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4944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打造中层干部的执行力Word文档格式.doc

因为在试研院,中层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院人员队伍的骨干层。

俗话说,一个好汉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

院领导们有再好的想法、政策、计划,如果没有中层干部去贯彻、去实施、去落实,那也只能是白纸一张。

群众这一头就更不用说了,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没有中层干部身先士卒,带领员工的话,也就不可能有全院三年来职工收入持续两位数的高增长率,所以,在此我代表院党委向在座的各位几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成绩的取得只能代表过去。

在为过去取得的成绩而自豪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以往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因此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执行力就成了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纲举目张”,纲,网上的总绳,目,网眼。

提起了渔网的总绳,所有的网眼都张开了。

我们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就能够迎刃而解。

对我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下一步就要出台,它将是我们2006年到2010年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行动指南。

围绕这一规划,如何去实现,就需要全院员工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中层干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毛泽东曾经说过,政策路线一旦确定,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中层干部在执行院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命令时责任感的强弱、能力的大小、工作安排细致的与否,都将直接影响目标的完成。

因此,我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怎样才会得以实现?

执行力,特别是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就是其中的“纲”,就是决定我院改革发展能否按照既定的目标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只要我们的中层干部人人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水平,处理和解决好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问题,规划的内容才会逐一落实,才能由规划变成现实。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再谈执行力问题的原因。

王总在今年年初所作的职代会工作报告中,多次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执行力”问题。

特别是在王总郑重提出的六大治企能力中(即核心业务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执行控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治理企业的六大能力),他说到“执行控制能力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执行刚性,完善责任体系,分解落实责任,开展同业对标,实施标准化管理,使每一项管理活动都处于可控状态。

”并就制度建设、责任体系、同业对标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逐一阐述,他说到:

一要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相互制约、协调灵活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刚性,用制度来约束人和事,对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实行强有力的监督控制,形成管理目标、过程、结果相互关联的闭环系统。

就王总的这段阐述,我想谈一下自己的个人理解,制度建设是必须的,但是,纵观各种企业,包括我们院,包括我们各个部门内部,都有许多许多的制度,但在制度的执行中,由于执行的刚性不够,导致某些制度流于形式,所以王总强调制度执行的刚性,强调管理的过程,强调管理要形成良性的闭环。

因此,执行力问题是很重要的,但很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我想举一个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海尔从1984年濒临倒闭的一个集体企业工厂,发展成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大门类1.3万多个规格的产品群,产品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全球营业额超过7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它是成功企业的典型范例,海尔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在试图探究海尔的成功经验,也有许多国内企业设想通过复制海尔的管理制度来使本企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但是真正实施过程中,很少有企业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它们的体验是,海尔的管理制度的确是好,但是就是实施起来困难,特别是要长期一贯地坚持,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大多数是半途而废,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各种场合讲到海尔的成功历程时,多次提到了13条管理规定。

在他接手海尔后,发现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很齐全、很完备,相比国外企业来讲,有些规定也很先进,但是员工却不能很好的遵守执行,先进的规定成为了一种摆设。

针对这种情况,张瑞敏制定了这13条管理规定,其中包括不准迟到、不准打毛线衣、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这些规定在现在看来可能觉得好笑,但是它确实是符合当时海尔的状况,通过海尔领导者的严格管理,这13条管理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在海尔内部树立了“有规必行”的观念,规章制度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

树立了必须遵守规章制度的观念以后,海尔的管理者又逐步推出、细化各种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这些措施,海尔的企业管理逐步成为有执行力的组织,开始了海尔的辉煌之路。

上面所举的海尔范例,我想阐明的中心思想是许多企业不成功,并不是缺乏制度,也不是缺乏发展战略,而是缺乏执行力。

再回到王总对执行控制能力的阐述。

前面说到王总的第一点阐述,就是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在其后,他还有两个观点,他说:

二是要建立完善企业管理责任体系,注重责任指标的量化分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责任制为基础,延伸细化各项具体责任指标,按照岗位和职责对等的原则,实行工作部署、实施、考核的跟踪管理,将行使职权的大小与所负责任的大小密切联系起来,并不断优化责任考核标准。

三是要开展同业对标工作,瞄准先进水平,用指标评价企业,用业绩考核企业。

不断完善企业各项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发布公司标准体系。

强化管理人员的标准意识,统一各种指标规范,依据标准部署工作,按照标准执行落实,对照标准检查考核。

王总这一段对执行力的阐述多达407个字,可以说是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如何提高执行控制能力。

这也说明了省公司领导对执行力的高度重视。

二、执行力的理论概述

那么,什么是执行力,它的核心要素?

执行角色?

以及如何辨别执行的误区。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理论上的东西,由于水平有限,加上要谈全谈好执行力问题,不是今天一两个小时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讲的过程中,难免存留于肤浅,就算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判”。

总的一个思想是,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一定要重视执行力问题。

执行、执行力在理论上有许多表述方式,下面,选择一些主要的说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说法一:

执行就是把事情做完。

说法二:

执行就是有关公司的经营,与构想或规划相对的。

执行是去实践我们的目标。

说法三:

执行就是把战略转化为行动计划。

并对其结果进行测量。

说法四:

所谓执行力就是务实运作的细节。

说法五:

执行应该成为一家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目标和结果之间不可缺失的一环。

这些观点,侧重面不同,定义的概念也不同。

我认为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执行是一种暴露在现实中的并根据现实采取的系统化的方式。

关键的要点是:

一、执行是一种纪律,是策略不可分割的一环。

二、执行是企业领导人的首要的工作。

三、执行必须成为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

我再展开一下:

首先,执行是一个系统概念。

它由可执行战略、计划系统、合理的组织结构、人才保障系统、控制系统、组织文化系统。

其次,执行的核心是让管理者从有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角度考虑问题、设计方案并加以实施。

再次,执行需要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特别是领导者的亲自参与和以身作则。

第四,执行是一种纪律,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政令畅通”,其中某一个环节发生偏差,就会影响执行力的效果,从而无法使目标实现。

综上所述,执行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而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

这样我们可以给执行力下一个定义:

组织执行战略、实现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的核心就是让管理者从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执行力理论范围涵盖广泛,针对我院现行状况,我的一个观点就是提高我院执行力,中层干部是关键,中层干部的执行力问题解决了,我们在贯彻上级精神,发布各种指令,凝聚员工思想,统一员工意志的工作中,就能够打通执行力的通道,从而使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团结员工、宣传员工、教育员工、激发员工的作用就能够进一步发挥。

三、如何扮演中层执行者

首先,我把我院的中层干部队伍状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主要旨在于通过分析,查找中层干部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原因。

截止11月1日,我院现有中层干部总计44人。

较改革前净减少数为13人。

减少率达到22.8%。

中层干部人数占全院总人数的12.36%,在人事改革后,我院的中层干部人数变动不大,从我院中层干部总体来看,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高学历和高技术职称人员占了很大比重,(目前,研究生有11人,大学本科生有26人,大本及以上的共占中层干部人数的84.1%;

高级职称的有29人,占中层干部人数的65.9%),从改革前后中层干部技术职务的比例看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中层干部的比例明显增多,而具有中级、初级技术职称的比例逐步减少。

我院中层干部专业技术职务高、中、初级的比例为1:

0.34:

0.07。

我认为,在科技人员相对集中的试研院,这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是基本合理的。

其发展的态势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

在年龄结构上,改革前后,除41——45岁这个年龄层的中层干部人数增加了10人外,其他年龄段的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一提的是41——45岁的人数占到中层干部总数的一半。

说明我院的中层干部是一批年富力强的领军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层干部中35岁以下的只有3人,占中层干部人员总数的6.8%,36——40岁的只有4人,占中层干部人员总数的9.1%,这表明中层干部后备力量明显不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高的,整体基础是好的,从客观上说是具备提高执行力能力条件的。

剩下的就看我们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得怎么样。

一般来说,我院中层管理者是指职能部门、专业所(中心)、多经企业的负责人,同时还包括党委所属的党支部书记等,也就是在座的各位,由于自身的职责和权限,决定了中层干部既不同于院领导,也不同于一般员工的角色定位,我们的中层干部不仅仅发挥着信息传递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中继以及监督的职能,起着管理的过程控制的作用。

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个人,老板就是脑袋,要去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

中层就是“腰”,要去传达大脑的思维,协调和命令四肢的动作行为,“四肢”也就是基层员工。

可以说,中层干部就是老板的“替身”,是老板思想、管理理念的具体执行者。

因此中层干部的核心价值就是执行能力。

当我们有了很好的年度计划或者专项计划,又有了一套可行的目标管理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执行,即履行计划、达到目标。

价值的产生和期望的到达都有赖于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可以说:

一个好的执行部门能够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完美的决策方案,也可能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的手中。

一项调查表明,公司能保持持续发展和改革,达到更高的业绩,关键的因素不仅仅在于高级管理者,而在于一批具有执行才能的中层管理者和专业人才。

这些人把高层的意志、工作动能以及生产率与市场现实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