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4275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0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docx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

工业与城市知识归纳

[知识梳理]

一、工业生产系统知识概述

1、工业生产的投入——产出

(1)工业生产的投入要素:

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其中自然

条件(土地、矿藏、水源)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投入要素;科技投入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工业生产的产出:

产品和工业“三废”。

(3)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

2、世界工业发展的特点

(1)工业分布的发展变化(集中与分散)

分散: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世界工业分布一直存在着从少数地区扩散到多数地区、从少数国

家扩散到多数国家直至全球的趋势。

集中:

从分布现状看,世界工业仍然集中分布在少数国家的少数地区。

就世界范围而言,工业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就国家而言,工业往往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或少数城市。

(2)工业部门逐渐增多,工业产品越来越丰富

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形成采煤、钢铁、

纺织等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由分散走向集中——形成伯明翰钢铁、曼彻斯特纺织中心——投入资源、劳动力——受原料和燃料等区位因素的影响。

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气化为标志——形成电力、化学、石油开

采和加工等工业部门——工业分布进一步集中——形成英国英格兰中部、美国五大湖区、德国鲁尔区、前苏联欧洲部分、日本沿太平洋沿岸地带等工业区——主要投入资源、资金和技术——受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区位因素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20世纪50年代——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普遍使用为标志——形成电

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半导体工业、高分子合成等新兴工业——工业分布出现了由集中趋向分散的趋势——形成美国“硅谷”、日本“硅岛”、德国慕尼黑斯图加特、英国苏格兰等新兴工业区——主要投入资金、高技术——受知识和技术、环境和交通等区位因素的影响。

(3)世界工业布局类型

在新的燃料、原料产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

英国阿伯丁、美国休斯敦、中国大庆、贵阳、金昌。

煤铁复合体型:

布局在丰富资源和能源地区,如英国中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区、中国辽中南基地

临海型:

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出现,在沿海地区布局,如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法国福斯、中国宝山

临空型:

新技术革命和高速运输的发展,在飞机场和高速公路沿线布局,如美国“硅谷”、

日本“硅岛”、英国苏格兰

3、工业的分类

(1)根据产品的性质,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重工业——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

轻工业——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或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

(2)按各投入要素比重分(即工业的不同发展类型)

资源密集型工业——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原料——布局在原料产地——如采掘工业、制

糖工业——分布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

劳动密集型工业——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劳动力——布局在劳动力丰富地区——如纺织工业、玩具制造工业——分布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

资金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最主的投入要素是资金——常与资源密集型工

业在一起往往形成大规模工业区——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分布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技术密集型工业(知识密集型工业)——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是科技和知识——布局在高

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分布在科技发达的地区

判断某种工业属于哪一种发展类型主要看其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或者看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3)按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

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宜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原料产地——如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工业

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宜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消费市场——如印刷工业、家具制造工业

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工业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如电子装配厂、普通服装制造厂

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工业选择的主要原则是接近高等教育或科技发达的地区——如电子工业、航天工业

(4)按形成时间分

传统工业——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时形成——生产中耗资源、耗能源,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效慢——产品重、厚、长、大——钢铁、纺织、石油化工工业

新兴工业——新技术革命时形成——生产省资、省能源、省空间、省劳动力——产品轻、薄、短、小——电子工业、高分子合成、核工业、航天工业

(5)按生产过程分

采掘工业——采取自然资源制造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

加工工业(制造业)——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6)三类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门。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

发达国家

22万亿美元

65%

25%

10%

发展中国家

6万亿美元

30%

35%

35%

 

[例题3]某大型有色金属矿区附近有大型煤炭基地,计划在这里建立:

①发电厂②有色金属冶炼厂③水泥厂④硫酸厂,为了防止工业废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计划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序号为⑤)。

请确定这个工厂的布局方案,并将五个工厂的序号与图中字母相对应:

分析:

解该题的关键在于摘清楚水泥厂和硫酸厂的原料来源,这里本无石灰石、粘土矿等水泥工业的原料,如何建厂呢?

因为社会协作条件中有一种叫副产品再加工的协作,结合这里所建工厂,不难看出是要利用火力发电厂中的粉煤灰作原料来源,显然这两个工厂应布局在一起;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有SO2,回收利用可制成工业需要的硫酸,硫酸厂必紧靠有色金属冶炼厂布局,那么污水处理厂就可布局在水泥厂和有色金属冶炼厂之间了,以便处理两厂的污水。

布局发电厂是前提和条件,靠近煤矿布局,同时为其它各厂提供电力,显然在A处,再根据上述分析答出其它厂便可。

答案:

A--①B--③C--⑤D—④E—②

(2005北京文综)读图11~12,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

(8分)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5分)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

(6分)

(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

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增大。

结合图13,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6分)

 

图13

 

(5)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6分)

(6)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5分)

答案:

(1)北海的温度、盐度均低于南海。

两者油气资源丰富;北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2)南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热量充足(高温),降水丰沛(多雨),土壤肥沃。

(4)产量及排名下降。

马来西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加大,导致产量下降。

(5)海洋运输。

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橡胶运输时限要求不高。

(6)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量较多且全年分配均匀;常年受西风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二、工业的区位选择系统知识概述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土地——建筑用地、水源——近便丰富优越、地形——平坦开阔、气候

社会条件:

信息、政府、国防、工业惯性、就业、厂商个人偏好

经济因素:

原料、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农业经济基础

科技因素:

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和区位的影响

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包括主导风向(工业区布局在

常年盛行风向下风向或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向)、河流流向(工业区的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即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而自来水厂和饮料厂应布局水源地或城区河流上游)、距市区远近、地形特点、适当集中综合利用、设置防护带、适当分散、减轻污染、作无害处理等。

 

工业部门

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

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

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原料的影响减弱,市场影响逐渐加强

交通运输发达地区对工业吸引力增强:

沿海和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等

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是工业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新因素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3、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需要对工业

区位选择的影响

大气污染: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水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发达国家集中→分散,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从经济角度而言,需要集中,从生态环境而言,需要分散。

4、工厂厂址选择与布局原则

(1)工厂选址的原则:

从经济利益看,厂址应选择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同时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制宜,从实际出发

(2)具体而言,工厂区位选择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方面考虑,主要原则是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①在自然条件方面,要考虑是否有修建工厂所需的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②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需要考虑能否尽可能地接近具有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和交通运输等优势的地区,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

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是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价廉质优,市场前景广阔。

③从环境的角度考虑,应根据不同工厂的污染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区或居民区的污染。

④城区工业布局局遵循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是: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过缘或近郊区;严重污染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2005文综试题)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

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

图3中,O点到原料M1、M2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

据此回答8-9题。

8.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

A.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

B.Ml、M2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

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0.5个

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1个

单位重量的M1、M2

9.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1,2个单位重量的原料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A.NB.PC.QD.R

答案:

8D(最少投入。

Ml、M2的原料指数相同,且都等于1。

9B(运原料Ml的运费相对较高)

事例说明:

鞍钢区位特点:

近煤铁产地→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宝钢区位特点:

海陆交通便利,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煤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

→接近消费市场

 

【例1】读图,分析回答:

  

(1)宝钢工业区位属

A.原料指向型B.动力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D.技术指向型

(2)宝钢建在上海市西北方向,对上海市有无影响,如果有,应如何解决?

(3)宝钢的建设及良好的发展,说明影响钢铁工业的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

【解析】

(1)钢铁工业的布局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原料指向型:

如鞍钢。

铁矿石的品位如果较低,则运输成本较高,因此许多钢铁工业接近原料产地;②临海型:

如日本太平洋沿岸的钢铁工业,依靠方便的海洋运输条件,从国外大量进口优质铁矿石和煤炭,加工成品后销往国外;③市场指向型:

如宝钢。

上海附近无煤无铁,但市场广阔,加之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

(2)钢铁厂主要有两种污染物:

一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二是会产生废渣等固体污染物。

上海处于季风区,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所以宝钢会对上海市环境产生污染。

(3)在理解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回答。

【答案】

(1)C  

(2)对上海市有污染  解决途径:

①进行清洁生产。

包括使用清洁能源,如由煤炭为主改变为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②建设绿色隔离带  ③加强废气、废渣的回收利用,如将废渣加工成建筑材料等  (3)说明影响因素中原料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和交通因素影响在不断加強。

 

(2005年天津文综)

40.(34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跨国公司有

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

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

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4分)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某跨国公司电子产品在本国

及不同类型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发展阶段示意图。

(3)该公司从哪个阶段开始大规模在其他发达国

家投资建厂?

图中反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分)

(4)请说明德国南部发展电子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4分)

(5)若该公司在中国投资电子工业,结合图13说明其寻求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3

分)

材料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迅速发展。

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

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世界排名升至第三位。

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979年的30.6亿美

元增至2004年的606.3亿美元。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450家落户我国。

(6)请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12分)

答案:

40.(34分)

(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3)第Ⅱ阶段;美国生产大于消费;寻求市场;其他发达国家消费大于生产;市场需求大。

(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有航空港和高速公路网);环境质量高;气候温暖湿润。

(5)市场;劳动力;土地。

(6)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

各国加强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②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

 

(2005年江苏试题33)

图10是长江流域局部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和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1)图中a、b、c、d所表示的城市中,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是,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城市名称自西向东依次是、。

(2)c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该城市有利于商品流通的交通条件具体表现为:

①。

②。

③。

(3)从下列四个方面简述图中108°E以西地区的发展宜采取的重大举措。

①资源:

②农业:

③基础设施:

④生态环境:

答案要点:

(17分)

(1)南京攀枝花、重庆

(2)长江干流与汉江水运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

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

(3)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等。

建设商品粮基地,发展林业等。

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天然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三、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

本考点在地理试题中出现较多,因此,对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要加深理解。

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方法论知识来分析问题。

本题的知识点及逻辑关系可用图解法列出。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集聚可获取规模效益,因此工业不宜分散布局

B.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是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C.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D.绝大多数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企业空间发展特点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一,现代工业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多,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往往需多道工序、多个工厂共同完成,导致工厂与工厂间生产上的联系。

第二,工业集聚有利也有弊。

工业集聚可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成本,获取规模效益;一些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协作厂在地理上靠近,形成新的产业区,它们既合作又竞争;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但工厂过分集聚,会导致许多环境问题,如争水、争地、争公共设施、环境污染加剧等,因而有些协作工厂间可相隔较远距离,形成工业分散现象。

第三,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中,有的是把有投入一产出联系的工厂布局在一起,有的则是在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其地理空间上的联系,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而开辟的。

【答案】B

四、世界工业区主要类型

1、传统工业区

(1)特点:

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

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2)鲁尔区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

广阔的市场

生产结构单一:

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

落也最明显

衰落原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数量

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

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

的一半是铁矿石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附:

(1)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

法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走向低谷,洛林地区发挥本地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火车头”

(2)匹兹堡工业的变迁:

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

2、新兴工业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发展条件:

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普拉托小区:

靠近佛罗伦萨、著名的毛纺业小区,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2)高技术工业区

高技术工业部门:

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

崛起因素气候宜人:

属于地中海气候

有高等院校:

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便捷的交通:

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军事订货:

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主导工业:

微电子工业

发展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注意: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

中国:

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综合练习题

【例3】2003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问题,人们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

回答:

(1)影响东北传统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

从地理角度分析当前该传统

工业区面临困境的原因

(至少说出三种原因)

(2)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50万人,20世

纪70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

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山钢铁企业差不多,但职

工不足2万人。

这反映了

A.原料对工业的投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B.区位差异是职工人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C.科技发展,使工业生产对劳动力数量

和体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D.利用进口原料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

(3)请借鉴德国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说说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建议:

(至少说出三条建议)

答案

(1)接近原料、燃料产地资源面临枯竭、占地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生产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差、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即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C (3)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改造老工业(包括技术、设备改造,减少厂矿企业数量等),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