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445620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干部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讲话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教书是形式,育人才是本质。

”“真正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得清脚下的路,并拥有抵达远方的能力。

”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

“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一)反思我们把教育当作单纯的知识传输

  然而,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还很传统、观念陈旧、体制机制僵化、改革缓慢、发展滞后,与世界名校的发展差距还很大。

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识到实践都有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

教育的核心是教知识,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包括前沿知识。

教师的职责是教知识、传授知识,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任务是学知识、掌握知识,重名利、轻修养。

  实践教学也不容乐观,基本上是关门办学,根据已经拟定的大纲和教材来教学;

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与社会企业对接不紧密;

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单一、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调、相互脱节,以致学生的实践运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xx大学著名教授钱颖一曾说:

“教育还是要回归以人为本,应该把如何培养人放在第一位。

”“人”重于“才”,是关于“为什么学”的问题。

中华文化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

这个“重人”的传统后来发生了变化,使得“重才”逐渐压倒“重人”。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受挨打。

因此,教育就转向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对“才”的培养。

近年来,这种由“人”向“才”的培养在中国走向极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价值和目标。

即使当下讨论的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也仍然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目的。

在这种思维中,“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人才”就成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行动

  学校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遵循教育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在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理念是:

践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以“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雇主对新时代人才“十大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不让一个人落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毕业”作为学校的教育文化和教书育人的工作目标,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努力让学生在厦门工学院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任务与目标如下:

  1.明确博雅教育的目标:

以博雅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以博雅教育养成学生的人格。

  2.改革和重构知识教育模式,建设更加多样化、可开放的知识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专业态度与敬业精神。

  3.注重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导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做中思”,以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推进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完善资源配置体系,把全校的主要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教学育人工作之中,充分激发教师教学育人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5.学校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八项根本转变。

  6.通过教学育人工作改革、回归和创新,让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能够广泛的在知识的领域中畅游,从而理解不同的学科思维和方法,让学生发展出可以在各个领域之间转换的技能,可以胜任任何学科和未来的职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在自己的私人领域,成为真诚秉持正义、同情弱者的君子,对社会有担当、对他人充满责任心的好公民。

  (三)教育应该重视对人的培养

  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在价值向上有更高的要求,避免短期的功利主义。

教育主要是体现“育人”,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

关于人的教育,应该包括人生发展的教育。

在我们当前教育中,相对而言,我们更缺乏对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的教育。

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关心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

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

  02

  坚持教书育人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

  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

“什么学院负责教书,书院负责育人”是不正确的提法和做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老师已经踏上了艰巨的漫长的育人之旅”。

在新的时代里,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单纯训斥、抱怨、甚至抱着放弃的态度,而是要更加关心,用各种方法开导他们,以人性的关怀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转化,心灵得到启迪。

  

(一)当下的教与育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反思我们当下,由于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大部分人无奈地处于教与育、教与学的游离之中。

由于高校科研数量化的制度与评价指标导向的引领,现在所有学校都处于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识的游离状态,很难把学生的教育挂在心上。

  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特情生,而从精神状态来说,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确实存在问题。

但是我们目前还是消极的应付,有的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才知道介入,找心理老师、找家长来共同疏导。

有学生学业出现困难了,平时没有注意帮助辅导,挂科了才给予警示。

我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设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关键是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痛前预防措施,没有培养学生抵御困难的能力,一直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二)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才有灵魂

  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因此,作为教师严格要求资质,讲修养、讲师德、讲学习是教书育人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在思想、观念、道德、学识、学风都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把“言传”与“身教”有机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育人。

教育是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在更新、观念在更新,作为老师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把智慧与精神传承给学生。

  学校在设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刻地揭示了当下教育环境存在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种种倾向,科学地提出“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博雅教育培养人格,把“育人”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第四章“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第一节“改革目标”指出:

  1.实现教师全员承担育人责任,全面落实“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使命,推进全体教职员工以学者智慧和精神介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把学生的自我发展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2.将育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

  3.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让老师明白“为什么而教”,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

老师带着愿景来教书,学生带着愿景来学习,树立了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追求有灵魂的教育,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让智慧和“真善美、公正、自由、和平、大爱”这些崇高的思想精神,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灵魂、有追求的新一代。

  03

  学校实行“育人包班制”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条件、管理机制等面临诸多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顺利落实。

20xx年xx月,国家教育部印发通知指出: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我们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三全育人’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建立“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

  

(一)在实践中探索育人工作的路径

  “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关注教育质量提高和内涵建设,育人是大学的核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和整合学校、学院、机关以及各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育人”的合力。

  学校对“育人”工作非常重视,也非常用心,在“育人”工作做了许多的改革探索和尝试。

比如:

一是建设“书院制育人”模式,在福建高校尚属首创。

以学生集中居住每幢公寓楼为单位,设计建设了x个书院,分别是“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和“xx书院”。

以x:

xxx的比例安排辅导员进驻书院,担负着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为了提高书院的育人质量,两手抓“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待遇和作用,破例地把所有辅导员转设为“书院导师”,同时进入学校教师序列,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

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辅导员在获得“导师-教师”的身份资格后,将会要求他们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以学者智慧和精神介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之中。

  然而,经过几年来的运作,学院与书院并不能达到“育人”的理想效果,问题是不能形成合力。

一是从形式上看,配备学院、书院完整的组织架构,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融合,但实际上学院、书院存在两张皮,不但不能有效整合,还有明确的分离。

好像学院只管教学,书院只管理人,造成教师只管上课教书不管育人,辅导员和社区管理人,学校育人工作落在少数人的身上。

这也是目前教育体制的一种诟病,使育人工作处于一种懈怠状态。

  

(二)学校以“三全育人”为目标,把教书育人整合在一起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在制订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方案中,对学院和书院进行改革和整合,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体,使“教书”和“育人”工作不再割裂开来,将书院的人和事合并到学院,取消书院建制,书院成为学生的生活文化社区,实现学院和书院“两院合一”。

学校八个专业学院对应八个书院社区,书院原来的导师全部分流到每个学院教书和育人,整合学院老师和导师共同合力完成教育培养学生的使命,推动“全员育人”得到组织落实。

  2.根据学校《章程》规定:

“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设立了以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为主体的‘书院院务委员会’,让学生代表组织,自主管理本书院社区的日常事务工作”。

书院院务委员会隶属于学校行政系列最基层的职能管理机构,行使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