成马蹄铁样。

马蹄肾发生在胚胎早期,是两侧肾脏胚胎在脐动脉之间被紧挤而融合的结果。

6、利用有机碘液,如泛影葡胺在静脉注射后,药液经尿路系统排泄,使其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影像的方法。

7、指较大的肾结石,其形态与肾盂肾盏形态一致,典型表现呈鹿角形或珊瑚形

8、膀胱结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形成于膀胱,后者是由上方尿路结石下降而成。

膀胱结石主要见于男性,多为10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

临床表现有排尿疼痛,尿流间歇中断和血尿等、

9、肾细胞癌约占肾恶性肿瘤的85%,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