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5201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0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Word格式.doc

复旦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复旦大学

2011年6月

以通识教育为素质培养载体,以创新拔尖为人才质量目标

——复旦大学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报告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相继出台,开启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新阶段。

在这一年里,复旦大学各项教育改革措施也在不断落实和推进,对本科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

“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复旦大学自国家教育纲要出台以来一直坚持实施的核心方向,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关系着学校的社会声誉,更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

复旦大学招收了国内最好的本科生群体,完全有责任有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让他们既拥有博雅的素质,又具备顶尖的专业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复旦大学围绕教育纲要的落实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培养的机制体制,探索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通识教育新模式;

逐步调整本科生培养的规模与结构,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全面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从文化、精神的层面上营造重视本科教学的风气,引导教师集中精力于本科教育教学,真正把本科教育作为复旦大学的办学核心,培养兼具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根据复旦大学过去一年来的实践,现就我校推动人才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做如下汇报:

(一)打造复旦特色的通识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教育纲要的核心命题。

过去一年来,复旦大学继续持之以恒地推进通识教育理念的全面实施。

2010年修订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化和拓展,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使各专业学生都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更高的综合素质、包括积极进取与开拓创新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急剧变化和竞争的能力、良好的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在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我们进一步优化了修订原则:

——力求体现文理基础教育为特色的复旦通识教育。

——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在学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与专业创造条件。

——在实施通识教育课程和文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发展的特点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原有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

——强调教学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延续性和开放性,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留出余地。

(二)建构人才成长的坚实载体

过去一年,复旦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实施办法和实施载体做了进一步完善。

1.控制本科招生规模,优化选拔方式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复旦大学形成了一套具有复旦特色的自主招生选拔模式,并越来越具有品牌效应。

过去一年来,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继续扩大本科生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范围和规模,建立健全包括自主选拔录取、高考录取、博雅杯征文大赛、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港澳台生面试选拔等形式的选拔优秀中学生的多元渠道,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的体系与制度,推进按大类招生。

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分省的专业招生计划做了大规模的调整。

2.筹建本科生院,改进本科培养的体制机制

作为全面推进通识教育,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载体,复旦本科生院将全面负责本科生的培养事务,包括招生与就业、教学培养与管理、思想政治、党团组织、学生社团、住宿学院等各方面工作。

也就是说,本科生院将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有机结合,切实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到本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这一新的管理体制将有效调动专业院系投入本科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院系在本科生培养特别是课程建设中的义务和责任,确立专家委员会在本科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使之成为院系教师参与本科生院管理的重要渠道。

这一新的管理体制将着力推进复旦特色的书院制度和书院文化,形成辅导员、导师、学生自治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使通识教育从课堂向课外延伸,内涵与外延有机结合。

目前,学校正规划书院的建设标准,优化书院的环境、设施和功能,增强书院的文化意涵和教育功能,尽量由学生自主管理书院中的公共活动和公共利益,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

同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书院的教育和管理活动,使书院成为师生联系最紧密的纽带。

3.启动新一轮课程建设,培育优质教学资源

复旦大学以教学岗位设置为切入点,启动新一轮本科课程建设,增加学校的课程总量,培育优质教学资源。

主要内容包括:

(1)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

成立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委员会,加强对核心课程的顶层设计,完善核心课程的质量标准和板块设计(how?

),分大类实施通识教育,让不同专业大类的学生可以修读更多的符合本专业特点或者适合自己发展的核心课程。

理顺并强化我校课程管理体系,整合课程管理职责,落实院系在核心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在保障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核心课程年开课能力达到300门次水平(按平均60人修读一门核心课程计算),满足学生的修读需求。

(2)增加课程总量,2010-2011学年,复旦大学本科课程总量达5261门次生均享有课程0.41门次。

学校将打通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体系,促进本科生课程总量进一步增长,在全校专任教师总数按规划实现较大增长的同时,本科生课程达到6000门次以上。

学校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效应,打造网络课堂、E-learning等现代化教学平台,培育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

(3)组建教学团队。

根据本科教学的需要,针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尤其是实现跨院系课程资源的整合,满足学校按大类招生和培养的需求。

通过团队统筹规划课程建设中的各项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教材建设、教学要求、考核形式等,并以此为基础平台,稳定教学队伍,增进教师的教学交流,培训青年教师,形成课程教学梯队,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推进小班化、研讨型教学。

以教学岗位设置为契机,通过设定平均课时数以及修读课程标准人数、核定院系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等手段,调动院系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推动核心课程、文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等各类课程教学规模进一步小班化,倡导研讨型教学,使教学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占到复旦大学全校年开课总量的50%以上。

最近两学年复旦大学课程教学班级规模情况如下表:

表课程教学班级规模情况表

学年

教学班规模

1-6人

7-15人

16-30人

31-60人

61-120人

121-180人

181人以上

2009-2010学年

共4890门次(不含二专二学位课程)

课程门次

80

151

1361

1569

1393

264

72

比例

2%

3%

28%

32%

5%

1%

2010-2011学年

共4896门次(不含二专二学位课程)

65

125

1342

1607

1419

287

51

27%

33%

29%

6%

与此同时,针对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等量大面广课程试点小班习题课助教方案(20-30人/班),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研究生等参与此类课程的习题课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强化课程的过程管理,完善课程评估与考核体系。

落实《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关于“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比例不得高于70%”的要求,使课程成绩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过程与期末考试表现的“形成性评价”。

进一步优化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构建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同行评教等多主体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增进生师互动。

(一)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1.提升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

2010年,学校继续推进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目前,在学校层面实施的有“莙政项目”、“望道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在院系层面组织实施的有“曦源项目”;

这些资源整合成“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项目”平台(FDUROP全称:

Fudan'

s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iesProgram)。

2010年,FDUROP资助各类课题376项,各类项目共发表论文38篇。

其中第一作者17篇。

组织莙政望道中期报告23场,104人参加;

组织曦源项目中期报告36场,179项课题组参加;

共有77项莙政望道课题结题,146项曦源课题结题;

编辑完成《2010年莙政学者结题报告集》、《2010年望道学者结题报告集》、《2010曦源项目优秀结题报告集与心得集》。

学校为这些本科生组织每周一次的“下午茶”活动,或邀请名师探讨学术热点,或组织“学者”们研讨学术专题,或邀请留学海外的前“学者”讲述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差异,为校内各专业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内的学生们搭建交流平台。

2.启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2010年,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望道计划)正式启动。

该计划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我校各基础学科的优势,依托各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构筑拔尖学生的培养平台,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努力使这些优秀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卓越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复旦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四个基础学科形成了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拔尖人才选拔及培养方案,并已开始在2009级本科生中落实遴选方案,开设出部分研讨性课程和增加难度的平行课程,后期还将提供学术研究平台、国际交流等机会。

2011年学校利用985三期资源,在文、史、哲、基础医学等学科中实施拔尖人才的培养计划。

(二)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建构整合式的医学教学体系。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保证医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培养具有领袖气质、国际视野、人文情怀、科研素养的高级医学人才”的目标,加快医学教育理念转变,强化医学通识教育,深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医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

过去一年来,学校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推出了适合自身条件、体现自身特色的全新课程模式和管理架构,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模块化的整合式医学课程体系。

(空话)

这一课程体系,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素质培养与能力提高并重;

在实施策略上,前期趋同,所有医学专业共享医学核心课程平台,后期培养则因专业而异;

在教学内容上,淡化学科,打破基础与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药学的界限;

在教学方法上,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强化主动学习、研讨式学习;

在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

在教学评价上,建立与改革理念相匹配的学生评价模式,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考核知识的掌握,也评价能力和表现;

在国际化教育方面,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合作优势,为学生拓展视野、进行国际交流构筑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